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賓三江新區,有一支由動力電池從業者組成的業余籃球隊。這支籃球隊中,絕大部分隊員并非土生土長的宜賓人,而是因動力電池與宜賓結緣。每逢比賽日,這群不同口音的外鄉人在球場上奔跑、爭搶,成為一道別樣“風景”。
??宜賓鋰寶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袁海濤是籃球隊的一員。2017年,來自江西的袁海濤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到四川宜賓。今年,袁海濤所在的公司完成25.78億元B輪融資,袁海濤獲得了股權激勵。努力實現技術突破、幫助公司進一步成長,是他工作的最大動力。
??當前,宜賓加快“動力電池之都”建設,一大批動力電池相關領域專業人才來到宜賓工作和生活。數據顯示,近5年,宜賓引進動力電池各類人才數千名,為當地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公司落地宜賓前,我沒有來過宜賓。”四川宏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宏杉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李黎明說,宜賓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氣候適宜、環境優美。由于看好宜賓動力電池產業體量不斷壯大、能夠為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宏杉新能源投資5億元,在宜賓高縣建設年產2萬噸磷酸鐵鋰正極修復材料產能基地,并計劃將總部遷至宜賓。
??在李黎明看來,宜賓能否吸引更多人才落地,歸根結底是產業集群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動力電池技術迭代非常快,面對不同型號、材料的動力電池廢品,需要一個基于研發團隊的快速反應機制。”李黎明表示,該公司未來將組建至少100人的科研團隊,從事電池回收的各項研究攻關。
??成都人劉璞從西南石油大學博士畢業后,2020年進入四川輕化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認為,宜賓快速崛起的新能源產業極大拓展了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
??“當前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中的相關技術也逐漸向新能源方向拓展。例如目前我所從事的溫度場數值模擬技術,就可以為揭示新能源電池的溫度變化規律提供技術支撐。”劉璞表示,這項仿真分析研究需要扎根到企業,具體了解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條件。宜賓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場地,為“新工科”大背景下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堅實的硬件環境。
??在吸引人才的同時,宜賓注重動力電池人才培養。目前,宜賓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宜賓學院等多所高校共建實踐教學基地;與西華大學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與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聯合培養。
??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科研與產業化團隊與宜賓共建的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正式投用。該工作站不僅聚焦動力電池先進電池材料、高安全電池系統、充換電與智慧能源系統等多項前沿課題,而且把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工作,依托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課題組建立起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組建了100多人的創新人才團隊,在電池安全、先進材料、快充快換、智慧能源等最新技術領域展開科研工作。
??2022年從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后,河北人郝帥進入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參與固態電池研究,具體從事固態電池硫化物、電解質合成方面的研究工作。他表示,選擇在宜賓發展,主要是看好宜賓的人才政策與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潛力。
??“固態電池是動力電池的前沿方向,是下一代電池技術。”郝帥說,在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有許多機會與行業“大牛”探討技術問題、尋求技術支持,極大拓寬了年輕科研工作者的眼界。“跟身邊的同事交流、工作,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現在我們著眼于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面向固態電池的未來市場和技術方向開展科研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