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進行的一項天然氣摻氫試驗中,將20%的氫摻到100戶德國家庭的天然氣管網中,安全運營六個月后,電器沒有出現任何技術問題。
該測試的目的是看德國法律允許的天然氣管網中氫氣的濃度能否從10%提升至20%,既可作為存儲多余可再生能源的方式,也可作為減少天然氣排放的一種方法。
本次進行項目試驗的三家公司,認證公司德國萊茵集團TüV Rheinland、能源供應商GVG Rhein-Erft和區域天然氣管網運營商Rheinische NETZgesellschaft,三方表示和利用100%天然氣相比,摻氫比例達20%的混合燃料只減少了7%的排放。德國萊茵集團計劃在未來的研究中進行一步把氫氣比例提升至30%。
目前的測試是在科隆附近的Erftstadt鎮進行的,在2022年10月已將氫氣的比例提升至20%,并將持續到2023年底。在過去的六個月里,該地區居民和企業能像往常一樣使用電器,而不必進行調試以適應更高的氫氣濃度。
不過在向天然氣管網摻氫前,該項目利用23%的摻氫氣體測試了所有參與項目家庭的電器,確保每個電器在該地區的適用性,且進行試驗的公司尚未明確是否提前更換了不合適的電器。
之所以選擇在Erftstadt鎮進行項目測試,三方表示,這是因為Erftstadt天然氣管網2007年才安裝,相對較新可達到最佳監控效果。系統可針對最小的違規行為自動進行關閉,如發現泄露,天然氣供應可能會關閉,當地居民的普通天然氣供應得到了基本保障。參加試驗的家庭不會面臨額外的天然氣成本,該系統將進行免費維護,據熱值而不是天然氣體積計算賬單,以解釋氫的低能量儲量。本次試驗還安裝了設備,持續監測進入居民家中氣體的氫含量。
本次試驗項目中利用的氫是本地產的,是氯堿電解過程的副產品,該過程是從鹽水中生產氯和苛性鈉。德國實際上缺少綠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