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硅料價格飛漲期間,工信部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嚴禁哄抬物價等行為,引導行業理性發展;一年之后,硅料價格走勢反轉,帶動產業鏈價格下跌,伴隨著產能過剩等各種問題,工信部再次對光伏行業予以關注。
20余家光伏企業參與工信部座談會
11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主持召開第四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詳細了解光伏行業發展情況,聽取企業意見建議。
據了解,20余家光伏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作了交流,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及5個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參會交流討論,相關部委司局對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予以回應。
官方發布的現場圖可見,會議以圓桌形勢舉行,隱約可見標注光伏企業名稱的席卡。
工信部指出,會議重點圍繞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問題等進行交流,并就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加強行業運行監測”
從250元/kg到70元/kg,2023年隨著多晶硅價格的快速走低,光伏產業競爭進入焦灼階段。
硅料降價帶動全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硅片、電池價格難以上漲,組件價格甚至來到1元/W左右,跌破二三線廠家成本線。
產業鏈價格失去控制,難以盈利的行情下,數家企業減產、破產,對光伏行業合理運行造成一定影響。
工信部指出:“應加強行業運行監測,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持續鞏固提升光伏行業競爭力。”
“促進行業規范自律”
光伏產業鏈價格觸底,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
光伏高景氣需求下,從硅料到組件各環節,近年來吸引無數玩家跨界、擴產,硅料之外,硅片、電池、組件均出現不同程度過剩。
工信部指出:“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行業規范自律。”
加強企業自律,對光伏企業來說,應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自覺規范銷售行為,避免“價格戰”,并合理釋放已建產能,適度加快在建合規項目建設步伐,同時對后續新建產能大規模投產要提前研判、防范風險。
而提升競爭力,靠的是技術創新,是提效降本。
“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
2023年也是光伏技術迭代加速的一年。
根據相關統計,2023年,光伏電池n型產能占比將由一季度21%增長至四季度51%;2023年四季度,n型年產能預計達到563GW,較一季度增長432GW,其中,TOPCon 產能Q1至Q4增長395GW,Q4季度產能占比將達到89%。
工信部指出:“要聚焦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供給,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
2022年8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強調推動TOPCon、HJT、IBC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和鈣鈦礦、疊層電池組件技術產業化,開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電池技術研究和應用。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N型高效電池、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研發應用,提升規模化量產能力。
進一步研究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有關司局及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負責同志參加本次座談。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于行業發展正常范疇。再能源轉型的預期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希望通過本次座談會,光伏行業能夠實現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