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調研數據顯示,從2017年-2022年全國氫燃料電池車輛累計保有量達13192輛,2022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為4782輛,同比增加155%。
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領域廣泛,應用場景眾多,目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已經不斷提速,訂單量逐步增多。不斷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遠途、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將加速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商用車領域更早實現落地。
整車制造成本過高
國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綜合制造成本平均約為150萬元左右/輛,同類性能的電動車和燃油車造價僅為其1/6和1/10。
此外,氫燃料電池系統中關鍵零部件的成本也是一大難關??諌簷C、氫氣循環系統、質子交換膜、催化劑、膜電極等重要部件依然還在依賴進口,貴金屬、碳纖維等原材料的產量直接制約我國國內市場開發進度。目前,盡管我國已經在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等方面有所創新并取得一定成果,但距離量產還有一段時間,國產化道路依舊需要快馬加鞭。
基礎設施尚不完善
制約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的一大障礙就是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我國加氫站建設仍需提速,對于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而言,大多數重卡、礦卡應用場景均為環境復雜地區,而我國加氫站建設分布較為不均衡,基本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或沿海地區,這給重卡及礦卡的加氫時間和距離大大延長。對于氫燃料電池專用車而言,能夠給車加夠氫氣也是一個難題。目前,城市內加氫站正在面臨氫氣斷供的風險,多數城市加氫站運營管理者反映氫氣不夠、加氫站站內氫氣不足等問題。
除加氫站建設問題,何時能夠實現摻氫管道以及純氫管道長距離輸氫也在阻礙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l展。甚至對于整個氫能產業鏈而言,各個環節的逐步完善才能實現整個產業鏈條的永續發展,才能實現氫能產業的規?;l展。
儲氫技術仍需提升
目前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應用的儲氫系統大部分為高壓氣態儲氫——儲氫氣瓶。液態儲氫以及固態儲氫技術目前還在嘗試中,整車規?;茝V還有一段時間。
目前儲氫技術可大致分為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以及金屬氫化物固態儲氫三種,相比之下,固態儲氫技術更適合長途運輸場景。然而,目前我國更為成熟的儲氫技術是高壓氣態儲氫技術。2023年4月,我國首臺鎂基固態儲運氫車正式發布,拉開固態儲運氫技術實際落地序幕。氫能產業發展需要打通各個環節,中游儲運氫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卡脖子難題,革新儲氫技術迫在眉睫。
Interact Analysis中國新能源商用車及動力總成零部件月度追蹤數據庫顯示,燃料電池商用車自2021年9月起呈現強勁增長態勢,除2022年3-5月受疫情影響外,其他月份燃料電池商用車月度銷量均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6月,燃料電池商用車開始爆發式增長,單月銷量猛增至510輛,同比增長795%,自此,燃料電池商用車月銷量均保持在百輛以上。今年前四個月,燃料電池商用車累計銷售973輛,同比增幅超1.1倍。
從2022年開始,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逐漸成為燃料電池商用車銷售主力。燃料電池商用車市場從一開始客車為主、重卡為輔逐步演變為重卡為主,專用車為輔的格局。此外,今年工信部發布的燃料電池產品新品公示中,燃料電池貨車、燃料電池牽引車等重型產品占比也在加大。
業界普遍認為,未來我國將會以“氫電并舉”的路線出發,乘用車應用電動技術路線,商用車應用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仍需參考純電動汽車發展之路。
《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測:在商用車應用方面,2030年燃料電池商用車推廣應用量將為3.6×105輛,占商用車總銷量的7%;2050年將為160萬輛,市場占比達到37%;2050年交通領域的氫能消費量將為2458萬t/a,占交通領域整體用能的19%,其中貨運領域的商用車氫能消費占交通領域氫能消費的比重達到70%,成為交通領域氫能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