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消息稱,經中國計量院第三方測試認證,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小面積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電池穩態輸出效率達到32.44%,時隔三個月再次刷新國內轉換效率紀錄。該消息帶動鈣鈦礦板塊上漲,領漲光伏賽道。
以光伏智能裝備業務為公司核心主業的京山輕機股價持續高漲,奧聯電子連續兩天漲逾6%,其背后鈣鈦礦設備市場空間巨大。多家證券機構在半年內發布鈣鈦礦版塊相關研報看好鈣鈦礦發展空間,中銀證券預估鈣鈦礦設備端有望在未來3-5年迎來百億級市場,平臺型設備商優先受益。長江證券指出設備廠商提前與鈣鈦礦廠商進行合作研發、驗證,將充分受益后續鈣鈦礦電池擴產放量,設備需求釋放。
除此之外,光伏龍頭企業在相關技術研發上大多有所布局,新老企業共同角逐電池轉換效率紀錄,繼續推動光伏產業降本增效。鈣鈦礦產業已見雛形。
發展潛力與路徑逐步明晰
2022年鈣鈦礦不斷進入行業視野,相關政策亦陸續出臺,推動鈣鈦礦從試驗階段向產業化發展。2022年4月,國家能源局在《“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出要推動鈣鈦礦光伏電池進行示范試驗研究;研制基于溶液法與物理法的鈣鈦礦電池量產工藝制程設備,開發高可靠性組件級聯與封裝技術,研發大面積、高效率、高穩定性、環境友好型的鈣鈦礦電池;開展晶體硅/鈣鈦礦、鈣鈦礦/鈣鈦礦等高效疊層電池制備及產業化技術研究。
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掌握鈣鈦礦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電池制備及產業化生產技術。8月,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重點研發高效穩定鈣鈦礦電池等技術。
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N型高效電池、柔性薄膜電池、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規?;慨a能力。
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鈣鈦礦整體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擴產規模較小。但鈣鈦礦在轉換效率上的優勢巨大,平安證券研報顯示,單結鈣鈦礦電池理論轉換效率可達31%,晶硅/鈣鈦礦雙結和三結疊層電池可以實現吸收光譜互補,理論轉換效率分別可達40%和50%,大大超越晶硅電池的效率水平。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楊秉儒表示鈣鈦礦除轉換效率外,還具有儲量豐富、純度要求低、使用成本低的優勢。據協鑫光電數據顯示,其100MW中試線鈣鈦礦組件成本約為1元/W,較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硅組件1.5-2元/W的成本存在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隨著未來產能大幅提升,成本還有很大下行空間。
截至目前,鈣鈦礦領域已逐漸形成清晰的商業化路徑。
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鈣鈦礦相關廠商大力推動產業化技術研究,截至目前,其產業規模已進一步壯大,全球范圍內有數千家企業積極研發新技術。同時鈣鈦礦在資本市場也不斷實現突破,頭部企業如協鑫光電目前已完成6輪融資,亦獲騰訊旗下公司投資;纖納光電亦經歷8輪融資;仁爍光能宣布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多家企業在資金及技術的雙重支撐下,開始試生產。
協鑫光電12月消息稱其100MW產線處于工藝開發和設備改造階段,下線組件效率已實現穩步提升,預計年底可突破16%,2023年底實現18%以上的轉換效率,有望成為全球首條跑通量產的100MW產線。
去年年初,纖納光電投資建設的100MW鈣鈦礦規?;a線已建成投產,并規劃GW級生產線建設,有望2023年投產。年底,無錫極電光能150MW鈣鈦礦光伏生產線正式投產運行,總投資超30億元的GW級鈣鈦礦光伏生產線及配套產線將于今年啟動建設,預計2026年產能將達到6GW。另外,杭蕭鋼構也于2022年底投產首條100MW晶硅薄膜+鈣鈦礦疊層電池中試線。
寶馨科技將于今年年中完成鈣鈦礦實驗室建設,預計2024年進入中試階段,5年內會完成鈣鈦礦異質結電池疊層量產的目標。
奧聯電子50MW鈣鈦礦中試線將于2023年投產,600MW鈣鈦礦裝備和120MW鈣鈦礦電池組件生產線將于2024年投產,力爭5年內形成8GW鈣鈦礦裝備和2GW鈣鈦礦電池組件生產能力。
光伏龍頭企業也對外透露了一點研發進展。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早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對鈣鈦礦技術有相應的研發儲備和技術布局。通威股份11月表示公司鈣鈦礦實驗室已搭建完成。天合光能于8月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已開發鈣鈦礦/晶體硅兩端疊層太陽能電池實驗室效率達29.2%,經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第三方測試效率27.9%,實驗室技術研發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此外,寧德時代于去年10月公布過一批鈣鈦礦專利,并進入中試線搭建階段。
通過公開信息所知只是數千家企業推動鈣鈦礦發展“冰山一角”,鈣鈦礦技術或將在未來幾年迎來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