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三千鑲碧鏡,陽光萬縷化能源。在祁縣農村小巷,隨處可見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平鋪在農戶屋頂,“肆意”地吸收著來自陽光的能量,不斷積蓄著“伏”利。
當前,祁縣按照“黨建引領、示范帶動、整體推進、共建共享”的原則和“優化存量、拓展增量、做大總量”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動村村聯動光伏發電應用項目落地實施,積極吸收“陽光效益”。
“可別小看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這可是我們村的‘聚寶盆’,太陽多曬一會兒,電就多發幾度。”段家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段成林自信滿滿地說道,“目前,并網的280千瓦光伏發電一年約有2萬元收益,既使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用,也讓困難群眾在光伏產業中持續受益。”
除了集體,這項技術也被應用在村民家中。“屋頂上裝上這個光伏板,對于我們沒有勞動能力的人來說,光伏發電就是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這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生活壓力。”中梁村脫貧戶王守仁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繼續說道,“5KW光伏能給我們每年帶來1500元的收益,以后的養老金就靠它了。”
據了解,祁縣通過光伏發電有效提高生態的“含金量”和發展的“含綠量”,既實現了新能源的綠色替代,又可為廣大農戶增收,具有投資成本較低、發電相對穩定、節能減排的特點。
“自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我們積極探索村村聯動致富路徑,實施光伏發電聯動項目,為村集體經濟“頂上添金”。現如今,北團柏、天居、中梁等7個行政村通過爭取上級扶持資金、208國道新建項目征地補償資金等渠道,借力光伏發電項目來增加全村經濟效益。與相同發電量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該縣峪口鄉黨委書記閆曉光如是說。
截至目前,北團柏、魯村、中梁、振興、峪口、拗坡等6個行政村光伏發電項目均已完工,預計并網發電后,每村每年將增加10萬元左右的收入。這不僅盤活了村集體閑置資源資產,更為老百姓插上致富“充電寶”,照亮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