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以《“氫”啟綠色未來》為題,報道了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等示范項目。
氫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氫氣的熱值是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因為具有來源多樣、清潔低碳、靈活高效的優點,氫能被譽為“終極能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能源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氫能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能源之一。目前,我國的制氫量位于全球第一,在氫能的利用方面有哪些新進展呢?
焦爐煤氣就地取材來制氫
“氫冶金”正取代“碳冶金”
鋼鐵被稱為“工業糧食”,然而,作為制造業的排碳“大戶”,鋼鐵行業的減碳任務格外艱巨。焦爐煤氣是鋼鐵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之一,里面含有55%至65%的氫氣元素,是鋼鐵企業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利用的氫能源。
河北張家口一家鋼鐵企業采用焦爐煤氣“自重整”方式制氫,用獲得的氫氣取代“碳”作為鐵礦石的還原劑和過程燃料,生產出了高品質的直接還原鐵(DRI)。直接還原鐵是冶煉優質鋼、特殊鋼的純凈原料,在冶金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2年底,經過安全、順利、連續生產,這家企業產品高純直接還原鐵金屬化率已穩定在94%以上,各項指標達到國際一類標準,標志著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工程示范項目一期工程圓滿成功,成為中國鋼鐵生產由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氫冶金”變為現實的過程,需要設備、材料、工藝等整個產業鏈都進行顛覆性的創新。首先他們需要高品質球團礦。球團礦是氫冶金的主要含鐵原料。從2019年年底開始,項目籌備組負責人李洋便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原材料。
不僅如此,李洋他們還要與高校、科研院所一道對找到的原材料進行實驗分析,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找到的四十多種原材、八十多種方案配比進行反復實驗驗證。
如今,這座全球首例以焦爐煤氣為還原氣體的直接還原工廠,已經連續穩定生產。眼下,他們正在努力生產更具經濟性、市場競爭力的二代球團。
風起于青萍之末,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世界鋼鐵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中國的鋼鐵企業已經在這條新賽道上開啟狂奔。河鋼集團副總經理 李毅仁 :我們沒有停步,未來我們要形成一個基于氫冶金的綠色鋼鐵產業鏈。
當“綠電”邂逅“綠氫”
新型電力系統正構建綠色新動力
電力行業同樣是碳排放的大戶,但眼下,也成為了綠色低碳的探路先行軍。
廣州南沙的小虎島上,一場“綠電”與“綠氫”的邂逅轉化,正在悄悄推開氫能源在電力系統應用的大門。
2023年3月,小虎島上一座電氫智慧能源站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固態氫能并網發電。能源站利用光伏發電,驅動電解水裝置制取“綠氫”,采用固態儲氫裝置儲氫,再通過升高固態儲氫裝置溫度釋放氫氣。產生的氫氣可供燃料電池發電,支撐電網調峰,解決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資源不足的問題。
從電解水制氫,到固態氫儲存,再到加氫、燃料電池發電、余電并網。這個小小的電氫智慧能源站幾乎涵蓋了氫能在電網應用的所有場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 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 饒宏:我們新型電力系統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更多的新能源接入電網,我們需要有更加靈活的調節能力和調節手段,那么氫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氫能中心技術專家 盧彥杉:我們站現在可以存儲大概90公斤的氫氣,固態儲氫相比于高壓氣態儲氫和低溫液態儲氫,安全性能很好,而且適合一個跨季節、長周期的存儲。
小虎島上的電氫智慧能源站可以說是“綠電”消納的一個新實踐,為了將“綠電”制氫效率從原來的50%-60%提高至70%-90%,技術人員正在嘗試采用固體氧化物來電解制氫的新技術路線。
據國際氫能源委員會報告預測,2050年氫在終端能源體系占比將達到18%,產值達2.5萬億美元;中國工程院研究報告預測,到2060年我國的氫氣供應量將超過1.3億噸,氫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其中“綠氫”占比將超過80%。
隨著氫能產業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和技術紅利的不斷釋放,低碳氫能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