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印花稅降低等諸多利好政策及措施下,中國A股市場一直處于萎靡不振的頹態讓諸多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產生了動搖,近日,一家做風電軸承配套企業上市第一天的操作更是讓投資者亮瞎眼,引發了市場關于限售股出借是否意味著繞道減持的巨大爭議,很多投資者更是直言里頭有暗箱操作,瘋狂割韭菜。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聊聊,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9月1日,金帝股份登陸上交所主板,開盤后最高漲幅達175.61%,但隨后盤中回落,最終收報48.27元/股,漲幅121.73%,
上市首日,融券凈賣出量為458.32萬股,占流通市值比為9.35%,融券余額為2.21億元,融資余額為0.44億元。在上市首日就出現如此大的融券非常罕見,此后,該公司股價一路走低,截至15日,已近腰斬。
對比十大股東,只有國信證券金帝股份員工戰略配售資產管理計劃比較符合,1號和2號資管產品合計持有470萬股。
而這個戰略投資配售的對象是發行公司高管與核心員工,巧合的是,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核心員工參與的戰略配售資管計劃持股數量為470.0871萬股,對此有市場聲音一度猜測,金帝股份上市首日被融券賣出的458萬多股正是來自戰略配售限售股。
換一個說法,金帝股份上市第一天,管理層以及核心員工疑似就把所持股票全部借出去做空了。
相關專家表示,金帝股份的管理層這樣做,并不涉嫌違規,其實大多數新股都存在這種情況,只是管理層也干得太絕了,只能從道德層面上去予以譴責。
對此,筆者想問,今年來,中國風電資本市場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轉態,相關產業鏈企業業主也出現利潤下滑,難道金帝股份領導對我國風電市場喪失信心了?
據了解,金帝股份主營業務為精密機械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立足精密沖壓技術,并綜合開發運用激光切割、數控精密機加工、注塑和精密鑄造等多種工藝,形成了軸承保持架和汽車精密零部件兩大類主營產品。軸承保持架產品系軸承中重要零部件之一,終端應用領域涉及汽車工業、風電設備、工程機械、機床工業等行業。
金帝股份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已經與全球八大軸承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斯凱孚(SKF)、舍弗勒(Schaeffler)、恩斯克(NSK)三家廠商銷售占比較高。同時,我國行業內規模較大的軸承公司均與公司存在業務往來。
公司的風電軸承保持架產品,也通過下游客戶應用于維斯塔斯(VESTAS)、金風科技、通用電氣(GE)、遠景能源、西門子歌美颯、明陽智能、運達股份、三一重能等廠商的風電主機,產品工藝與質量獲得了直接客戶與主機廠商的認可。
據招股說明書表示,金帝股份的主營之一的“風電軸承”,21-22年的毛利率在60%-70%左右,但行業龍頭新強聯的毛利率只有30%,相差一倍。
至于為何毛利率與行業龍頭相差如此之大,筆者也不得而知,希望有了解的讀者可以留言發表一下看法。
對于融券賣出一事,投資者以及財經媒體曾致電金帝股份,其公司證券代表表示:“公司董監高、核心技術人員,包括戰略投資的資管計劃所持有的股份,都是有鎖定期的,在中登公司均做了登記,都不會進行賣出。”
目前,金帝股份相關公告信息仍停留在9月11日,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