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速進軍光伏產業。雙方就合力促進珠海實體經濟發展、共同推動光伏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等達成深度合作。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光伏產業并不陌生,多家家電龍頭企業紛紛布局光伏儲能領域,有的企業已經收獲一番成績。例如創維集團憑借在光伏領域的開拓,今年前三季度,創維集團新能源業務收入達78.21億元,增長率高達257%。
受訪專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家電行業處于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企業將光伏作為多元化延伸方向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同時,家電企業跨界光伏賽道,自身在供應鏈、銷售渠道、組裝整合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
格力電器牽手華發集團
12月5日,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在珠海金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珠海打造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城市和“光伏之都”。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光伏+空調”等創新應用。
此外,雙方將共享科研資源,搭建光伏新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逐步構建起光伏組件配套產品、光儲空調及小家電“產-銷”高效聯動的“珠海內循環”體系。據悉,共有24家格力電器供應鏈企業與華發集團現場簽約,規劃總投資超過5.5億元,總產值超過13億元。
本次合作方之一的華發集團,是珠海市大型綜合型國有企業,近年來在商業金融綜合體、物業、金融、實體制造等板塊布局發力。官方信息顯示,華發集團已實現晶體硅原料、硅棒/硅片、設備、電池片等光伏產業鏈上中游布局,目前正總體統籌珠海市各類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根據華發集團公開信息,今年11月以來,華發集團已先后與珠海市各區達成合作,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約4.9GW,并啟動了一批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和集中式光伏項目前期工作,預計在2025年底前實現新增5.6GW裝機規模。全部并網后將為珠海市貢獻年綠電60億度(占目前全市用電總量的約28%)、年節約標準煤182萬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0萬噸。
而合作的另一方格力電器,則是國內較早在光伏新能源領域布局的家電企業。早在2012年,格力電器就將研發方向瞄準到如何將光伏技術與空調結合。次年便研發出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邁出了生產光伏空調的第一步。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公開表示要用空調撬動光伏市場,這一目標也正在一步步實現。格力官方信息顯示,目前格力光伏直流直驅空調系統的應用場景包括工廠、學校、商業辦公、住宅等,已在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搭建了8000多個光伏空調項目。如今,格力新能源業務包括光伏儲直流空調系統、工商業儲能、新能源直流電器、能源互聯網系統等。
對于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的合作,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表示,二者具有優勢互補性,格力作為家電企業,在光伏變頻、碳酸鋰電池儲能項目等新能源領域布局很早,而且表現出色。而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提供各種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包括屋頂、屋面墻面、玻璃等綠色建筑領域,同時也有利于建筑行業零碳轉型。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認為,這樣戰略性的合作真正在能源綠色開發、光伏應用中形成了產業的微笑曲線,在研發生產端、開發銷售端都形成了較好的產業鏈應用,統籌了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家電企業的先天優勢
近年來,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央及各地方積極出臺政策,推動光伏行業快速發展。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推進生產生活低碳化,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屋頂光伏等分布式能源,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管理模式。
近日,《深圳市關于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若干措施》正式發布,提出推進分布式光伏規模應用,培育光伏產業和骨干企業,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光伏裝機容量150萬千瓦。
在政策加持下,國內戶用光伏市場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調研數據測算,截至2021年底,我國戶用光伏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41.81GW,全國戶用光伏新增戶數約為87.3萬戶,累計安裝戶數超過240萬戶。202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GW,同比增長13.9%。其中,分布式裝機占比突破50%。
相較于集中式光伏,目前家電企業主要聚焦的分布式光伏等新型光伏技術和應用,更集中在低線城市與鄉村,有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中信證券研究分析指出,戶用分布式光伏涉及推廣、安裝、并網以及后期的運維,需要大量的網點布局。
而傳統家電企業歷經多年發展,擁有龐大分銷渠道,可實現經銷商、市場渠道、物流倉儲、售后服務的共享和復用,擁有獨特優勢。且家電企業相較于傳統光伏企業,在C端的用戶群體中沉淀時間更長,品牌力更強。
此外,對于家電企業而言,其自有工業園眾多,配套分布式光伏需求較大。中信證券研究認為,前期以家電集團內部工業園項目為基礎,能夠幫助企業快速積累2B項目經驗,未來有望逐步向央企等客戶拓展。
第二增長曲線已顯現
事實上,近兩年家電企業相繼進軍新能源光伏賽道,除了在戶用光伏、光伏家電產品領域外,在光伏硅料、玻璃輔材等上游領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康佳正在依托光伏玻璃等項目,向光伏產業上、下游拓展。今年8月,康佳與貴州省凱里市簽約投資建設光伏玻璃輕質面板生產線及相關設施生產基地;9月,與晟高能源達成戰略合作,合力開拓國內光儲分布式業務;10月,其全資子公司與浙江禾邁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康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創維集團則是直接投入了分布式光伏的開發、建設和運維市場。創維于2020年1月成立深圳創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戶用光伏為開端,為電站開發、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咨詢服務等一系列環節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創維集團2021年財報顯示,該公司新能源業務取得收入41億元,是2021年度增長最大的業務,營收占比約為8%。今年前三季度,創維集團新能源業務收入達78.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1.9億元,同比增長257%,已運營的家庭戶用光伏電站新增超過10萬座,累計并網運營15萬座。
由光伏產業開啟第二增長曲線的還有TCL。TCL科技于兩年前收購了硅片龍頭中環股份,切入光伏材料領域。2022年前三季度,TCL中環實現營收498.4億元,同比增長71.35%,歸母凈利潤50億元,同比增長80.68%。根據TCL科技的半年報,公司光伏材料總產能達109GW,硅片外銷全球市占第一,預計2022年末公司晶體產能將超過140GW,成為全球光伏硅單晶規模TOP1廠商。
祁海珅指出,眾多企業跨界進入光伏,很多都是從光伏電站的應用場景切入的,這種進入方式風險比較小,因為光伏電站既有能源屬性又有金融屬性,做光伏電站投資既是綠色金融資產,還可以參與綠電交易,是很好的投資標的。
“如果從光伏制造端進入,則需要慎重選擇,畢竟光伏行業技術迭代升級比較快,也是重資產投資,屬于‘技術+資金’雙密集型產業,要做好10年以上長跑的準備?!逼詈+|補充道,光伏行業不僅需要資本支持,還需要工藝技術和良好的成本最小化,才能沖出重圍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