從氫能源汽車到氫能電站,氫能近年來備受關注。作為一種綠色、高效的新型能源,氫能被視為21世紀潛在的”終極能源“。
簡單來說,氫能像一支碳的“消除筆”,能廣泛應用于能源生產、運輸、消費各個環節。
01、氫能為什么是潛在“終極能源”?
不同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氫氣來自于水、化石燃料等含氫物質,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屬于二次能源,可以存在于能源生產、輸送和消費等各環節。
氫氣和氧氣可以通過燃燒產生熱能,也可以通過燃料電池轉化為電能。
氫燃燒后的產物只有水,是最佳碳中和能源載體,可應用于發電、供熱、交通等領域,具有零污染、熱值高、可儲存、儲量足、應用廣等優點,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碳減排中起到重要作用。
氫能利用過程的反應
同時,氫的儲能屬性使其具備跨時間和空間靈活應用的潛力,能與可再生能源有效銜接,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納。
氫能逐步替代傳統能源愿景圖
氫氣可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既可替代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耗,促進終端能源消費的清潔化,也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緩沖器,避免可再生能源不穩定性對能源體系帶來的沖擊。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氫能產業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
02、氫能的類別及應用
根據原料來源和生產方式不同,氫能可分為綠氫、藍氫、灰氫。
灰氫,指的是以煤等化石原料制成的氫氣。如果在制取灰氫的同時進行碳捕捉、利用與儲存,得到的氫氣便是藍氫。而由可再生能源制備的就是綠氫。
由可再生能源發電、水電解技術得到的綠氫,經過管道或罐車運輸至氫用戶,可作為能源用于燃料電池或發電廠發電。
其中,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將氫氣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而發電廠則通過直接燃燒產生動力。此外,氫氣還可用作化工項目的原料氣和冶金項目的還原劑。
交通
加氫站、燃料電池交通工具
發電
固定式燃料電池發電、天然氣摻氫/純氫燃機
工業
氫冶金、化工原料、燃料
03、中國能建的氫能一體化解決方案
我國是第一產氫大國,氫能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氫能整體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面臨著綠電制氫波動大、儲存運輸成本高、氫氣安全風險高等難題。
中國能建創新提出風光發電+水電解制氫+儲氫+綠色化工的最佳規模配置一體化解決方案,可有效解決綠氫制取過程中存在的諸多技術難點,經鑒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多個項目中付諸實踐。
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是全球最大體量的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由中國能建投資建設,規劃年產綠氫11萬噸,綠氨/醇60萬噸,配套建設電解槽裝備制造生產線、綜合加能站,設立氫能研究院,基本涵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氫能化工、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條。項目一期建設內容包括:800兆瓦風電光伏新能源、年產4.5萬噸電解水制氫裝置、20萬噸級柔性合成氨裝置和2萬噸綠色甲醇裝置。
甘肅酒泉風光氫儲及氫能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項目
甘肅酒泉風光氫儲及氫能綜合利用一體化示范工程,由中國能建投資建設,華北院設計,規劃建設綠氫年產量1.7萬噸、綠色合成氨年產量3.9萬噸以及配套工程,總投資76.25億元,其中一期規劃建設高壓氣態氫年產7000噸、液氫年產量330噸、合成氨裝機2萬噸并配套建設風電85兆瓦、光伏130兆瓦,一期投資23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甘肅省首個集氣態和液態綠氫、綠色合成氨于一體的氫能綜合利用項目。
埃及蘇伊士運河區綠氫項目
該項目由中國能建參與投資建設,包含風光發電、電力輸送、水電解制儲氫、綠色化工(合成氨)四大部分,計劃建設21.6萬噸/年產能的風光發電、水電解制氫工廠,配套120萬噸/年合成綠氨項目,將充分發揮埃及風光資源優勢,助力埃及建成中東北非區域內的能源中心。
大型堿性電解水制氫機組穩暫態特性試驗檢測平臺項目
該項目是清華大學與中國能建合作的重點科技項目,同時也是大型堿性電解水制氫機組(8兆瓦級)穩暫態特性試驗檢測的重要實證項目。工程為獲取大型電解水制氫設備關鍵參數提供了一手數據,為電解水制氫系統的集成優化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撐,為實現大型電解水制氫系統的本質安全提供了關鍵參考。
我國已正式將氫能納入能源戰略體系
氫能產業發展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相信在不久后
隨著應用逐漸成熟
氫能將改變社會的用能方式
助力構建零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