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聯合氣象局建成了國內首批、廣東首個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氣象觀測“天眼”——海上氣象觀測站,意味著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氣象觀測空白得以填補,為“智慧風場”、“海上交通及救援”等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氣象服務。
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是同期國內離岸最遠、220千伏送出海纜最長的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項目,所處南海海域時常受臺風、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影響,風場離岸遠、陸上氣象監測點難以覆蓋等難點,一度讓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成為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盲區”。
隨著氣象觀測“天眼”正式“上崗”,對于海上風電日后的氣象規律認識、產業融合以及精準預報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新開通的氣象觀測站點離岸約55公里,把海上氣象防災減災的前線向深海延伸超50公里,是國內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首批運用太陽能供電和“4G+北斗”數據通訊方式的氣象監測技術,可對海上氣象要素實現24小時連續觀測,預報時效最長可達7天,預報分辨率最細達到逐小時、逐公里,可提前3小時對氣象災害進行預警,有效解決海上風電場對突發自然災害“狀態檢測難、應急處理難”行業性難題,實現了海上風電場對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由“看天吃飯”向“知天而作”的跨越。該風場也將利用氣象監測數據,應用于運維作業“窗口期”預報、風功率預測、“海上風電+深海養殖”等場景,保障風場發電穩定、人員安全。
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將持續深化與氣象局、通信運營商等政企的合作力度,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建設好、利用好“智慧風場”,為近海深水區海上風場提供數智化管理同“互聯網+”融合的典范參考。
來源:中國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