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石化勝利油田石化總廠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示范工程投運儀式舉辦,宣布山東省東營市首臺套兆瓦級綠電堿性水制氫項目正式投運,標志著勝利油田和東營市“綠氫”制供產業實現零的突破。
該項目是中國石化首臺套兆瓦級綠電堿水制氫項目,利用已建成石化總廠6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所發綠電作為清潔電源,在石化總廠廠區內建設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1套,同時配套儲能裝置保障日間平穩運行。產品氫氣管道輸送進入石化總廠用氫管網,同時新建氫氣裝車區,滿足氫氣裝車向加氫站等的對外供應需求。
圖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該項目共分為三個模塊:光伏發電模塊,裝機規模6MW;電解水制氫模塊,制氫能力500Nm3/h;電化學儲能模塊,裝機規模1MW/1.2MWh。項目采用最成熟的堿性電解水制氫工藝制取綠氫,年產純度99.999%的綠氫123噸,相比現有干氣制氫,年減排二氧化碳2535噸。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能源,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按照來源不同可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灰氫”和“藍氫”都是利用化石能源制取氫氣。“藍氫”在制備過程中,可以將二氧化碳副產品捕獲、封存,是實現減碳固碳的有益探索。
與“灰氫”“藍氫”不同,“綠氫”是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核能等),通過電解水等手段獲得的氫氣,整個過程沒有溫室氣體排放。
在距離示范工程現場以西不足2公里的地方,一排排光伏太陽能板向陽而立,示范工程利用光伏所發綠電進行電解水制氫,產生氫氣替代部分“灰氫”用于日常生產,推動“灰氫”向“綠氫”轉變。
在示范工程現場,外觀酷似“滾筒”的設備——電解槽引人注目。電解水制氫的過程中,在充滿電解液的電解槽中通入“綠電”,在堿液的催化作用下,水分子在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即可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是“綠氫”制造的核心設備。該項目電解槽為中船重工718研究所生產。
圖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初步電解出的氫氣和氧氣輸送到氣液分離撬塊經過冷卻、氣水分離、提純等工藝后可獲得純度高達99.999%的氫氣。
該項目是勝利油田建設的首座兆瓦級純綠電離網制氫工業應用項目,為未來萬噸級制氫項目積累了經驗。勝利油田將抓好工程投運各項后續工作,持續推動綠電制氫前中后各環節參數優化,不斷提升項目運行質量效益,確保項目高質量投產、高標準運行。
該項目作為煉化企業綠氫替代重點推廣項目列入了東營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項目投運將為油田加快形成萬噸制氫能力積累開發經驗,也可為東營地區氫能產業示范應用、推動氫能產業鏈發展做出有益探索。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舒華文表示,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示范工程的投運,將有助于進一步集成優化“綠氫”技術、積累“綠氫”制用經驗,為勝利油田能源轉型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