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商業光伏裝機大省的浙江,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并網容量總額為502.4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并網容量15.6萬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網容量486.7萬千瓦,包括工商業光伏479.2萬千瓦,在全國各省中一騎絕塵。
在2022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400萬千瓦以上。(截止2020年底,浙江風電、光伏總裝機為1700萬千瓦根)
此前,浙江已印發《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表示將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實施“風光倍增計劃”:到“十四五”末,力爭浙江省光伏裝機達到2750萬千瓦以上,新增裝機在1200萬千瓦(12GW)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超過5GW,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超過7GW。并明確了11地級市的發展目標,合計新增15GW光。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2年9月底浙江光伏已累計并網2344.1萬千瓦。
實施“風光倍增”工程,健全發電市場化機制
浙江已擁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體系雛形,在此基礎上,浙江省于2022年多次出臺相關省級政策通知,力爭到2025年,光伏產業強省、分布式光伏發電大省地位日益鞏固提升。
10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浙江省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以電池片、組件制造為龍頭,集光伏應用產品開發、發電系統集成以及專用輔料、設備制造等于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光伏產業產值突破2500億元,光伏電池、組件產能分別突破90GW和110GW。
屆時,浙江規劃實現光伏制造規范公告企業30家以上、年營收超百億元企業6-8家;實施“風光倍增”工程,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750萬千瓦左右,分布式光伏裝機比重超過50%。
同時,浙江也在關注光伏關鍵技術迭代升級,要搶先在鈣鈦礦電池、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異質結(HJT)以及高效有機光伏材料、超薄薄膜、大尺寸硅片生長設備等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為提升光伏產業能級,意見稿也提出了打造3個年產值超500億產業集群、新增5家上市企業以上、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 家以上的預期目標。
11月,出臺的《浙江省電力條例(草案)》指出要完善市場化電價形成機制。健全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機制,鼓勵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主體與周邊用戶直接交易,增強就近消納新能源和安全運行能力。
今年1月6日,浙江發改委公開征求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明確將繼續對投產的光伏、風電項目實施全額保障性并網,推進分布式光伏規模化發展。
各市縣繼續財政補貼,助力分布式規模化發展
在2022年光伏去補貼后,地方政府對光伏的財政補貼在推動光伏發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分布式光伏市場。
浙江多市縣為分布式光伏提供光伏補貼政策在全國范圍內起到了示范作用,覆蓋范圍廣泛。據統計,近兩年浙江樂清、寧波、平湖、麗水、溫州、紹興、嘉興等28地先后發布分布式補貼相關政策,補貼范圍涵蓋工商業光伏及戶用光伏,并針對不同項目類型、并網驗收時間等分別補助(按發電量)0.05-0.45元/千瓦時不等,補助年限1-5年不等。
如杭州市于2022年3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我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對杭州市范圍內2021-2025年期間建成并網的,且年光伏利用小時數超過900小時(由國網供電公司在并網滿一年后出具相關證明文件)的光伏項目進行獎補。其中上城、拱墅、西湖、濱江、錢塘區按0.2元/瓦標準,其他地區按 0.1元/瓦標準給予投資主體一次性建設獎勵。
又如,嘉興市嘉善縣公告表示,自并網發電之日起,對于工商業屋頂實施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0.1元/千瓦時的電價補助;對機關、學校、醫院和村(社區)等公共建筑及公建設施屋頂實施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0.15元/千瓦時的電價補助;對農業設施、畜(禽)養殖等農業屋頂實施的光伏發電項目,給予0.2元/千瓦時的電價補助,連續補助三年。
此外,《浙江省電力條例》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雙碳”目標提出后頒布的第一部綜合型地方性電力法規。該條例制定了新能源發展的激勵機制,明確新建公共機構建筑和工業廠房應當按照國家和浙江省規定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通過自建、租賃、購買儲能設施或購買儲能容量的方式增強調峰上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