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正在用成本更低、儲量更豐富的金屬鈉取代鋰,引領可充電電池下一波重大科技創新。英國電池原材料咨詢公司基準礦業情報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已規劃或已建設的20家鈉電池工廠中,16家在中國。未來兩年,中國的鈉電池產能將占到全球近95%。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稱,在各國重點關注的鈉離子電池領域,中國取得的專利數量遠遠超過美國等西方國家。截至2022年12月,該領域的有效專利總計為9862項,其中5486項來自中國。中國企業寧德時代——全球最大車載電池制造商計劃在2023年量產鈉離子電池,并向純電動汽車供應,中國在鈉離子電池實用化方面將進一步領先。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依靠鈉離子在正負極間移動完成充放電工作的二次電池,其工作原理與已被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相似。在鋰資源供給面臨瓶頸、鋰離子電池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鈉離子電池因清潔環保,原料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價格低廉,且具有更高安全性和良好高低溫性能而備受青睞,在動力電池、大規模儲能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中國涌現出數十家推動鈉離子電池及原材料量產的企業,在鈉離子電池關鍵技術研發、材料制備、電池生產和應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躋身世界前列。在核心技術方面,中國已掌握生產鈉離子軟包電芯、提高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具備良好低溫性能的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制備和供貨達到百噸級。在電池系統方面,中國企業制定出鋰鈉混搭方案,將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按照一定比例混搭,集成到同一個電池系統中。這一方案不僅有效解決了鈉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劣勢,而且凸顯出鈉離子電池在功率、性能方面的優勢。在技術應用方面,中國已將鈉離子電池應用在兩輪電動車、A00級電動車等領域。目前,中國企業生產的鈉鋰混合動力電池進入裝車試用階段,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明顯加快。
中國高度重視鈉離子電池的研發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已出臺多項扶持政策,將鈉離子電池產業納入國家新能源產業。《關于在中國大力發展鈉離子電池的提案》指出,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作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是支撐新能源在電力、交通、工業、通信、建筑、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之一。2022年,中國將鈉離子電池列入《“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支持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裝備攻關。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間實施的“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中,也將鈉離子電池技術列為子任務,積極推動鈉離子電池的規模化生產以及在儲能、兩輪電動車領域的應用示范。
目前,全球鈉離子電池產業處于產業化發展初期,中國鈉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應用將開發新的儲能技術路線,帶動全球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鈉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將一定程度上緩解由于鋰資源短缺引發的新能源發展受限問題,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鈉離子電池構建的大規模儲能電站也將通過平滑負荷曲線,增強電網運行經濟性。
然而,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技術尚不夠成熟,仍需進一步研究。未來,引導鈉離子電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應在核心技術研發、低成本制備、規模化產業應用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降低鈉離子電池成本、提高鈉離子電池性能,推動其在智能電網、工業儲能和中高端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
(受訪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正高級工程師 肖勁松;史欣怡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