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許多國家均已確立碳中和目標,但在實際推進中卻面臨不少挑戰。世界各國應該如何推進碳中和目標落地?中國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又有哪些舉措?3月29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分論壇“碳中和:困局與破局”中,多位嘉賓代表詳細講解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中國方案”。
在節能減排方面,面對不同國家在使用價格型工具和非價格型工具的不同選擇,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認為,碳中和作為一個長期目標,與能源安全、就業等多方面短期目標形成沖突,所以應該首先考慮如何實現一種最優化的目標協調,然后再根據目標選擇工具。“既要考慮安全、增長、公平,又要去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且把它分解為各個年度。”周小川說。
對此,中國具體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的回答是“先立后破”。“目前我們重點抓三方面工作:第一,立足中國資源稟賦以煤為主的國情,通過‘三改聯動’深入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目前中國一度電平均煤耗已達全球最低;第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過12億千瓦,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在建的核電規模均達全球第一;第三,不斷夯實能源安全基礎,在安全替代的情況下實現能源轉型,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把握好破與立的持續節奏和力度,持續調整能源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趙辰昕說。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俄羅斯前總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祖布科夫在會上介紹,目前中俄兩國正在清潔能源供應領域開展積極合作。
國際合作的步伐不止于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近年來,該行一直在與國際同行展開合作,比如與美國財政部共同牽頭,在G20框架下組建G20綠色金融工作組。過去3年,該工作組完成制定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G20轉型金融政策框架等多項內容。
同時,該行與歐委會共同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制定綠色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以實現綠色金融產品和綠色定價的全球互認,目前已共同發布兩版《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中國和歐洲的綠色金融共同目錄趨同性約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