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10月31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上漲,電池級碳酸鋰漲2500元/噸,均價報56.15萬元/噸,終于突破了56萬元/噸,創歷史新高(事實上近期每天都創歷史新高)!
此外,工業級碳酸鋰漲2000元/噸,均價報54.70萬元/噸,繼續創歷史新高。氫氧化鋰等材料的價格也均有所上漲。
11月1日最新的數據則顯示,電池級碳酸鋰漲4500元/噸,均價報56.6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漲4500元/噸,均價報55.15萬元/噸;氫氧化鋰漲4500-5500元/噸;鎳豆漲8000元/噸;鋰輝石精礦(6% CIF中國)漲50美元/噸。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5萬輛和70.8萬輛,同比增長1.1倍和93.9%,市場占有率達到27.1%。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71.7萬輛和45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1倍,市場滲透率已達27.1%。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攀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盈利水平卻出現大分化。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的鋰鹽企業業績最為亮眼,中游動力電池企業普遍盈利,下游整車企業盈利承壓。
以鋰鹽龍頭天齊鋰業為例,今年第三季度,其營收為103.5億元,同比增長580.19%,凈利潤56.54億元,同比增長1173.35%,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4092.31%;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246.46億元,同比增長536.40%,凈利潤159.84億元,同比增長2916.44%,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2338.69%。
相比之下,中游動力電池企業則略顯遜色,但也業績尚佳。寧德時代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企業實現營收2103.40億元,同比增長186.72%;凈利潤175.92億元,同比增長126.95%。其中,第三季度營收為973.69億元,同比增長232.47%;凈利潤為94.24億元,同比增長188.42%。
下游整車企業盈利空間則進一步被擠壓。今年第三季度,盡管不少企業都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增長,但除比亞迪外,少有企業凈利潤增長程度超過中游的動力電池企業,而像賽力斯等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甚至處于虧損狀態。
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何時才會見頂,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