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光伏的投資總會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其中跨界者的背景以及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多數跨界企業主業的羸弱頻頻引發企業跨界是來做業績還是蹭熱度的市場爭議。
近日,上市于2009年、主營業務為化工油墨制造業務及互聯網廣告營銷業務的樂通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與浙江安吉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產業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通過自有及自籌資金在安吉經開區與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建設高效異質結電池和組件智能制造項目,項目擬總投資47億元。
鈦媒體報道指出,公司此前頻繁跨界卻多次失敗。此次跨界光伏,根據初步安排,樂通股份出資額不低于注冊資本的40%暨不低于1億元,公司控股股東大晟資產出資不超過5%暨不超過1250萬元,其他合作方包括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資平臺和產業投資方,目前具體投資主體尚未確定。
樂通股份此次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約30億元,擬規劃建設4.8GW高效異質結電池+4.8GW電池組件全自動智能產線。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總投資16億元、二期總投資為31億元,項目廠房計劃一次性規劃建設完成。樂通股份表示,除初始注冊資本外,項目投資資金來源主要通過項目貸款以及項目自身產出后實現的經營凈現金流解決。但公司2022年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公司表示持續虧損原因包括公司負擔較重的短期銀行貸款及應付股權收購款利息、較多的重大資產重組費用以及公司互聯網廣告業務低迷等。
華東重機也在連續虧損三年,虧損金額達到26.6億元后進入光伏賽道尋求新市場機遇。華東重機2012年于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為集裝箱裝卸設備和智能數控機床,兩者貢獻公司超九成收入。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無錫華東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亳州市注冊成立控股子公司作為項目公司,注冊資本金6億元。
從年初至今,華東重機宣布了累計80億元的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投資,分別在江蘇沛縣、安徽亳蕪各建設一個10 GW 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項目。6月,深交所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開展光伏業務的實力等以及公司短期內是否存在大額資金缺口及其他相關障礙,導致相關項目無法實際推進或者進展不及預期的情形。
公司近期回應稱,公司其它業務運營正常,在手訂單生產飽滿,按合同預計有大額貨款收回,公司流動資金足以滿足。其還提及,上述光伏項目工程貸款已與幾家金融機構談妥合作,有能力獲得融資,短期內不存在大額資金缺口及其他相關障礙。
與以上兩家跨界企業境遇不同,五糧液跨光伏吸引了大量行業關注,藍鯨財經報道稱白酒業拓展“第二曲線”大幕拉開。據悉五糧液新能源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隸屬于五糧液集團,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法定代表人為鐘道遠,經營范圍包括新興能源技術研發、自有資金投資的資產管理服務、合同能源管理、成品油批發、石油制品銷售等。
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了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查詢,和光同程成立于今年3月,在新增了包括五糧液新能源投資、四川光赫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宜賓市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個投資方后,其注冊資本由1億增至11.67億。據財聯社報道稱,和光同程2024-2026年電池產能達50-60 GW。
跨界者中春風得意者少,尋求自救者多,2022年跨界光伏的上市企業合計虧損超百億,也有少數企業依靠光伏業務實現扭虧為盈,如鈞達股份、仕凈科技、皇氏集團等。2023年光伏行業集中度已處于較高水平,垂直整合廠家與專業廠家搶奪市占率,龍頭公司體量、成本、渠道端和一體化優勢不斷凸顯,新進入企業面臨著越發激烈的競爭格局。盡管市場需求增長依然快速,但產能過剩風險問題已被反復提及,跨界企業想要在此中占據一席之地,更需要進行差異化競爭,對于現今一股腦扎入光伏的跨界企業,未來的路必不會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