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山東省科技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相關情況,邀請國創中心、山東高速、山東港口、東岳集團等負責人介紹定向項目(課題)有關情況。
山東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副處長韓紹華介紹,為促進中國氫能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綜合考慮氫能技術、產業和資源等各方面因素,科技部與山東省政府于2021年4月16日簽署《共同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協議》,聯合啟動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
按照“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總體思路和“邊實施、邊攻關、邊驗證、邊示范”的工作思路,在濟南、青島、淄博、濰坊四個城市,開展氫能生產和利用技術的多場景示范應用,打造“一條氫能高速、二個氫能港口、三個科普基地、四個氫能園區、五個氫能社區”。通過示范,已出臺29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編制發布2項氫能產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建成加氫站22座,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研制了國內第一輛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
“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圍繞科技賦能氫能產業創新發展,以產業需求為牽引,以示范帶動產業發展,主要包括四方面:充分凝聚產業鏈資源提升創新能力,開展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突破掌握一批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選取氫資源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的區域,開展氫能多場景應用示范,構建“氫源-管網-終端”產業鏈一體化示范運營體系;推動氫能相關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示范應用,促進氫能產業增厚度、拉長度、實現高質量增長;提升氫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構建綠色低碳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山東經驗。
通過示范工程組織實施,加快推動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力爭用3到5年時間,掌握并驗證一批自主關鍵核心技術與系統產品,形成一批氫氣制儲運、工業用能、居民家庭氫能利用的引領性標準規范,培育一批氫能利用的新模式新業態,為全國提供氫能進家入戶的示范樣本,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據介紹,“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啟動以來,山東省科技廳積極推動從組織、政策、資金、安全等多方面為“氫進萬家”科學有效落地實施提供保障。
在組織保障方面,推動建立部省市聯動推進機制,聯動統籌推動示范工程實施,為示范工程提供組織保障。在政策保障方面,編制“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示范工程時間表、路線圖,同時壓實示范工程涉及4個市的任務分工,同時通過一事一議、先行先試等方式,省市聯動完善氫能標準法規,確保示范工程見成效出樣板。在資金保障方面,科技部和山東省通過“氫能技術”重點專項支持示范工程實施,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平臺、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示范工程提供資金儲備。在安全保障方面,制定安全應急措施,強化氫制儲等環節的安全監督,完善涉氫企業安全生產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標準。
示范工程啟動以來,各項任務取得了明顯進展。政策標準方面,全省已累計出臺29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其中省級政策6項,市級政策23項;印發《山東省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編制發布2項氫能產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其中,淄博、濰坊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氫氣制備、輸運、加氫站建設運營、純氫管道、燃料電池車輛路權與補貼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并成立了“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為示范工程提供了堅實保障。
車輛推廣方面,積極開展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營,已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涵蓋公交、渣土、冷鏈物流和港口集卡等多種車型,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示范運行總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其中,濰坊投運燃料電池車輛150輛,建成加氫站4座;青島推廣燃料電池車輛360余輛,建成加氫站4座,形成了合理的車站協同布局。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科技支撐。
氫能高速港口方面,穩步推動氫能高速港口建設,開展濟青高速零碳氫能服務區、加氫站選址及建設工作,建成投運全國首座高速加氫站,保障燃料電池車輛高速場景的運營示范,打造車站聯動“山東模式;青島港已布局6座港口氫能軌道吊,3輛港口集卡,啟動建設港區加氫站1座,并逐步布局實現管道供氫,開展氫能港口設備、港城綠色供能等示范,打造全國第一座“氫+5G”智慧綠色港口。
韓紹華表示,山東積極開展氫能園區社區建設,已完成4個綠色零碳氫能產業園區的選址和方案設計,將通過管道供氫、現場制氫等多種供氫方式,利用熱電聯供系統和廠區試驗為園區辦公、生產等供能供熱;正在選址氫能社區,將通過純氫管道、天然氣管道摻氫等方式,利用社區樓宇用熱電聯供系統和專用灶具為家庭生活供能供熱,打造氫能利用進家入戶的示范應用場景。其中,濰柴燃料電池產業園利用燃料電池試驗發電和熱電聯供為園區供能,打造了全國第一座氫能低碳園區示范樣板。
下一步,山東將繼續按照示范工程總體部署,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有序推動示范工程實施,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社會認可度高的氫能綜合利用示范模式,把氫能產業打造成山東省的一張亮麗名片。
山東省科技廳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處副處長韓紹華介紹,為促進中國氫能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綜合考慮氫能技術、產業和資源等各方面因素,科技部與山東省政府于2021年4月16日簽署《共同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的框架協議》,聯合啟動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
按照“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總體思路和“邊實施、邊攻關、邊驗證、邊示范”的工作思路,在濟南、青島、淄博、濰坊四個城市,開展氫能生產和利用技術的多場景示范應用,打造“一條氫能高速、二個氫能港口、三個科普基地、四個氫能園區、五個氫能社區”。通過示范,已出臺29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編制發布2項氫能產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建成加氫站22座,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研制了國內第一輛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
“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圍繞科技賦能氫能產業創新發展,以產業需求為牽引,以示范帶動產業發展,主要包括四方面:充分凝聚產業鏈資源提升創新能力,開展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突破掌握一批氫能領域卡脖子技術;選取氫資源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的區域,開展氫能多場景應用示范,構建“氫源-管網-終端”產業鏈一體化示范運營體系;推動氫能相關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示范應用,促進氫能產業增厚度、拉長度、實現高質量增長;提升氫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為構建綠色低碳現代能源體系提供山東經驗。
通過示范工程組織實施,加快推動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力爭用3到5年時間,掌握并驗證一批自主關鍵核心技術與系統產品,形成一批氫氣制儲運、工業用能、居民家庭氫能利用的引領性標準規范,培育一批氫能利用的新模式新業態,為全國提供氫能進家入戶的示范樣本,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據介紹,“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啟動以來,山東省科技廳積極推動從組織、政策、資金、安全等多方面為“氫進萬家”科學有效落地實施提供保障。
在組織保障方面,推動建立部省市聯動推進機制,聯動統籌推動示范工程實施,為示范工程提供組織保障。在政策保障方面,編制“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示范工程時間表、路線圖,同時壓實示范工程涉及4個市的任務分工,同時通過一事一議、先行先試等方式,省市聯動完善氫能標準法規,確保示范工程見成效出樣板。在資金保障方面,科技部和山東省通過“氫能技術”重點專項支持示范工程實施,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平臺、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為示范工程提供資金儲備。在安全保障方面,制定安全應急措施,強化氫制儲等環節的安全監督,完善涉氫企業安全生產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標準。
示范工程啟動以來,各項任務取得了明顯進展。政策標準方面,全省已累計出臺29項氫能產業專項政策,其中省級政策6項,市級政策23項;印發《山東省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編制發布2項氫能產業國家標準,9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其中,淄博、濰坊先后出臺了《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氫氣制備、輸運、加氫站建設運營、純氫管道、燃料電池車輛路權與補貼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并成立了“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為示范工程提供了堅實保障。
車輛推廣方面,積極開展燃料電池車輛示范運營,已推廣燃料電池車輛848輛,涵蓋公交、渣土、冷鏈物流和港口集卡等多種車型,開通燃料電池公交專線30余條,示范運行總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其中,濰坊投運燃料電池車輛150輛,建成加氫站4座;青島推廣燃料電池車輛360余輛,建成加氫站4座,形成了合理的車站協同布局。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智能雪蠟車,為北京冬奧會提供科技支撐。
氫能高速港口方面,穩步推動氫能高速港口建設,開展濟青高速零碳氫能服務區、加氫站選址及建設工作,建成投運全國首座高速加氫站,保障燃料電池車輛高速場景的運營示范,打造車站聯動“山東模式;青島港已布局6座港口氫能軌道吊,3輛港口集卡,啟動建設港區加氫站1座,并逐步布局實現管道供氫,開展氫能港口設備、港城綠色供能等示范,打造全國第一座“氫+5G”智慧綠色港口。
韓紹華表示,山東積極開展氫能園區社區建設,已完成4個綠色零碳氫能產業園區的選址和方案設計,將通過管道供氫、現場制氫等多種供氫方式,利用熱電聯供系統和廠區試驗為園區辦公、生產等供能供熱;正在選址氫能社區,將通過純氫管道、天然氣管道摻氫等方式,利用社區樓宇用熱電聯供系統和專用灶具為家庭生活供能供熱,打造氫能利用進家入戶的示范應用場景。其中,濰柴燃料電池產業園利用燃料電池試驗發電和熱電聯供為園區供能,打造了全國第一座氫能低碳園區示范樣板。
下一步,山東將繼續按照示范工程總體部署,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有序推動示范工程實施,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社會認可度高的氫能綜合利用示范模式,把氫能產業打造成山東省的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