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環股份到TCL中環
2022-05-04
世紀新能源網孫凌偉37340
核心提示:中環集團成功混改之后,中環股份亦開始了改變。起步天津1947年,美國人威廉·肖克利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鍺晶體管。不到兩年后,硅晶體管也在美國誕生。由于硅分布更廣,實用價值高,以硅為材料的半導體技術很快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1956年
1947年,美國人威廉·肖克利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鍺晶體管。不到兩年后,硅晶體管也在美國誕生。由于硅分布更廣,實用價值高,以硅為材料的半導體技術很快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1956年國家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后,這股“硅研究熱”也不可阻擋地席卷中國。一時間,中國從事硅材料研究的正規研究院所入雨后春筍般涌現。1958年,為了滿足公安部提高技偵技術的需求,天津市公安局決定成立研究所,目的是建立一個公安技偵器材基地,研制小型發報機、步話機等。而研制這些器材必須要用到半導體材料。同年9月,“601試驗所”在瑪鋼廠成立。為了盡快研制出可應用的半導體材料,成立初始,“601試驗所”曾組建了一個“化學提純組”,既嘗試過提取鍺,也嘗試過提取硅。但化學提純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轉向物理提純法。最終,在克服了資源匱乏、技術被封鎖、技術人員短缺等諸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之后,1959年9月15日凌晨,以宛吉春為首,以丁守謙、張少華為技術骨干的9人團隊,終于成功研制出了中國第一顆硅單晶。不過,按照當時國外的科技資料,硅單晶的純度需達到5個9才能派上用場。1960年秋,這一目標完成,9人團隊成功將一根硅單晶的純度提至7個9,引來極大轟動。在“601試驗所”的帶動下,半導體產業在天津掀起熱潮。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天津第一半導體廠、第二半導體廠、第三半導體廠等國營企業相繼成立。據說,最多時曾成立過十五個半導體廠。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簡稱“第三廠”)和沈浩平。沈浩平,四川人,1962年生人,1979年考入蘭州大學半導體物理專業,與隆基“三劍客”是校友,1983年大學畢業后加入第三廠。入廠第二年,沈浩平就擔負起了區熔法硅單晶技術創新的任務,開始研制3英寸及以上區熔硅單晶、CFZ硅單晶、變徑區熔硅單晶、無旋渦缺陷區熔硅單晶,為中環股份后來成為該領域的國內排名第一、國際排名第三的領軍企業并承擔國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02重大專項,成為國內首家拉制出6英寸和8英寸區熔硅單晶的企業打下了堅實基礎。1985年,為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全面深化國企改革被提上了議程。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也開始了自負盈虧的改革,但改革之路并不好走,1991年甚至一度走到破產邊緣。直到1998年沈浩平開始和美國ASIMI合作來料加工,將進口的多晶硅料拉成單晶棒并切成硅片,也因此和ASIMI簽訂了多晶硅供應長單。才讓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迎來轉折,甚至在“擁硅為王”的時代,高光無限。1999年,成立于1958年的天津市半導體材料廠和成立于1969年的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合并重組,改制為“天津市中環半導體有限公司(簡稱“中環半導體”)”。改制后的中環半導體,在2000 年成立了子公司天津市環歐半導體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環環歐”),并將半導體業務轉移至該公司,而母公司中環半導體,則開始主攻光伏業務。在加強光伏業務的同時,1999-2005年的6年時間里,中環半導體還先后投入資金4500多萬元,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讓傳統的高壓硅堆產量達到8.5億支,銷售額達到5億元,市場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世界一半。2006年的電子顯像管產業羸弱異常。在平板顯示技術的沖擊下,當年曾經風光無限的CRT彩電生產商,幾乎在一夜之間陷入困境。這對中環半導體傳統的高壓硅堆、硅整流二極管、硅橋式整流器三大類高壓器件業務同樣帶來了很大沖擊。而中環半導體在2007年的年報中也坦誠:“目前公司的高壓硅堆產品主要用于CRT電視機和顯示器,用于該領域的高壓硅堆產品存在生命周期風險。”好在此前在光伏領域的開拓有所斬獲,彌補了這一端的損失。2007年財報顯示,中環半導體的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產品營收分別為2.2億元和2.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4.66%和47.43%,超過傳統產品高壓硅堆的1.65億元。在其五個產品中,除了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外,其他三個均同比大跌。即便傳統業務不景氣,這一年的4月20日,中環股份還是完成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夢,成為天津市第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中環半導體也更名為“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為“中環股份”)”。上市值得欣喜,沒想到上市第二年,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就開始席卷全球。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硅料價格狂跌80%,光伏企業全線虧損甚至倒閉。雪上加霜的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歐美又對中國的光伏企業發起了“雙反”調查。雙重打擊下,當時的中國光伏領軍者無錫尚德在2012年破產重組,與無錫尚德有著深度合作的中環股份在進行壞賬計提后,同樣出現了虧損。為了挽救危機,時任中環股份總經理的沈浩平、董秘安艷清等四人前去尋求定增,在當時的背景下,他們的方案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定增機構質疑,不過出于對沈浩平的信任,對方還是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定增可以,但你們幾個核心管理層要抵押個人房產,并且三年不領薪酬。”在經過了一番激烈思想斗爭后,幾位核心管理層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這也為中環股份其后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在光伏電站領域,布局“十三五”重點發展區域,先后成立了內蒙古華夏聚光、四川晟天新能源、張家口中環能源等多家公司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在分布式電站領域,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十一科技合作,專注于相對集中的分布式電站,在確保電站質量的前提下,完善并購電站模型,并開發海外市場。2016年1月15日,中環股份通過競拍方式,以5.7億元的價格將東方電氣集團(宜興)邁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邁吉”)位于江蘇宜興經濟開發區的一批財產收入囊中。東方邁吉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電池產線于2008年9月開工建設,2009年9月生產出試制產品,2010年1月第一條60MW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進入批量生產,二期工程于2011年10月全面投產。截至收購時已達到480MW的電池片生產能力。2016年3月,中環股份、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美國SUNPOWER公司共同對東方環晟增資,讓公司注冊資本達到4億元人民幣,成為合資企業。東方環晟創立于2015年8月31日,位于江蘇省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占地面積139畝,增資時有8條單晶電池生產線,通過PERC技術升級擴能達產760MW;2017年順利完成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簽約后新增500MW產能,具備1.2GW以上單晶電池生產能力。2016年4月15日,中環股份參股子公司天津環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0MW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線項目正式落戶濱海新區。該項目由中環股份和日本GMG生態能源株式會社共同投資,兩者持股比例分別為48.57%和51.43%。2017年6月,環美能源成為中環股份全資子公司。一個月后,國電科環尋求轉型發展,退出光伏制造業,擬轉讓國電光伏。中環股份擬參與重組。2016年7月4日,中環股份正式發布收購草案,向國電科環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國電光伏90%股權(作價6.59億元),收購的資產包括國電光伏宜興基地內的高效HIT電池線等。幾筆交易并購過后,中環股份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高效電池方面,公司戰略合作布局了高效單晶PERC電池片項目;高效太陽能組件方面,報告期內公司合資實施了5GW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與電站和電池、組件等新業務相比,中環股份把重頭戲還是放在了原有的單晶硅片的擴張上。中環股份的硅片業務,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當年負責技術研發的沈浩平接到了美國ASIMI公司的一筆來料加工業務,要求將進口的多晶硅料拉成單晶棒并切成硅片,也由此正式開啟了硅片業務;2003 年,中環股份生產的航天級太陽能電池硅片成功用于神舟5 號飛船;而中環股份真正大手筆加碼硅片業務,則是在2009 年。那年3月,中環股份與航天機電共同投資組建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中環材料”,中環股份持股80%),主要進行“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材料產業化工程項目”建設。該項目分四期建設,一期項目實際投資額6.2億元,于2009年3月開始建設;二期項目在2012年定增成功后啟動建設,總投資額10.49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平均銷售收入21.7億元/年;2017年1月4日,該項目4期建設啟動,達產后擬新增產能8GW,項目建設期3.5年,總投資約為67.21億元;2017年9月26日,中環股份公布四期項目更改方案:擬新增投資四期改造項目,合計總投資變為98.52億元,合計產能變為16.6GW,建成后中環股份的單晶硅片年產能將超過23GW,成為全球第二大硅片商。擴大硅片產能之外,中環股份的另一個重大決定是加大硅片尺寸。而生產大尺寸硅片的決定,則源自沈浩平對硅片走勢的判斷:從2016 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硅片呈現供不應求局面,2017 年起,全球三大硅片供應商日本信越、Sumco以及德國Siltronic 調漲2017 年第1 季度12 寸硅片價格上漲幅度約10~20%;市場份額方面,12 英寸硅片自2009 年開始市場份額超過50%,到2015 年的份額已經達到78%。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對CPU/GPU 等邏輯芯片及存儲芯片的需求持續旺盛,而這些芯片大部分都是采用12 英寸的晶圓制造。隨著450mm(18 英寸)硅片的投產,未來行業對于大尺寸硅片的需求還將進一步上揚。而國內大硅片領域當時還一片空白。正是基于這種判斷,2017 年10 月,中環股份全資子公司中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與無錫市人民政府、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盛機電”)簽署三方協議,共同投資組建中環領先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領先”),于宜興市經濟開發區投產集成電路大硅片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0 億美元,一期投資約15 億美元。2019年,中環股份正式對外發布G12(即尺寸為210mm)的大硅片產品并加緊推進這一產品的產能擴張。一切順利推進之時,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快速推進的新階段。為了響應號召,作為國企的中環集團(中環股份的控股股東),于2020年5月20日,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掛牌轉讓100%國有股權,TCL科技、珠海華發和IDG財團當時均有意參與。最終,一番權衡較量之后,TCL科技以125億元收購中環集團100%股權,進而持有中環股份25.55%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TCL科技入主5個多月后的2020年10月29日,中環股份原董事長沈浩平被聘任為總經理,而變更了新股東的中環股份,又有了多個動作。2021年2月,中環股份宣布,在銀川投資建設寧夏中環六期50 GW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預計今年開始投產;2021年11月,中環股份公告稱,90億定增項目順利完成,增資將全部用于寧夏中環六期50GW的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G12)智慧工廠項目上,預計2023年全部達產。2022年1月,中環股份發布回購方案,總額不低于3.55億元,不超過3.91億元,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2022年4月7日,中環股份及TCL科技與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將在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中環產業城項目群,總投資約206億元。該項目規劃和建設內容包括產能12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TCL科技也參與其中,預計將在資金端等方面給予中環股份一定支持。當然,2021年中環股份也交出了一份令股東滿意的業績。4月26日晚,中環股份披露,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411.05億元,同比增長11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270.03%,創其上市以來最佳業績。其中,新能源光伏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84.48億元,同比增長121.47%,占總營收比重達93.54%。新能源板塊中,光伏硅片是最重要營收來源,2021年硅片產能提升至88 GW,G12(210mm)產能占比約70%;硅片銷量為82.1萬片,較上年增長35.09%;產量82.5萬片,同比增長33.22%;收入達317.97億元,同比增長124.54%,占總收入的77.35%。硅片毛利率為22.73%,同比增長3.44個百分點。組件方面,2021年營收61.2億元,同比增長129.32%;營收占比為14.89%,同比提升0.89個百分點。該環節毛利率為13.26%,同比上漲2.77個百分點;組件庫存量為627.95 MW,較上年大幅增長1870.97%。報告稱,這主要因光伏組件產能提升,銷售規模擴大所致。透過數據對比發現,中環股份正在迎頭趕上,且發展的后勁十足。取得亮眼業績之后,新股東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這是TCL入主,建立“東升浩平”組合(李東升、沈浩平)后的第一大亮點。4月25日,中環股份發布人事變動公告稱,王巖、江云、秦力、楊永生等四位原副總經理辭任公司法定高管職務,原負責的專業工作內容不變。4月26日,中環股份再次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中環股份”變更為“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TCL中環”,英文全稱變更為“TCL Zhonghuan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英文簡稱變更為“TZE”。公司證券代碼“002129”保持不變。公告稱,原公司名已不能準確反映目前的業務布局及未來的發展戰略,不利于投資者對公司股票的投資決策,不利于切實維護股東的知情權,不利于提升股東價值。為更加契合公司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戰略發展及品牌定位,遂決定更名。中環在公告中稱,為進一步加強與集團品牌關聯性,TCL中環對品牌進行了更新升級,借助TCL母品牌影響力支持TCL中環全球化業務發展,通過產業發展與應用場景拓展,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而作為母公司,TCL(集團)近日發布2021年全年財報稱,2021年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整體營收2523億元,同比增長65%,整體規模已達到世界500強;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129%。報告期內,TCL科技實現收入1635.4億元,同比增長113%,凈利潤149.6億元,同比增長195.3%;TCL實業實現營收1056.4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凈利42.1億元,同比增長74%,核心產業均實現顯著增長。TCL中環盈利44.4億元,并表示堅定“新能源光伏材料全球領先戰略,半導體材料追趕超越戰略”。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如遇本文系為網絡轉載到本站發表,圖片或文章有版權問題的請聯系客服確認后會立即刪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結束END--
有問題投稿請發送至: 郵箱/news@21xny.com QQ/35845245
本文標題: 從中環股份到TCL中環
本文鏈接: http://www.isoboards.com/news/show-169946.html (轉載時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