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白銀價格一路上漲,從2月底到5月初,白銀價格漲幅超過20%,進入技術性牛市。除開國際局勢,其背后反映了下游需求的增長,而在供給方面,據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白銀供給量在2.5萬噸至 2.6 萬噸,缺口大約在 4000 噸左右,庫存也處于歷史低位。
在白銀工業需求分項中,新能源占比最大,達53%,其中太陽能光伏占比30%、汽車占比23%。因此,作為光伏電池片制備的核心輔材之一,也是電池片成本占比第二高的材料,光伏銀漿價格的變動及供給水平給光伏產業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央視財經此前報道,有江蘇省南通市某光伏組件企業表示,以新型光伏電池技術為例,一塊72片的組件需要銀漿7.9克。公司一年需要銀漿160噸,銀價上漲對企業來說折合一月多支出25萬元。
為降低光伏銀漿成本,組件企業在無銀化上研究也在不斷加快,尤其在異質結和BC技術路線中。如愛旭股份的ABC組件產品達成了歷史性成就——告別光伏用銀,全球首創非銀金屬化涂布技術,為產品大規模量產提供技術基礎;在SNEC期間通威發布無銀化HJT組件730W+THC,據悉,無銀化技術的成功應用大幅降低了THC的金屬化成本,以銅電鍍代替銀漿印刷,減少銀漿消耗,降低金屬化成本,進一步縮小與PERC之間的成本差距。
包括0BB、激光轉印、電鍍銅等技術都作為降低銀耗的手段被行業大力研發。光大證券研究報告稱,金屬電極無銀化的光伏鍍銅技術,將從根本上解決貴金屬銀、低溫銀漿價格居高不下的成本問題,銅相較于低溫銀漿混合物具備優異導電性能將有效提高轉換效率,是HJT降本增效的核心手段,2024H1是HJT電池大規模試驗線跑通投產關鍵時點。
今年上半年,光伏鍍銅產業中試線籌備建設密集,鍍銅設備廠客戶圈不斷擴大。已有多家光伏電池企業新布局或升級Cu HJT產線,鍍銅設備商合作與訂單頻傳,比如國電投新能源先后與羅博特科、東威科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晟新能源積極布局銅電鍍,HBC和鈣鈦礦疊層電池,導入超薄硅片,量產光轉膜、銀包銅,0BB技術;海源復材第一條600MW HJT產線使用電鍍銅工藝正有序推進,等。
異質結實現高效降本量產似乎指日可待,給銀漿生產企業傳導了來自未來的業績壓力,但聚焦眼前,N型時代的來臨也切實為現階段的銀漿生產企業創造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在現有技術基礎以及TOPCon量產需求的加持下,光伏行業對銀漿的需求進一步上升。據海通國際研究報告數據顯示,PERC銀漿耗量6-8mg/w,而TOPCon銀漿耗量10-13mg/w。加工費方面,當前Perc正銀加工費約500元/KG,TOPCon加工費高出Perc正銀300+元/KG。隨著TOPCon產能大規模落地,N型銀漿有望大幅增厚盈利。
同時,N型電池也提升了技術壁壘,銀漿龍頭企業優勢相對更大。據悉,光伏銀漿頭部企業集中態勢明顯,行業前五名廠商占有市場80%以上的份額。隨著布局重點從適用于P型電池的高溫銀漿轉變為用于異質結電池的低溫銀漿,龍頭企業業績表現各有不同。
聚和材料2023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4億元,同比增長5.31%;歸母凈利潤1.24億元,同比增長19.70%;扣非歸母凈利潤0.61億元,同比下降40.76%。其中,扣非歸母凈利潤下滑主要系為行業降本增效導致單位毛利的下降,同時銷售人員和研發人員的增加導致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增加所致。聚和材料表示公司產品全面覆蓋光伏銀漿主流技術路線需求,也在積極布局下一代印刷技術、金屬化技術和新電池應用結構的技術,此外公司銀粉國產化進程加速。
帝科股份2022年業績受外幣匯率及行業整體利潤空間被壓縮等原因影響,利潤大幅下滑。而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收15.5億元,同比增長121.7%,實現歸母凈利潤0.86 億元,同比增長 370.8%,一季度業績超預期。帝科股份表示,公司應用于N型TOPCon電池的全套導電銀漿產品出貨量大幅增加且銷售占比持續提升,TOPCon銀漿在公司出貨結構中占比超過30%。公司應用于N型HJT電池的低溫銀漿及銀包銅漿料已在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完成了產品認證和批量驗證,處于持續供貨交付階段。
蘇州固锝一季度營收約7.31億元,同比減少8.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288萬元,同比減少61.35%。公司在答投資者問時表示,蘇州晶銀在Perc、TOPCon、HJT產品上都實現了批量交貨,TOPCON銀漿的出貨在今年上半年有所突破,正面銀漿和背面銀漿均有向排名Top10內的下游客戶出貨,也同步有新客戶正在進行測試與驗證;HJT銀漿方面,公司持續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不論是銀包銅漿料還是純銀漿料,在第二季度都有出貨放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