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市場分析機構SNE Research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為304.3GWh,同比增長50.1%。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中,中國企業就占據了6個席位。此外,韓國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以及日本松下也在榜單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其中,6家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62.6%,較去年同期提升了約6個百分點,增長強勁。雖然韓國電池三巨頭,即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電池裝車量全線上漲,但總體市占率卻同比下滑2.2個百分點,至23.9%。至于日本松下,雖然市占率也有所下滑,但電池裝車量增幅高于去年。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被認為是繼中、歐之后下一個極具潛力的電動汽車市場。受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影響,諸多跨國車企都計劃在北美生產電動汽車,而電池配套主要來自韓國電池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等美國車企紛紛與這些韓國電池廠商在北美合資建廠。未來,韓國廠商的電池裝車量有望迎來一波上漲,或許會沖擊到現有動力電池市場格局。
寧德時代海外亮眼 億緯鋰能增速第一
??從裝車量及市占率來看,上半年入圍十強的6家中國企業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遙遙領先,僅這兩家企業的市占率合計就達52.5%,可以說是穩居第一梯隊。至于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和欣旺達,則位列第二梯隊。
??具體來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寧德時代是電池供應商,其電池裝車量高,主要得益于擁有龐大的客戶群;而比亞迪除了自己生產電池,更是一家整車企業,其電池主要是內供,裝車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自家新能源汽車的熱銷。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的電池裝車量達到112GWh,同比增長56.2%,且一家獨占36.8%的市場份額,與去年同期的35.4%相比增加了1.4個百分點。自2017年以來,寧德時代已經連續6年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霸主。在基數龐大的基礎上,上半年市場份額不降反增,主要得益于其海外市場的開拓。SNE Research指出,今年上半年,除中國國內市場之外,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突飛猛進,在歐洲和北美的電池裝車量幾乎翻番。寧德時代的電池主要搭載在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上汽名爵ZS、上汽名爵4、廣汽埃安Aion Y、蔚來ET5等車型上。
??就在前不久,寧德時代公布的財報也顯示,其上半年境外電池業務營收達656.84億元,同比大增195%,高于其整體營收增長速度,且已經占到總營收的35%。寧德時代方面稱,海外業務高增長主要由于海外市場持續拓展,前期海外客戶定點陸續交付。據了解,在海外客戶方面,寧德時代主要聚焦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兩大業務板塊。其中,在動力電池板塊,寧德時代與特斯拉、寶馬、奔馳、Stellantis、大眾、沃爾沃、福特、現代、本田等多家跨國車企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再看比亞迪,其新能源汽車銷量“狂飆”,上半年超過125萬輛。前不久,比亞迪舉辦了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比亞迪多款新能源車型在國內的高人氣,帶動其電池裝車量大漲。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在全球的電池裝車量達到47.7GWh,并以102.4%的增速,成為十強中增速排第二的企業,僅次于億緯鋰能的151.7%。市占率方面,比亞迪也從去年同期的11.6%躍升至15.7%,增幅遠超榜單中其他電池企業。此外,比亞迪積極嘗試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其新能源車型已陸續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泰國、巴西、新西蘭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除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外,另外4家入圍的中國企業,即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和欣旺達的電池裝車量也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分別位于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位。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億緯鋰能,上半年電池裝車量從去年同期的2.6GWh躍升至6.6GWh,市占率也從1.3%提升至2.2%。從客戶來看,億緯鋰能同時發力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主要為廣汽埃安、哪吒、小鵬、南京金龍、吉利商用車等企業配套,這些企業電動車型的熱銷,推動億緯鋰能的電池裝車量同比大漲。
韓系三強份額下滑 松下從萎靡中回升
??韓國電池三巨頭處于榜單的中間位置,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分別位列第三、第五、第七位,裝車量加在一起為72.6GWh,合計市場份額為23.9%,低于去年同期的26.1%。雖然韓系三強的電池裝車量都保持同比增長,但增幅沒有中國企業大,因此導致市占率下滑。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LG新能源的電池裝車量同比增長50.3%,至44.1GWh,市占率保持在14.5%,與去年上半年持平;SK On的電池裝車量為15.9GWh,同比增長16.1%,市占率從6.8%下滑至5.2%;至于三星SDI,電池裝車量為12.6GWh,同比增長28.2%,市占率從4.8%下滑至4.1%。SNE Research指出,韓國三大電池廠商裝車量增長,主要是因為其客戶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強勁。尤其是在歐洲市場,韓國三大電池廠商都積極建廠,以就近供貨。
??另外,十強中惟一的日本企業松下位列第四,上半年裝機量為22.8GWh,同比增長39.2%。而2022年全年,松下的電池裝車量為38GWh,同比增幅僅為4.6%,也是十強中增幅最小的企業。可見,今年上半年,松下的電池裝車量增幅加大,這主要得益于特斯拉Model 3及Model Y的熱銷。松下是特斯拉在北美市場最重要的供應商。不過,從市占率來看,上半年松下所占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8.1%下滑至7.5%,這也是因為中國競爭對手的增速更高。據了解,松下在北美生產的動力電池,大部分配套特斯拉。盡管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此前幾度“壓價”讓松下方面很是不滿,甚至私下揚言要“分道揚鑣”,但在訂單高漲和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松下還是選擇繼續與特斯拉“綁定”在一起。
??除了特斯拉外,松下另一大客戶豐田前些年聚焦混動車,在電池訂單方面對其助力有限。松下近年來也有意開拓新的客戶,降低對特斯拉的依賴,但這一進展并不順利。自2022年夏季美國總統拜登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來,為了拿到政府補貼,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決定在北美投產電動汽車,包括大眾集團、福特、通用汽車、Stellantis、現代汽車集團等。不過,這些車企在北美最青睞的還是韓國電池廠商。
??例如,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在美國新建電池工廠;Stellantis與LG新能源在加拿大,與三星SDI在美國合建電池工廠;通用汽車在美國分別與LG新能源和三星SDI建有電池合資工廠;福特則與SK On合作,在美投資興建電池工廠。考慮到這些車企在北美投產電動汽車的時間節點都設定在2024~2025年,預計屆時韓國三大廠商的電池裝車量將迎來較大幅度增長。
??此外,豐田汽車前不久也宣布,將于2025年在美國生產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將由其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新電池工廠提供,而該工廠運營方正是豐田和松下成立的電池合資公司PPES。隨著近來豐田加速電動化轉型,尤其是向純電動車過渡,松下的電池裝車量也有望得到較快提升。
國內電池產能過剩 “新三樣”領跑出口
??與日韓企業相比,中國電池企業市占率的節節攀升令人欣喜,但隨著近年來企業產能加速擴張,以及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問題也日益凸顯。即便是“領頭羊”寧德時代,也出現了產能利用率下降的現象。
??寧德時代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電池系統業務產能為254GWh,而產量為154GWh,產能利用率為60.5%。對此,寧德時代在電話會議中解釋道:“上半年為傳統行業淡季,隨著市場需求環比增長,下半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將會逐步提升。”不過,去年同期,寧德時代電池系統的產能利用率為81.25%,而2021年同期更是高達92.2%,這個說法顯然不夠有說服力。
??與此同時,截至今年6月底,寧德時代還有100GWh在建產能。產能利用率連續降低背后,是寧德時代的市場需求增速不及產能擴張。隨著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二線電池廠商追趕,寧德時代在國內的市占率也呈下滑趨勢。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52.1GWh,其中寧德時代市占率為43.4%,低于去年同期的47.67%。
??當然,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的走低,一定程度上也與近兩年車企紛紛自建電池工廠,加速“去寧德化”有關。例如,蔚來、吉利、北汽、上汽等多家車企此前均宣布了自產電池的計劃,而廣汽埃安的電池工廠——因湃電池科技公司已于去年年底動工。
??隨著部分車企擬自建部分電池產能,以及國內外各大電池企業不斷發布大規模的產能擴張計劃,電池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且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尤其是今年以來,關于電池產能過剩的討論越來越多。例如,在今年6月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約為1000~1200GWh,目前行業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必將回歸理性狀態。”
??隨著國內電池行業競爭加劇,不少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出口,且不只是車載電池,還有儲能電池。今年以來,國際能源緊缺,電價上漲,市場對儲能產品的需求大增,我國鋰電池出口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鋰電池出口金額同比增長58.1%。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出口表現十分亮眼,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海外建廠擴張提速 就近配套搶奪訂單
??除了出口外,為了盡快實現業務擴張及就近配套,中國電池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到海外投資建廠。歐洲是主要目的地之一,尤其是德國和匈牙利。其中,德國是大眾集團、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大本營,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等均在此建有電池工廠。尤其是國軒高科,將出海第一站放在德國,自然是直奔大股東——大眾集團而去。
??當前,寧德時代海外業務營收仍然主要以出口電池產品為主。同時,寧德時代也在積極推進海外工廠的落地和產能釋放。據悉,寧德時代德國工廠去年已經實現電芯量產,目前產能正處于爬坡中,主要為寶馬配套;其匈牙利工廠也在分期推進建設,規劃產能100GWh,2025年投產,梅賽德斯-奔馳是該工廠首位且最大的客戶,且工廠還靠近寶馬、Stellantis、大眾等企業的汽車組裝廠。預計匈牙利工廠建成投產后,寧德時代在歐洲的本土化供應占比將有較大提升。
??匈牙利也是車企云集,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等均在當地設有整車廠,吸引了多家中國電池廠商以及韓國電池三巨頭爭相到此投資建廠。除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外,欣旺達也于近日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動力電池工廠,一期項目投資額不超過19.6億元。還有消息稱,比亞迪也有意在匈牙利設立電池組裝廠。
??遠景動力在歐美地區設廠也是跟著訂單走,“多點開花”:其中,英國桑德蘭工廠生產的電池配套日產,法國杜埃工廠生產的電池配套雷諾,美國肯塔基州工廠主要為梅賽德斯-奔馳配套,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主要為寶馬配套。
??另外,隨著中國新能源車企紛紛進軍東南亞,該地區也成為中國電池廠商“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其中,寧德時代趕赴印尼,億緯鋰能前往馬來西亞,國軒高科走進越南和泰國。
??從目前已確定的建廠計劃來看,電池廠商都是受既定或潛在訂單吸引而來。隨著全球化戰略推進,未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海外布局有望進一步提速,但與此同時,中國電池企業還需警惕地緣政治、異域文化、產業配套等方面的風險,海外建廠仍需謹慎。
需求增長提振業績 加大研發聚焦技術
??國內國際市場對于動力電池需求的增長,也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龍頭企業尤甚。以寧德時代為例,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約1892.5億元,同比增長6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7.17億元,同比大漲153.64%;毛利率提升至21.63%,凈利率提升至11.35%。這主要得益于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的暴跌。今年年初,碳酸鋰價格維持在50萬元/噸左右的高位,此后直線下滑,并在4月底降至20萬元/噸以下,雖然近期有所回調,但與峰值相比已相去甚遠。這使得電池原材料采購成本下降,帶動業績提升。
??其他電池廠商表現也不錯,大部分都實現利潤大幅增長。例如,國軒高科預計,其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為1.5億~2億元,同比增長132.27%~209.69%。隨著新工廠、新產線進入量產階段,億緯鋰能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0.39億~22.42億元,同比增長50%~65%。國際動力電池廠商也不遑多讓,LG新能源上半年營收同比大漲86%至17.5萬億韓元,凈利潤也同比大漲逾兩倍至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億元)。
??整體來看,需求增長和新增產能落地,帶動各大電池廠商業績走強。與此同時,不少廠商的研發費用也在攀升。例如,寧德時代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達98.5億元,同比增長70.77%。
??高額的研發支出是電池廠商能夠得以不斷推出新技術、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在今年6月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LG新能源副總裁孫權男表示,LG新能源持續投入研發基于液態電解質的鋰硫電池和鋰金屬電池,以攻克當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限制;開發高度穩定的不含液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電池,并致力于半固態電池的商業化。
??寧德時代也是一樣。繼鈉離子電池、M3P電池、麒麟電池、凝聚態電池等產品后,8月16日,寧德時代宣布推出“充電10分鐘,續駛400公里”的神行超充電池,其使用磷酸鐵鋰材料,可支持700公里以上的續駛。這款電池將在年底量產,而搭載該電池的電動車型也將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
??另外,還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欣旺達的閃充電池及超低溫鈉離子電池,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等,也都在吸引著不同的客戶群體。電池工程師們在方寸之間用盡巧思努力將電池的集成度、體積能量密度進一步拔高。為爭奪未來主導權,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戰正愈演愈烈,誰能笑到最后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