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預測2023年光伏的擴產仍將處于擴產狂飆階段。從已經過去的兩個月來看,此種預測或將成真。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繼1月份超2118億擴產之后,2月份擴產項目的投資總額超1125億。雖然投資總額相較1月份近乎折半,但是項目數量達32個,較1月份多13個。
新老玩家逐鹿電池、組件
由2月的擴產項目中可以發現,在32個項目中,與電池、組件相關的項目達20個,其中與電池相關的項目數量為14個(含一個薄膜電池),與組件相關的項目數量為12個;多晶硅相關的項目數量為4個;硅片相關的項目數量為3個;膠膜相關的項目數量為3個;其他為2個。
由2月的擴產項目不難發現,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四環節依舊是擴產的重點,此種現象在2022年同樣有所體現。四板塊產量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2月16日 “光伏行業2022年發展回顧與2023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介紹,2022年我國多晶硅產量82.7萬噸,同比增長63.4%;硅片產量357GW,同比增長57.5%;電池產量318GW,同比增長60.7%;組件產量288.7GW,同比增長58.8%。
對于2月份在四環節擴產的企業有行業老牌企業,也有行業新軍,此種特點依舊延續了2022年的趨勢。專業人士預判,在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的擴產項目仍將多點開花,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趨向依舊明顯。
2月份,電池、組件擴產的企業主要有明牌珠寶、浩晶新能源、晶科、鋯輝太陽能、鴻禧能源、麥迪科技、晶澳、順風光電、協鑫集成、中利集團、力諾、中環控股、歐達、億晶、海泰、中清。
其中,晶科、晶澳、協鑫集成、中利集團、億晶、海泰、順風光電等作為行業老牌企業,在垂直一體化的大趨勢及日趨激烈的競爭下,擴產成為傳統企業保持原有地位及應對新入企業競爭的有效手段。
晶科、晶澳作為全球組件TOP4企業,實力強勁,近兩年在擴產方面屢屢有所動作,對第二集團一直保持著較為明顯的優勢,TOP4企業打造的護城河日漸筑牢。其他企業“新軍”企業從電池或組件環節切入,專業人士認為現今電池正處于新技術變革期,從P型PERC電池技術升級到n型電池技術,此時切入電池環節將擁有更大站穩腳跟的幾率,也避免與龍頭企業正面“硬剛”。
在“新軍”中,明牌珠寶的跨界無疑具有一定的關注度。從其披露欲投資100億跨界,便引來諸多質疑,亦受到監管問詢函。主要原因在于名牌珠寶的此次跨界行為被稱為“蛇吞象”。
名牌珠寶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1.0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 7.55億元。2022年業績預告中,2022年歸母凈虧損9500萬元至1.4億元。截至成稿時,明牌珠寶總市值為37.86億。行業人士認為: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名牌珠寶承擔100億元的大項目、大投資都十分勉強,資產負債率極高,后續極容易出現資金斷裂等重大財務風險。
3月7日,名牌珠寶披露公司收到浙江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
浙江證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明牌珠寶存在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用印管理不規范、董事會秘書長期缺位等內部控制缺陷。公司在2022年12月25日下午發布的《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中未披露控股股東浙江日月首飾集團有限公司(或下屬子公司)關于日月光伏電池片“超級工廠”項目的籌劃情況。
明牌珠寶的跨界可謂是一波三折。
對于近兩年諸多企業的跨界行為,業內亦有擔心。其認為光伏產業競爭激烈,跨界企業至少會面臨技術、資金和管理三大挑戰,即使有了技術與資金,光伏產業競爭激烈,對管理的要求很高,沒有長久制造業經驗及研發底蘊的企業,很難在光伏產業巨頭競爭中發展壯大。
當然此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光伏賽道的利好肉眼可見,諸多企業與資本洶涌而入,當行業景氣周期過后,是否會“一地雞毛”,進而對整個行業造成重大沖擊難以斷言。
硅料、硅片擴產仍在繼續
單純從2月份的擴產信息來看,硅片相關環節的擴產并不多,僅僅為三個項目,但是三個項目卻較為準確地反映出了市場上的擴產主力。
三個項目的實施企業分別為TCL中環、天合、華民股份。
天合募資88.65億,擬在35GW直拉單晶項目中投入62.8億,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n型單晶 硅棒 35GW的生產能力。天合對于此次募資表示:募投項目采用n型技術路線,將建立n型硅棒的整體生產能力,為公司光伏組件產品的生產配套,向客戶提供更優質更具有競爭力的光伏產品,同時增強在上游產業鏈波動時控制最終電池組件成本的能力,保障簽訂的長單可以有效執行。
天合此舉并不難理解,既完善了自身的產業鏈,又在n型賽道上進行了加碼,可謂一舉多得。
TCL中環擴產硅片是最不意外的事情。縱觀硅片板塊,較長時間內,隆基、中環占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幾乎每個各占半壁江山,然后伴隨著行業快速發展以及新玩家的加入,無論隆基還是中環在某種程度上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高景、上機無不展現了勃勃雄心。中環要保持自身的地位和競爭力,擴產必不可少。
華民股份是一家傳統以耐磨件生產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是在2022年切入光伏新材料業務的,當時出資5600萬通過收購鴻新科技80%股權進入光伏新材料業務。2月份擬在宣城投建10GW異質結電池專用硅片項目,被行業認為是其加速向光伏材料行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此次擴產,華民股份認為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公司抓住異質結電池市場發展機遇;有利于充分發揮技術、資金和產業鏈優勢,快速切入異質結專用單晶硅片切片環節,占據先發優勢。
在2月份的擴產項目中,硅料項目占據四席,分別為通威、潤陽、上機數控,潤祥石英石礦業。
通威作為硅料巨頭近兩年可謂收獲頗豐,雖然2023年行業預判硅料價格下行成為必然,但并不會影響通威的擴產步伐。硅料行業由于建設周期長、審批慢等原因,即使在近兩年持續飆高的市場環境下,進入該板塊的企業相對不多。原有硅料企業的擴產卻是屢見不鮮。
上機數控在硅料端的下注,雖然被媒體指出多方面的瑕疵,但是并未影響上機數控前進的腳步。上機數控被行業稱之為“狠角色”,幾年前的梭哈硅片,助其實現業績的翻身。2022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0億元-33億元,同比增加75%~93%。近期,上機數控更是接連簽訂硅片銷售長單,收獲不小。
作為膠膜板塊的佼佼者海優新材、斯威克再次加碼膠膜符合行業發展趨勢。2023年的膠膜市場為大家所看好,兩者或將獲得更多回報。
擴產仍在繼續。三月已至,光伏企業擴產腳步不會停止,如何保證項目穩健落地、行業健康發展,依舊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