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州市師莊鄉古道垣村的塬面上,隨著機械臂時升時降,形狀各異的主變壓器部件被一一吊裝到位。近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已近收尾;遠處,兩層的綜合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這是國盛能源有限公司100MW光伏+農業+林業發電項目升壓站施工工地上的一幕。7月4日,山西晚報記者從霍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當地將利用國盛能源、兆光電廠等優質資源,積極爭取光伏發電指標,提升光伏產業集聚效應,力爭將霍州市打造成為新能源(光伏)產業集群和示范基地。
國盛能源有限公司100MW光伏+農業+林業發電項目總投資4.5億元,占地面積4300畝,建設有光伏區、集電線路、生活區、升壓站及配套設施、送出線路等。“目前,光伏區的40萬塊光伏組件也在打樁安裝支架。”霍州市國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斌介紹,光伏組件吸收太陽能轉化成的電能,將通過眼前的這個升壓站輸送到國家電網的變電站,然后再輸送到千家萬戶。“整個項目并網投產后,年均上網發電量約為1.4億千瓦時,生命周期為25年起。”
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在新能源領域具有獨特優勢,也是霍州市作為“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推動能源轉型、賦能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霍州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實施減碳低碳發展,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做好規劃引領,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地組織有關部門,邀請專家團隊,積極進行項目謀劃,編制了《霍州市災后建設及黃河流域(汾河霍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年~2024年)》,方案涉及災后建設及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市打造、黃河流域(汾河霍州段)生態環境保護示范帶創建、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文物保護與利用等5個大類16個分項目、57個子項目。其中,在“農光儲一體化光伏發電項目”中,將全面整合部分鄉鎮(街道)的采煤沉陷、村莊搬遷、農村閑置土地利用等地塊,利用霍州市國盛能源、兆光電廠等優質資源,積極爭取光伏發電指標,提升光伏產業集聚效應,將霍州市打造成為新能源(光伏)產業集群示范市。
霍州市能源局副局長李軍介紹,目前,該市已建設完成1個10MW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建設的除霍州市國盛能源有限公司100MW光伏+農業+林業發電項目外,還有國能霍州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農光儲旅一體化科教示范項目、山西兆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100MW農光儲一體化項目、臨汾華得宇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國電60M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這些在建項目總投資22.47億元,總裝機規模46萬千瓦,按年利用1300小時計算,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約6億千瓦時。
置身塬上,天高云淡;舉目遠眺,群山連綿。談及未來,郭斌說:“我們這個項目涉及6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運營后可以在光伏板下種植中藥材,在背陰坡、溝底栽植苗木,實現農光互補。同時,還能夠有效帶動周邊五六百名村民從事電站保潔、割草、清洗光伏板等輔助性工作,促進群眾增收。”
漫山遍野的光伏板,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也讓師莊鄉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凡有了長遠盤算:“除了光伏板下栽植作物,解決部分老百姓就業問題,實現村民和村集體增收,我們還計劃搞一個新能源研學基地,發展文化旅游事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光伏“聚能”,讓荒山“生金”。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表示,霍州作為電力大市,煤電裝機容量占到臨汾市的62.5%。實施能源革命,推進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和示范基地,對于轉型發展蹚新路具有重大的意義。今年以來,霍州將光伏電站和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光伏+農業+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低碳城市、低碳鄉村,為全市綠色轉型發展作出了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