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訊 青島地鐵積極踐行“雙碳”目標、打造世界一流綠色地鐵取得新成果。今天,記者從青島地鐵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青島地鐵13號線3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這是青島地鐵建成啟用的首個示范性光伏項目。
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是國家近年來鼓勵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圍繞加快新能源產業推廣應用,《青島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積極發展太陽能光伏裝備、太陽能熱利用裝備,大力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等成為重點發力方向。
“為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和省、市能源發展規劃,青島地鐵集團成立‘雙碳’工作專班,統籌研究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各領域、各環節‘雙碳’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加快布局光伏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青島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謀定快動,逐“光”而行。青島地鐵決定在13號線上率先布局3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青島地鐵13號線有布局光伏發電項目的優勢,場段面積大、高架站居多,所以13號線成為青島地鐵首條應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線路。”該負責人說道。
據介紹,該項目選取適合光伏發電的古鎮口車輛基地、董家口停車場、董家口火車站、鳳凰山路站四處場站進行項目建設,總裝機容量3兆瓦。其中,車輛段光伏項目充分考慮項目的經濟性,所發電量將首先被用到場段的生產、生活用電。
其中,為順應行業發展趨勢,董家口火車站和鳳凰山路站采用新型的“建筑光伏一體化”模式進行開發建設,通過將站房屋頂傳統的玻璃構件替換為光伏組件,實現光伏設備與地鐵車站建筑的高度集成,具有整體性好、美觀性強、開發成本低的顯著特點。啟用之后,這兩處光伏車站成為北方首批光伏建筑一體化車站。從高空俯瞰,兩處高架車站屋頂將光伏與建筑充分融合,成為點綴在13號線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既節省了空間,又降低了造價。
經估算,青島地鐵光伏發電項目的落地,每年可為青島地鐵13號線提供約33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供應,年均節約標準煤約1082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290噸,年節約電費234萬元,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在地鐵行業內,該項目裝機容量排名全國第三、北方第一。
2021年,青島地鐵三期建設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7個項目139公里的規模讓“軌道上的青島”擴容加密。以13號線光伏項目投運為契機,青島地鐵將在三期項目建設中持續導入新能源思維,提高光伏清潔電力使用占比,同時對場段、車站光伏建筑一體化及標準化等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努力在建設應用中形成青島地鐵企業標準并擴展至地鐵全行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