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制氫方式主要有四種:化石燃料制氫、工業副產物制氫、電解水制氫、生物質制氫。我國是世界上制氫量最大的國家,制氫方式以工業副產氫,也就是煤制氫為主。
然而,隨著化石燃料產量下降,碳排放逐年提高,工業副產氫注定會成為過去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將逐步占據市場主流。
近日,國家氫能頂層設計出臺?!稓淠墚a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有10處提及“可再生能源制氫”:
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
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
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稍偕茉粗茪湓诮K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轉化效率和單臺裝置制氫規模,突破氫能基礎設施環節關鍵核心技術。
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探索季節性儲能和電網調峰。
開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工程,探索氫儲能與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運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合成氨、甲醇、煉化、煤制油氣等行業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
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支持性電價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化機制,健全覆蓋氫儲能的儲能價格機制,探索氫儲能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制氫的重要地位已經凸顯。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轉化效率,創新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降低能源環境污染,緩解能源危機,加快能源結構轉型。
此前,河南公布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其中包括中原油田增量配電網風電制氫示范項目,制氫一期408萬Nm3/年,二期5300萬Nm3/年;河南平煤神馬東大化學有限公司16MW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制氫240萬Nm3/年;華久氫能屋頂光伏發電制氫項目,制氫17萬Nm3/年。
此外,我國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內蒙古、河北、新疆等地正開發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十四五”時期,我國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開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供應體系”這一目標將很有信心實現。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國內的制氫技術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對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研究較少,需要破解的難題還很多,對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經濟性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
目前各地發布的氫能專項規劃及政策中也已經提及創新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問題,通過示范項目的逐步開展,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更多可能。國際上也在嘗試更多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可能,氫能與綠氨的結合也成為一大熱點話題。
總而言之,作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產業發展任重道遠,而可再生能源制氫才是氫能長久發展之計。
然而,隨著化石燃料產量下降,碳排放逐年提高,工業副產氫注定會成為過去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將逐步占據市場主流。
近日,國家氫能頂層設計出臺?!稓淠墚a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有10處提及“可再生能源制氫”:
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
初步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
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成為新增氫能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產業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氫廣泛應用,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稍偕茉粗茪湓诮K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升,對能源綠色轉型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轉化效率和單臺裝置制氫規模,突破氫能基礎設施環節關鍵核心技術。
在風光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逐步擴大示范規模,探索季節性儲能和電網調峰。
開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工程,探索氫儲能與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運行的商業化運營模式。
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在合成氨、甲醇、煉化、煤制油氣等行業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
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支持性電價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化機制,健全覆蓋氫儲能的儲能價格機制,探索氫儲能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由此可見,可再生能源制氫的重要地位已經凸顯。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轉化效率,創新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降低能源環境污染,緩解能源危機,加快能源結構轉型。
此前,河南公布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其中包括中原油田增量配電網風電制氫示范項目,制氫一期408萬Nm3/年,二期5300萬Nm3/年;河南平煤神馬東大化學有限公司16MW光伏制氫示范項目,制氫240萬Nm3/年;華久氫能屋頂光伏發電制氫項目,制氫17萬Nm3/年。
此外,我國西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內蒙古、河北、新疆等地正開發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十四五”時期,我國建立“以工業副產氫和開再生能源制氫就近利用為主的供應體系”這一目標將很有信心實現。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國內的制氫技術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對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研究較少,需要破解的難題還很多,對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經濟性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
目前各地發布的氫能專項規劃及政策中也已經提及創新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問題,通過示范項目的逐步開展,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更多可能。國際上也在嘗試更多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可能,氫能與綠氨的結合也成為一大熱點話題。
總而言之,作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產業發展任重道遠,而可再生能源制氫才是氫能長久發展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