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的發展永遠是“進行時”,深圳先進電池材料產業目前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電池材料產業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走勢,未來將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競爭中“死掉”,需要提高風險意識。
??近年來,關于“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討論從未停止,這也引發了市場對電池材料產能過剩的擔憂。實際上,很多電池材料投產、擴產項目面臨著“投產即停產”的困境。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統計,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方面,2020年以來擴產的146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除去51個未到預定投產時間的項目,有33個都未能按期投產,項目延期率33%。負極材料方面,2020年到2023年4月共有181個擴產項目,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實現投產僅6家,投產占比15%。
??在2023年高工鋰電材料大會上,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稱:“擴產潮持續了三年,導致鋰電池產能、材料產能都處于過剩階段。四大主材方面,到2023年第一季度,產能利用率已經跌了40%-60%不等?!?/p>
??如何應對電池材料產能過剩的風險,讓深圳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穩健發展?或許需要打開新的市場空間,保持需求和產能的平衡。龔曉峰認為,深圳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未來應該“瞄準國際競爭”,進一步走出國門。
??據海關統計,2022年深圳市鋰離子蓄電池出口566.1億元,同比增長68.7%,增速較2021年加快19.6個百分點。立足深圳,輻射全球,從“深圳企業”逐漸變成“全球企業”,或將成為深圳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下一個答案”。
??而歸根結底,無論是想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還是在國外市場攻城略地,都需要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很多業內專家也向記者表示,電池材料產業不缺低端產能,而缺高端產能和優質產品。
??如何提升深圳電池材料企業的競爭力?貝特瑞董事長賀雪琴表示,近年來,深圳一些本土企業在產業國際競爭中面臨技術、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攻關問題。建議加強深圳科技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與深圳基礎研究機構和大科學裝置的深度合作,圍繞“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四新進行專項工業技改和深入研發,增強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同時,要鼓勵深圳產業資本和政府引導資金多投、敢投本土優秀企業和潛力企業,著力培養企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