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光伏行業正在朝著太瓦時代逐進,萬億市場如日中天,但隨著高速發展伴生的諸多矛盾與問題也亟待解決。
“價格戰”、“技術之爭”、“產能過剩”等在最近被頻繁提及。在非常態競爭下,技術創新的重要性正反復提及,并逐漸成為當下企業甩開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
近日,在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上,眾多光伏行業龍頭企業掌門人就這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世界太陽能之父”的馬丁·格林
作為“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見證了光伏行業從弱到興的過程,在這次會議上,他對當下業內熱議的“價格戰”、“技術之爭”、“產能過剩”等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面對產能過剩危機,馬丁·格林認為,光伏產業歷史上確實是有從稀缺到過剩的過程,電池組件價格的下降,有望刺激需求,消除行業中較弱的參與者。同時,他還強調,隨著氣候變化的后果越來越明顯,人們對太陽能產生強烈的需求,將其作為替代化石燃料發電的最低成本選擇,才能使全世界免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惡果。
針對前段時間的TOPCon、BC、HJT等技術之爭,他認為,四種電池技術路徑競爭激烈。在他看來,“最大的競爭在于TOPCon和HJT,還不能決出勝負,但長期來看IBC是贏家。”相比于單一技術,他更傾向于技術組合,“比如說TOPCon和HJT,或者是TOPCon和IBC。”在他看來,未來五年是技術競爭關鍵期。
在當下的市場競爭格局之下,“盡管現在企業面臨諸多挑戰,但總的來說,技術實力比較好的公司會生存下去,而發展比較疲弱的公司肯定會走向破產”。他認為,雖然大公司生存下來的幾率更大一些,但如果初創公司選對了技術路線,也有很大的可能可以生存下來。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會議上指出,對于光伏行業及各位同仁而言,如果缺乏理性,無序地參與行業競爭,我們也不配說用光伏改變世界。
他認為,“未來30年,以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為代表的綠色轉型將在國內形成百萬億人民幣、在全球形成百萬億美元的產業規模。”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保持競爭壓力、競爭效率的同時,適當考慮行業的競爭生態,值得我們行業同仁共同思考、共同探索。”
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全球對綠色能源的關注,以及行業過熱發展背景后面,內部競爭愈發激烈,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受到挑戰。”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目前全球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市場呈現旺盛趨勢,光伏產業鏈繼續展現增長勢頭。這不僅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這樣的挑戰,他認為,應該讓創新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在最后,他還提到,“光伏+”各種應用逐步成型,也在快速發展,“光伏+儲能”、“光伏+氫能”等在未來還需要探索新的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
“降本增效是光伏未來發展的永恒主題”,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我們需要研發出更高效、更環保、更低成本的光伏產品,構建出更穩定、更可靠、更智能的光伏電力系統,探索出更公平、更公正、更可持續的光伏市場機制。”
他始終堅持,降本增效是光伏未來發展的永恒主題,這一點,其在本月10日的2023中國上市公司企業家年會·香蜜湖上也做過強調,“創新驅動大有可為,技術創新是光伏行業成本下降的核心驅動力。”
鐘寶申指出,“光伏行業的下一階段創新焦點在于轉換效率”,以20%轉換效率的電池片為例,經測算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的轉換效率,可為下游電站節約5%以上的成本,因此電池轉換效率只提高0.01個百分點都意義重大。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
“光伏正在走向3.0時代,要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且全行業能夠共創、共享、共贏的發展模式。”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表示,目前光伏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今年以來,雖然產量和出口表現亮眼,但背后是各個環節價格的大幅下降,出現了量增價跌的隱憂。
同時投資過快,影響行業健康發展。技術迭代引起折舊損失壓力,國際環境加大貿易壁壘深度。
作為光伏龍頭企業,更應該引領行業攜手向前,共同應對挑戰。
他表示,為了推動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通過進一步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助推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通過四鏈融合建立光伏產業新生態,助推光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通過支持龍頭光伏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打造世界一流的光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