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中國氫能2023市場趨勢與展望

   2023-05-05 氫能技術情報13020
核心提示:自2019年氫能元年以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一直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國際上,地緣沖突加劇了各國對化石能源嚴重依賴的恐懼,進一步激發了世界多國發展包括氫能在內的新能源來應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決心,給國際氫能貿易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迎來了新階

自2019年氫能元年以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一直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國際上,地緣沖突加劇了各國對化石能源嚴重依賴的恐懼,進一步激發了世界多國發展包括氫能在內的新能源來應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決心,給國際氫能貿易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迎來了新階段,會面臨新問題,同時充滿新機遇。


1.1 能源行業處于整體轉型期


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三次能源的升級換代體現了“三大經濟”形態。瓦特發明蒸汽機,促使能源從木柴向煤炭的第一次重大轉換,表現為“高碳經濟”;戴姆勒發明內燃機,完成從煤炭向油氣的第二次重大轉換,呈現出“低碳經濟”;現代科技進步與當今環保要求推動傳統化石能源向氫能等非化石新能源的第三次重大轉換,全球有望逐步邁向“零碳經濟”。

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雙碳”戰略,并出臺“1+N”政策體系,指導各行業開展低碳轉型。中國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格局不會變革,但是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建立,能源產業低碳化、消費終端電氣化、產銷環節智能化的趨勢逐漸成型。


但是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部門難以通過風光等可再生資源進行低碳化發展,而氫能可以與天然氣、風光等資源形成互補,促進能源行業的整體轉型。


1.2 氫能政策處于頻發期


2022年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奠定了氫能重要的戰略定位。之后全國多地發布相關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示范城市群方面,各個城市群分階段、分批次公布了對應規劃和補貼細則以及省級推廣規劃。


2022年也是非示范城市群政策“井噴”的一年。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川渝、湖北省等地主要的非示范城市群都在2022年出臺了中長期推廣規劃,非示范城市群中,政策的完善程度有所不同,四川省攀枝花市、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湖北省等地的部分地級市還出臺了補貼政策。雖然不同區域自身財政經濟狀況不同,但不少區域依托自身資源稟賦,最大限度地依靠市場力量推動產業發展。


1.3 氫能市場處于加速培育期


雖然當前氫能產業并未形成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國家政策導向進一明確行業信心,諸多企業加大投資力度,部分省市已經在氫能產業發展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步伐較快的上海市氫能汽車“已經實現從0到1的突破,正在逐步從1走向10的過程中”。


上游制氫環節,電解水制氫企業由2019年的不到10家,到2022年已經有30多家,單槽產能PEM最大產能達到260Nm?/h。而堿性電解槽2000Nm?/h已經推出,1000Nm?/h已經成熟。儲運環節,國內企業30MPa氫氣管束集中箱實現了商業化推廣,加速推進了中短途拖車運輸向30~50MPa等更高效率邁進。管道輸氫領域,內蒙古計劃修建國內最長、壓力最高的氫能干線管道,將以烏海藍氫基地為起點,途經黃河幾字彎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有效支撐氫電耦合發展。而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出現了管道輸氫母子加氫站新模式,可以兼容站內加氫和站外供氫功能。


2023年,我國有望公布Ⅳ型儲氫瓶國家標準,屆時,Ⅳ型瓶在國內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的推廣速度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終端環節,2021年制氫加氫一體站占據當年建成站的10%,預計2022年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將提升到65%以上。終端站點多能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標配”,進一步彰顯加速培育力度。而且,四川、重慶、湖北、山東、河南、浙江等9省市擴大了氫能公交運輸規模。


1.4 氫能企業處于轉型窗口期


上游制氫環節企業雖然主要以公有制企業為主,但是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非公企業也加速向上游制氫環節轉型。


比如,龍蟠科技啟動PEM電解水制氫催化劑的研發項目,標志著繼車用Ⅳ型儲氫瓶、燃料電池催化劑之后,龍蟠科技的氫能業務從下游“用氫”領域正式邁入到上游的“制氫”領域。央企加速氫能領域轉型布局,中國石化公布氫能中長期規劃,爭當中國第一氫能企業,而中國石油規劃到2050年占據全國30%氫能市場。


除此之外,還有30余家央企布局氫能業務。國家電網建設全國首個鄉村氫能示范工程,國家能源集團通過綠氫業務實現自身轉型。而部分民營企業直接將名稱從亞聯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亞聯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達全力投身氫能業務的決心,傳統摩托車企業也進行了試點,包括永安行、宗申等企業開始拓展氫能兩輪車領域。


1.5 氫能技術處于爆發期


燃料電池領域,碳紙是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的主要基材,長期處于“卡脖子”階段,而2022年多家企業融資建設,有望加速突破燃料電池材料國產化“最后一個壁壘”。


質子交換膜方面,來自本土企業東岳未來氫能武漢綠動的質子交換膜在淄博、北京等示范地區的項目實現局部突破。


催化劑方面,正在走進客戶驗證,向批量化生產突破。氣體擴散層方面,已經有部分本土企業少量供貨。


而膜電極方面,已經占據出貨量主流。而隨著國產PEM制氫設備技術的發展,各核心材料將逐步國產化,隨著規模化和政策引導的加持,將逐漸降低成本。


海水制氫領域,隨著海水制氫產業鏈在制氫、儲氫、運氫等各個環節的不斷完善,海水制氫有望為相關產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帶動海工裝備、電解槽、海洋清潔能源、海上交通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國內首例集灘涂光伏儲能海水制氫一體化項目在大連正式開工,圖靈科創發布高效海水電解制氫設備及創新能源利用解決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及其科研團隊從物理力學與電化學相結合的全新思路,建立了相變遷移驅動的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全新原理與技術,該技術在隔絕海水離子同時能實現了無淡化過程、無副反應、無額外能耗的高效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


氫冶金領域,上海大學與企業聯合完成以純氫為噴吹氣源的高爐富氫冶煉技術開發試驗,實現了降低焦比10%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以上和鐵產量增加13%以上,鋼鐵生產中大規模安全使用氫氣的技術實現了突破。


專利技術領域,根據歐洲專利局(EPO)和國際能源署(IEA)對專利的聯合研究,雖然過去十年制氫技術占氫專利數量最多,但是氫技術的發展正在轉向電解等低排放解決方案,低排放創新在氫價值鏈各個環節產生的國際專利數量是現有技術的兩倍多。


同時汽車領域的專利申請持續增長,主要由日本主導,中國已經在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中部署了整車、系統和電堆,但燃料電池零部件的相關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關鍵材料和部件,如質子交換膜、碳紙、催化劑、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泵,還需要加緊技術突破。


但有企業推出“ALK成本+PEM性能”的全離網、大標方堿性電解槽量產產品,實現了“堿性的價格、PEM的性能”的特點,在電流密度、電耗水、動態響應和體積小/輕量化等4個方面實現了技術領先。


1.6 應用場景處于突破期


風光制氫領域,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迅猛發展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風力、光伏發電相關技術及建設規模已達世界領先水平,綠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中,“風+光+氫”的組合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我國已在西北地區建立多個“風光氫”一體化項目,“綠電”制“綠氫”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例如鯤華科技與其在山西的合作伙伴自建加氫站,可以實現25元/kg的氫氣價格,在此價格水平之下,49t氫氣重卡在有補貼的情況下全生命周期成本就已經接近于燃油重卡。


固定式發電領域,行業認為2022年是固定式發電(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備用電源)的元年,成為燃料電池企業在車用以外的重要應用領域。


而氫能無人機也吸引諸多企業和社會的關注,比如冬奧會期間國電投的氫能無人機電網運檢,大疆發布氫能無人機新品,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宣布量產多款無人機。在氫能摩托和氫能自行車方面,在江蘇、上海、佛山等度假區試點投放氫能兩輪車。在氫燃料船舶領域也有新的突破,在旅游觀光、巡查船舶領域,開始有試點。


在管道輸氫領域,作為管道輸氫領域先行者,中國石油管道局已經規劃京津冀氫能管網和西部氫能管網等國內氫能管網開放大平臺,管道輸氫廣闊前景已經初顯,將陸續進入突破期。


在離網供電領域,福大紫金與中國鐵塔龍巖公司再度合作項目,為中國鐵塔的間歇性離網基站提供持續不間斷的電力保障。當前,該裝置已具備規模化推廣應用條件,可為礦山、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無人海島、建筑、工業用電等各場景的應急備電、離網供電及熱電、冷熱電聯供提供安全清潔高效解決方案。


2.1 氫能政策將進一步優化調整


廣東省發布《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支持加氫合建站和制氫加氫一體站建設,并允許在非化工園區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這為解決廣東地區氫源緊張、氫儲運成本高昂等問題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而河北、山東、上海、唐山、武漢等地也陸續跟進,今后將有更多的政策給予優化調整。


在交通領域,能源局《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提出交通領域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意味著將會有更大的政策驅動力度來推動氫能的發展。


上海市發改委官網公布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若干政策》)提出,將支持設立統一、高效的氫能交易平臺,并逐步探索建設全國性氫交易所。氫能交易平臺將探索氫交易及綠氫交易、價格指數、溯源認證、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以及氫能碳減排的市場化交易機制,推動清潔氫產生的減排量納入自愿碳減排市場交易。


當前全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若進一步納入水泥和鋼鐵行業,這一覆蓋比例有望達到70%。下一步最有可能率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有水泥制造、煉鋼、平板玻璃制造、非木竹漿制造、木竹漿制造、其他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氮肥制造等。氫能作為低碳能源,可以幫助水泥、鋼鐵、重型交通等行業深度脫碳,隨著碳交易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將會創造更大的氫能市場。


在終端加氫站領域,可能借鑒天然氣特許經營,對氫能業務進行特許經營,屆時將會對氫能產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2.2 產業鏈發展協同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社會各界對氫能產業的看好,各種資本紛紛布局,但同時也出現了產業鏈發展協調度不高的情況。部分加氫站主要客戶是公交示范線,無論加氫站還是車輛購買,都依賴政府補貼,一旦補貼不到位,會給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影響。由于氫氣運輸成本較高,而孤網的風電資源多處于偏遠地區,導致綠電制氫效果大打折扣。預計隨著產業成熟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綠氫項目會向消納條件好的區域集中。


以青海省為例,計劃打造中國鹽湖集團,可以實現風光資源、氫能和鋰資源的協同發展。而中石化攀枝花加氫子母站項目,在供應交通領域的同時還可以向周邊工業供氫,極大的提升了產業協同度。在氫能重卡跨省運輸領域,可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打造涵蓋物流方、主機方、加氫站、資金方和信息平臺多方融合模式,進一步緩解重卡領域跨省運輸車輛和加氫站不匹配問題,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協同度。


中國石化聯合打造全國首座“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示范項目啟動,該項目以氨作為氫氣的儲能載體,采取將氫、氨循環轉化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氫能在儲運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為氫能源產業開拓一條無碳化的能源生產及利用新模式,不僅突破了氫能產業發展的安全性“卡脖子”技術瓶頸,還能大幅度降低終端用氫成本和加氫站建設成本。2.3 產業生態進一步拓展

氫冶金領域,已經有寶鋼、日照鋼鐵、四川安寧鐵鈦公司等在試點。氫氣來源于企業自身的副產氫,氫氣部分可以應用于冶金,部分可以用于替代燃油重卡,形成循環經濟新生態。


供應鏈物流領域,四川煙草已經試點氫能重卡。相對而言,供應鏈物流路線相對固定,而氫能重卡續航里程可到1000km,所以在物流線路上布局少量加氫站點即可覆蓋全部物流路線。類似食品、酒類等供應鏈物流,也可能拓展新生態。同時需要極探索氫能在不同距離尺度下的運輸方式組合,解決氫能資源與負荷逆向分布難題。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系統領域,中國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的熱電聯供系統由華清能源公司生產下線,由于其成本低、可維護性高等優點,漸漸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直接使用氫氣、工業副產氫、天然氣、煤氣、甲醇以及生物質作為碳氫燃料,適合大型集中供電、中型分電、小型家用等場景。可通過利用工業副產氫發電供熱,建立工業園區綠色供能微型網絡。


2.4 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


回顧光伏和風電產業發展歷史,都曾有過新能源裝備產品大規模出口的案例。而在氫能領域,國際合作有可能進一步加強。我國的堿性電解槽制造成本在300美元/kW以下,有顯著的成本優勢。


同時我國強勢的光伏產業有望帶動電解槽的出貨,光伏企業本就與氫能行業關系緊密,隆基、天合、協鑫等皆跨界氫能,海外市場的打開,或使得光伏企業與電解槽企業合作更加緊密,攜手出海。


基于以上兩點優勢,我國電解槽具備搶占國際市場的能力,光伏電解槽一體、電解槽企業有望率先受益。中車集團獲得氫能源機車首個出口訂單,將出口美洲,機車配置400kW氫燃料電池、600kW大容量蓄電池和35MPa儲氫系統。


三大氣體公司早就在中國布局,國際市場燃料電池企業對中國市場也非常重視,無論是燃料電池企業如加拿大的巴拉德、水吉能(康明斯)、路普能源,還是燃料電池整車企業豐田和現代都已經在中國布局,此外,博世、斗山都是非常有實力的企業。人工智能、先進制造受到發達國家限制,但氫能還可以與多國開展國際合作。應該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盡快補齊短板。


2.5 交通領域將有新的突破


交通領域作為氫能推廣應用的龍頭領域,預計將會有更多突破。氫能礦卡領域,氫能礦卡是極具前景的燃料電池車型,陸續有氫能礦卡項目落地,2018年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及濰柴控股集團簽署“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合作框架協議”,這是國內首次“試水”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項目。


2019年,濰柴集團全球首款200噸級氫能重載礦用卡車下線并開赴礦區試運行。中聯重科ZT125FCEV氫能源礦卡是中聯礦機研發的全球最大噸位氫能源寬體礦用自卸車,重載下坡工況下比燃油車節能80%,綜合工況比傳統燃油車節能20%以上。2022年,中聯重科發布了ZT125FCEV氫能源礦卡,該車由中聯重科獨立研發,載重達到80t,是國內首創大噸位氫能源寬體礦用自卸車。


在軌道交通領域,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出在成都下線,可以實現160公里時速和600公里續航,還計劃在旅游軌道交通環線進行示范。全球首臺氫能機車在內蒙古試運行。已經下線的國內首臺大功率氫能源調車機車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已經達到400kW。而運客數量介于低碳和BRT快速公交之間的超級虛擬軌道快運系統也在江蘇下線。


2.6 區域間氫能產業差異化發展進一步增強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統計,氫能領域共有192件投融資事件,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趨勢是氫能產業投融資方向由燃料電池為主逐步趨于多元化。政策優勢和產業集群區域仍將長期孕育行業優質種子企業,也將反哺初創氫能企業業務拓展和競爭優勢打造,風險投資需求將持續爆發。總體來看,雖然當前氫能發展處于加速培育階段,同質化現象相對明顯,但是隨著產業成熟度的提升,差異化發展將進一步增強。東部沿海發達區域除了交通等領域外,逐漸探索海水制氫場景,而西部地區也充分依托綠氫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綠氫+化工+交通的模式。而隨著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和經濟實力的不同,發展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相關建議


氫能是新能源領域少有的兼具確定性與顛覆性的賽道,同時具有投入大,發展周期長,各技術突破等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建議從以下5個方面著力推動產業發展。3.1 堅持以有為政策為發展導向,保障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政策應該從產業整體發展的全局層面建立氫能產業投資研究框架和平臺交流機制,充分考慮區域自身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同時探索利用產業鏈鏈長制等方式,整合區域發展資源,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同時要積極擔當作為,優化氫能產業發展制約性規章制度,逐步探索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松綁化工園區制氫的限制。在投融資政策和稅收政策方面,引導以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為主向綠色信貸支持項目融資等多元化方向發展,促進社會資本和產業資本進一步加速涌入共同推動領先企業突破發展瓶頸。


3.2 堅持以市場驅動為核心動力


打造擁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企業應當加強合作交流,協同探尋新型商業合作模式,科學全面系統地評估氫能產業階段性和可行性。當前雖然氫能設備價格相對較高,但是在局部應用場景已經可以實現與化石能源的平價競爭,主要是需要堅持以市場驅動為核心。


以氫能重卡領域為例,在當前階段,可以探索工業副產氫作為氫氣供應方,同時圍繞鋼鐵、煙草、酒水等供應鏈物流場景,作為物流場景需求,同時結合信息平臺方,車輛供應方和資金服務方,實現商業閉環,從而打造擁有市場競爭力的商業模式。而在制氫領域,也可以通過多方協同的模式打造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


3.3 堅持以創新驅動為高效引導


強化技術的產學研一體化研發與孵化雖然在專利技術領域,歐洲、美國、日本等依然處于優勢地位,但是中國最大的優勢在于超大規模優勢,在氫能賽道擁有不可比擬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融合性,會有最具潛力的單一氫能市場。不論是副產氫、化工制氫還是綠氫領域,都有賴于通過創新來實現。


因此,在技術創新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研發與孵化,加大科研機構技術入股和產業化推廣力度,縮短技術研發生命周期,提升科研人員待遇水平,從而提升科研動力和科技轉換效率。


3.4 堅持以行為驅動為關鍵補充


發揮氫能的碳資源和碳交易潛力需要不斷的改進碳交易規則,以提供穩定的碳價預期為企業投資減碳技術提供盈利預期,促進氫能等高成本節能減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從而為企業發展氫能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和外在壓力。


而企業應該將碳中和內化為行為驅動力,從技術、工藝、產品或服務和產業鏈定位的特性,比較優勢、資源稟賦、區位優勢、自身能力籌劃出企業在碳中和中的貢獻能力,從而充分發揮氫能的碳資產和碳交易潛力。


3.5 堅持以內培外聘為重要抓手


提升企業氫能人才隊伍水平氫能涉及能源動力、化學、化工、機械、材料等不同學科領域,在石油化工、車輛制造、煤炭化工、海洋科學、電力等不同的行業領域都有交叉,是典型的復合型交叉學科。當前僅有華北電力大學設有氫能專業,而石油類、煤炭類高校也在加緊研究。


所以,短期內企業難以招聘實用性人才,只能以內培和外聘為抓手,在“干中學”和“學中干”,加速自身氫能隊伍人才體系建設,提升隊伍水平。另一方面,應該根據企業發展實際,制定不同的人才策略,人才隊伍“宜轉則轉,宜聘則聘,宜合則合”,從內部人員轉崗、外部人員聘請、科技項目合作等途徑,建立自身人才隊伍。


結束語


“雙碳”戰略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作為新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自身所具有的原料和能源雙重屬性,是產業深度脫碳、維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的重要支持。同時是深刻的產業變革,是萬億級新賽道,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國以及各個產業的高度關注。行業普遍認為,當前的氫能是20年前的風電、光伏,需要從戰略、政策、技術、資金、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謀劃,通過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


 
標簽: 雙碳 脫碳 國際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开江县| 犍为县| 乐业县| 兰溪市| 南汇区| 武冈市| 玛曲县| 安新县| 莱阳市| 眉山市| 清远市| 攀枝花市| 利川市| 安陆市| 海南省| 紫金县| 蒙山县| 乳山市| 高密市| 大丰市| 建昌县| 张北县| 吉木萨尔县| 易门县| 北海市| 乾安县| 根河市| 涞源县| 武宣县| 桦南县| 辛集市| 尼勒克县| 五家渠市| 西畴县| 常德市| 常山县| 福贡县| 松滋市| 永和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