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首個國家級電力現貨市場文件——《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試行)》印發,規則指出電力現貨市場近期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即“穩妥有序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設計適應新能源特性的市場機制,與新能源保障性政策做好銜接;推動分布式發電、負荷聚合商、儲能和虛擬電廠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交易?!?/p>
儲能進入電力市場交易成為大勢所趨。相對于儲能發展初期盈利模式單一的狀況,不斷推進的電力市場為儲能的經濟性和商業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業內普遍認為,儲能的本質價值應在交易中體現,但我國電力市場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儲能進入電力市場仍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重大政策出臺提供機遇
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已超過既定進程的預期,正在朝著規?;l展的目標加速推進。自2017年《關于促進儲能產業與技術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速,在技術研發、產業化和應用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儲能政策逐步完善,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運行機制逐步改善。當前全國已有27個省市明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建設目標,規??傆嬤_到近80吉瓦,遠超2025年實現30吉瓦裝機的目標。
“十四五”以來,我國針對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產業特點,出臺了多項重要產業政策,在新型儲能市場地位、盈利模式、發展機制等方面做出諸多有益探索,為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部分重大政策及其影響見表。
新型儲能商業模式創新及面臨的挑戰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與“十三五”期間相比,新型儲能的盈利模式與商業模式更為多元和靈活多樣。
一是新版“兩個細則”促進了輔助服務市場建設,使得參與輔助服務成為新型儲能獲得收益的重要來源之一。
二是新型儲能邁出參與現貨市場第一步。2022年,山東率先推出新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交易,隨后陜西、甘肅等省份也陸續發布政策推動新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運行。未來,現貨市場競價交易中,根據現貨市場價格走勢,通過低價購入、高價賣出可獲取可觀收益。
三是分時電價推動用戶側儲能商業化發展。隨著峰谷時段的優化以及峰谷價差的進一步拉大,部分地區可以實現“兩充兩放”,投資回收期得到明顯縮短。
四是共享儲能商業模式得到廣泛應用。與新能源場站內配建儲能相比,獨立共享儲能可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目前獨立共享儲能主要通過參與各地輔助服務市場、現貨市場獲得收益,并根據各地新能源配建儲能政策獲得容量租賃收益。
獨立/共享儲能模式值得期待
目前,獨立儲能和新能源配儲是我國新型儲能開發建設的主要模式,獨立儲能占比呈上升趨勢。根據CNESA Data 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為 21.1吉瓦,其中獨立儲能累計裝機7.7吉瓦,占比為36%;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 8.0吉瓦,獨立儲能占比53%。
從產業發展來看,獨立儲能或共享儲能模式值得期待。
一方面,獨立儲能具有獨立市場主體身份,作為新的并網主體,不受電源、負荷制約,可自主參與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另一方面,與配建儲能相比,獨立儲能有更好的經濟性:一是獨立儲能初始投資可以由多個主體共同分攤,降低投資壓力;二是獨立儲能大多在百兆瓦級及以上,可以集中采購、集中施工、集中運維,降低邊際成本;三是獨立儲能收益來源廣,除獲得容量租賃收入外,還可通過參與現貨交易、輔助服務、容量補償等電力市場獲取收益。
獨立儲能電站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度,減少設備質量問題和安全風險,有效提高儲能電站利用率,充分發揮儲能對電網的支撐作用。此前國家也曾發文鼓勵配套新能源建設的儲能轉型為獨立儲能。
儲能獨立參與交易仍面臨挑戰
過去儲能多聯合電源參與市場,當前,儲能獨立進入市場的趨勢逐漸清晰,對于儲能而言,獨立參與市場仍面臨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是體現儲能多重價值的電力市場機制還不健全,缺乏充分體現儲能價值的市場化運營機制和公平的收益分配機制,儲能仍缺乏穩定、可持續的盈利機制。
以山東為例,山東是全國首個獨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的省份,也是全國首個執行容量補償電價的省份。山東獨立儲能的盈利渠道包括容量租賃、現貨市場套利、輔助服務和容量補償收入。山東容量租賃指導價330元/千瓦,租約2年;其在現貨市場、容量補償方面都出臺了細則,且有示范項目在運行;但容量補償機制尚處于初級階段,補償價格及補償時期面臨不確定性。
儲能參與交易相關建議
儲能參與市場交易,一方面,需要儲能自身苦練內功、加強市場應對策略,另一方面,需要外部市場機制不斷完善。
從企業主體方面來看,一是做好前瞻性新型儲能技術布局和上下游產業鏈布局,加大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力度,特別是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長時儲能技術,同時積極參與產學研用體系和平臺建設,提高自身和協同創新能力,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降本增效,突破儲能成本和安全性問題;二是做好儲能市場和政策研究,科學合理規劃儲能項目投資、選址、建設、運營,積極參與投資運營模式探索創新,增強儲能參與市場交易競爭力;三是積極參與儲能行業標準、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爭取為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營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從市場管理部門方面來看,第一,建議推動新能源和儲能作為聯合主體參與市場,隨著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和成本的下降,新能源逐步進入電力市場是必然趨勢;第二,制定和完善獨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的規則細則,結合獨立儲能這一兼具發電和用電屬性的新市場主體特點,明確市場準入條件、技術要求、報價方式、調度方式、結算規則等,建立完善獨立儲能緊急調用補償機制;第三,完善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和交易品種:一方面,探索將快速調頻、轉動慣量、爬坡速率等納入新型輔助服務交易品種,制定儲能參與新的輔助服務品種的市場規則;另一方面,由于輔助服務市場容量有限,建議建立輔助服務需求預測規模定期發布機制,合理引導投資和儲能項目的規劃建設,避免輔助服務供給不足或嚴重過剩;第四,制定和完善獨立儲能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儲能可通過這些機制獲得一部分長期、穩定收益;第五,開展多個市場協同研究,優化形成多層次、統一的電力市場體系,充分實現獨立儲能多重價值;第六,建立信息披露機制,明確界定應當披露的信息,應引入第三方機構,建立科學的電力監管指標體系。
還需創新儲能投資運營模式。鼓勵發電企業、獨立儲能運營商聯合投資新型儲能項目,通過市場化方式合理分配收益。建立“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項目協調運營、利益共享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新型儲能項目,建立健全社會資本建設新型儲能的公平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