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嘉興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嘉興市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秀洲光伏新能源集群。依托光伏材料和組件龍頭企業,加快電池大尺寸玻璃、超薄玻璃、差異化組件、大面積高效硅薄膜電池組件等新產品開發,提升產業能效水平。加快產業鏈下游高附加值環節布局,重點引進培育逆變器、光伏控制運維等光伏裝備產業。適時布局高效晶硅電池、新型薄膜電池產業。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組件,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產業化落地,引進智能微電網設備配套企業,鼓勵開展基于BIPV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應用。到2025年,力爭秀洲區光伏新能源產業增加值突破190億元,成為全國性光伏新能源產業高地。
原文如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嘉興市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九屆市政府第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嘉興市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嘉興市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等決策部署,加快構建我市產業體系新格局,聚力打造高端產業集群,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發揮產業優勢,以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為重要抓手,切實提升全市制造業競爭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響“嘉興智造”品牌,為實現“兩個率先”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整體統籌、錯位發展。根據現有產業基礎,統籌優化全市產業布局,認準目標產業及領域,因地制宜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生態,聚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形成各具特色、錯位合作、功能互補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2.聚焦高端、創新引領。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高尖端新興領域、“卡脖子”環節等方向,將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3.以產定城、產城融合。依托城市發展產業、通過產業繁榮城市,推動科技、金融、人才等現代高端要素集聚,同步建設產業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發展。
4.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創新發展;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標準、政策、監管等方面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打造形成1個全球性、3個全國性、5個長三角區域性先進制造業集群,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40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一;集聚一批全球行業領先的頭部企業,擁有世界500強企業40家以上,上市公司、百億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各30家以上;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以上,制定多項關鍵性領域的先進標準(國際、國家、行業、“品字標”浙江制造團體標準)。
二、總體布局
在嘉興新制造“555”行動(打造五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五大產業鏈提升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明晰制造業發展方向,鼓勵各地立足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按照一縣一個制造業集群的整體布局,對標對表國際國內先進發展模式,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桐鄉全球性新材料集群。立足桐鄉新材料產業基礎,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順應市場需求升級趨勢,圍繞建設標志性產業鏈,聚力發展以“2+2”為重點的產業領域。2個高性能材料,即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和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以鈷鎳資源、冶煉加工、三元前驅體、鋰電正極材料和新能源鋰電為主,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以玻纖、化纖為主);2個功能材料,即前沿材料和電子信息材料(前沿材料以碳纖維、石墨烯和納米材料為主,電子信息材料以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材料和電子專用材料為主)。到2025年,桐鄉新材料產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30億元,集聚世界500強或全球行業前10強企業3家以上,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適應未來發展趨勢的全球性新材料集群。
(二)打造3個全國性先進制造業集群。
1.秀洲光伏新能源集群。依托光伏材料和組件龍頭企業,加快電池大尺寸玻璃、超薄玻璃、差異化組件、大面積高效硅薄膜電池組件等新產品開發,提升產業能效水平。加快產業鏈下游高附加值環節布局,重點引進培育逆變器、光伏控制運維等光伏裝備產業。適時布局高效晶硅電池、新型薄膜電池產業。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組件,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項目產業化落地,引進智能微電網設備配套企業,鼓勵開展基于BIPV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應用。到2025年,力爭秀洲區光伏新能源產業增加值突破190億元,成為全國性光伏新能源產業高地。
2.嘉善集成電路集群。積極搶抓產業發展戰略期,以大項目招引、大企業培育、大平臺建設為抓手,聚焦集成電路、智能傳感、智能終端等核心產業,充分發揮接軌上海第一站優勢,對接上海、杭州、蘇州等地產業資源、創新資源,引入產業配套、應用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將嘉善集成電路產業打造成協同有力、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到2025年,嘉善縣集成電路產業及其關聯產業增加值突破160億元,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集成電路集群。
3.海鹽核電關聯及核技術應用集群。依托海鹽核電關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布局核技術應用(同位素)產業、核電生產性服務業、核電裝備制造業、核電數字信息產業等。瞄準同位素與輻射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方向,核島主設備、常規島主設備、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關鍵輔助設備方向,大力推進同位素產業園建設,打造核技術研發創新平臺,規模化開展鈷60等同位素產品的研發生產;提高核電設備成套能力和核級關鍵裝備國產化水平;培育核電數字信息產業,推進云計算、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在核行業的應用。力爭到2025年,海鹽縣核電產業鏈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50億元,打造成國內重要的核能特色產業示范基地。
(三)打造5個長三角區域性先進制造業集群。
1.南湖微電子集群。充分發揮南湖微電子“萬畝千億”產業平臺作用,依托龍頭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以斯達功率半導體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金瑞泓半導體大硅片項目、方芯電子集成電路先進封測項目等標桿項目為引領,加快功率半導體芯片、光通訊芯片、射頻芯片、大功率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等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重點發展智能芯片制造與封測、關鍵電子材料制造等產業,以低功耗、小型化、高靈敏度為目標,積極發展新型敏感元件、微納器件、微電子聯接器件、微機電系統(MEMS)、壓力傳感器等高端電子元器件。以市場應用為導向,著力引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設計—制造—封測—應用”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條,積極嵌入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建設。到2025年,南湖區微電子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
2.平湖高檔數控機床集群。圍繞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化工新材料等行業差異化應用需求,依托現有日資、德資龍頭企業優勢,重點發展金屬切削機床、大中型成形機床、特種機床等高營收、高附加值、高技術壁壘的高端整機制造;鼓勵發展特種工業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在數控系統、機器人傳感器、刀具、導軌、絲杠、承軸等關鍵零部件領域形成新突破。到2025年,平湖市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增加值達到80億元以上。
3.海寧泛半導體集群。深化“八個一”培育機制,推進中科院海寧先進半導體與智能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微電子所海寧集成電路與先進制造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差異化、高質量打造“三區一城”泛半導體產業集聚平臺。圍繞半導體基礎材料、專用裝備、核心元器件及集成電路設計等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招商地圖和招商清單,緊盯產業鏈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重點攻堅,在半導體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裝備等領域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泛半導體集群。到2025年,海寧市泛半導體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超140億元。
4.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健康食品集群。依托馬家浜健康食品小鎮,引進國內外食品龍頭企業,爭取國際食品企業巨頭的總部、研發等功能布局,集聚上游材料企業及下游檢測、認證、貿易等服務企業;依托嘉興食品與健康研究所,深化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學研合作,爭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技術合作中心落地;重點發展高品質乳制品、營養與保健品、健康飲品、有機食品等產業。加快推動食品檢驗檢測產業發展,不斷提高產業能級和水平。支持食品企業構建集食品研發、生產、檢測、展示、旅游等于一體的高端健康食品產業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健康食品產業工業增加值突破30億元。
5.嘉興港區氫能集群。充分利用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重點發展氫氣、液氫制備儲運產業鏈,招引集聚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建設氫能提純、氫能裝備制造、加氫站、氫能運用等項目,打造長三角(嘉興)氫能產業示范先行區。依托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校的人才、技術及產業資源集聚優勢,凝聚氫能行業創新前沿力量,促進氫能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搭建“政、產、學、研、金”深度交流互動與技術對接平臺,推動氫能應用產業化。加大示范應用,推動氫能重卡、氫能物流車、氫能船舶等領域示范應用,優化配置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互聯互通,構建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加強標準建設,依托長三角氫安全中心等科創載體及龍頭企業力量,參與企業行業標準編制。到2025年,嘉興港區氫能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突破70億元,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氫能產業引領示范區。
各地可根據本地產業基礎、發展定位,適時培育1~2個區域性制造業集群,如秀洲區生命健康、海鹽縣精密刀具、海寧市光伏等。各地要堅持高端化、集群化導向,聚焦重點、突出關鍵,強化協同推進、加強政策支持,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大力培育本土企業和知名品牌,盡快形成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要素豐富、企業競爭力強、空間布局合理、分工協作水平高的產業生態。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產業生態。完善產業鏈發展布局,健全“鏈長+鏈主企業+關鍵技術+知識產權+工業標準”的“五位一體”產業鏈模式,組建產業鏈高端智庫和專家服務團,助力企業提高關鍵部件制造技術、制定工業標準、掌握核心知識產權,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盡快完善先進制造業集群相應產業鏈。產業鏈協同培育,圍繞市場需求,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品技術供需交流渠道,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合作。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和溢出效應,圍繞產業鏈優勢環節和市場方向等,建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統。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占據獨特市場地位。(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二)建設產業平臺。各地依托現有高能級產業生態園,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新格局。各地要根據產業需求,完善個性化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園區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2.5產業”,集聚一批技術服務、政策咨詢、人力資源和安全生產等專業化公共服務機構,完善園區研發、孵化、產業化相互銜接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為園區企業提供系統性服務。堅持集中連片、集約節約,圍繞各地規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梳理周邊可用空間,加強園區土地連片儲備,形成空間梯度體系,實施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建設一批定制化廠房,為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供堅實的空間保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培育優質企業。積極培育中國500強企業、上市企業、年銷售超百億元工業企業。聚焦規模優勢明顯、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原創能力強的企業,加快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資源整合能力達到或接近世界級水平的領軍型企業。大力推動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鼓勵重點企業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實施高端并購、強強聯合。建立中小科技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庫,對入庫企業進行扶持,引導制造業企業專注創新和質量提升,在更多細分領域形成在全球市場、技術等方面領先的單項冠軍,培育一批行業“隱形冠軍”。圍繞新市場、新業態,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積極爭取“浙江制造”“綠色產品”認證,爭創中國質量獎和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推進知識產權強企,加強馳名商標培育,鼓勵企業加快注冊國際商標,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推動知識產權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對重大和嚴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予以公布。加快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建立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快速應對機制。(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金融辦、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
(四)服務重點項目。圍繞行業前沿領域,瞄準產業鏈高端環節所在的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研究形成全球產業鏈合作對接圖、招商地圖等圖譜,招引一批總部型、上市型、高新型、品牌型、成長型、旗艦型等產業鏈高端環節企業。聚焦各地主導產業,建立重點項目清單,強化合力、市縣聯動,著力破解重大項目要素緊缺瓶頸,確保擬建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建成、在談項目早落地,建立健全標志性項目“一對一”跟蹤服務和調度機制,發揮好“引進一個項目、拉動一個產業”的帶動作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金融辦)
(五)集聚創新要素。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總體布局,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強化“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聯動發展,加快形成以研究院為核心,各類創新平臺共同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爭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等院校研究院和大學科技園、科研院所分支機構等加快落地。推動重大科技設施、高校實驗檢測平臺向企業開放,實現創新資源共用共享。動態收集企業的引才用才需求,探索繪制特色產業人才地圖,實現精準引才。積極推進重大人才工程申報推薦,加大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高校畢業生培養和引進力度,注重開展柔性用才,加快集聚科技領軍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強共性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擴大規上、限上企業研發投入覆蓋面,鼓勵支持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對企業研發機構進行分類指導、提檔升級,引導大中型科技企業研發機構為行業提供集成化研發服務,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建設面向社會的獨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辦、市人力社保局、市經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嘉興市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構建市縣聯動機制,各地主要負責人要對照重要任務、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親自抓進度、抓督查,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動重大工程、重點項目落地。
(二)建立推進機制。按照一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一個實施方案、一個集群規劃、一份招商清單、一份項目清單、一份政策清單、一個產業大腦”的“六個一”整體推進思路,設計獨立考核體系,排定時間進度,細化任務節點,落實責任部門。建立例會制度,定期召開調度會,研究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發展,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對推進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
(三)構建工作體系。各地要逐步形成“一個集群、一個平臺、一個協會、一個基金、一系列論壇活動”的工作體系,探索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產品服務,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強化產業專項資金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成立相關協會,定期舉辦論壇等活動。
(四)強化要素保障。統籌土地出讓和廠房、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優先保障相關企業用電、用能需要。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貸款和無息貸款,并由政府提供人才引進資金,加快出臺人才落戶、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五)營造輿論氛圍。各地要高度重視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工作,統一思想,加強正面引導,高頻次宣傳政策舉措、先進典型和建設成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工作局面。
本方案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嘉興市先進制造業集群規劃情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