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安徽蕪湖繁昌區: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補貼0.2元/W 上限200萬元!

   2022-01-07 安徽蕪湖繁昌區人民政府39120
核心提示:2021年12月29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經信局發布《繁昌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繁昌板塊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意
2021年12月29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經信局發布《繁昌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繁昌板塊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到2025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達到1200億。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42%以上,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制造業水平在全省率先邁向中高端,形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大健康、紡織服裝、激光制造和3D打印等具有國際、國內和行業影響力的優勢和新興產業集群,打造規模大、結構優、產業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支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對獲評國家級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給予一次性補貼80萬元。對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評為省級綠色工廠的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納入國家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在省級實際獎勵的基礎上給予配套50%扶持。

鼓勵節能診斷綠色技改。節能診斷試點企業委托節能診斷服務機構開展節能診斷,提交的診斷報告符合要求,按診斷服務費50%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5萬元。企業實施綠色技改,達到項目提出的節能降耗、降低排放等預期目標,給予企業綠色技改投資額20%一次性資金補助,每個企業當年補助不超過200萬元。對首次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本項政策與其他條款不重復享受。(市級承擔部分納入《蕪湖市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支持清潔能源替代。積極推動集中供熱。對使用集中供熱(蒸氣)的企業,按企業實際使用量,給予連續三年的補貼,分別為:第一年每蒸噸15元、第二年每蒸噸12元、第三年每蒸噸年10元。對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用于工業企業生產的,按照項目裝機500千瓦(8000平方米)及以上容量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標準為0.2元/瓦。單個企業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

對較上年產值增長、萬元產值能耗下降的企業,按年度節能量給予30元/噸標準煤補貼(即:當年能耗總量與上年能耗總量相比減少量),最高補貼不超過100萬元。

意見征求日期為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1月29日。

詳情如下:

區經信局:《繁昌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繁昌板塊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蕪湖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政策,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此,區經信局牽頭起草了《繁昌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繁昌板塊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征求意見,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對本征求意見稿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征求意見日期: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1月29日

聯系人:張以斌,聯系電話:0553-7874571

聯系郵箱:114931244@qq.com

郵寄地址:蕪湖市繁昌區政務文化中心309室

繁昌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繁昌板塊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就推動智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聚焦智造名城繁昌板塊建設,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智造名城繁昌板塊建設,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力爭達到1200億。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42%以上,不斷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制造業水平在全省率先邁向中高端,形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大健康、紡織服裝、激光制造和3D打印等具有國際、國內和行業影響力的優勢和新興產業集群,打造規模大、結構優、產業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二、聚焦產業鏈現代化,壯大產業集群

3.推動優勢和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在全區打造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大健康、紡織服裝、激光制造和3D打印等優勢和新興產業集群。

對新設立的獨立法人企業首次投資建設項目,單個項目總投資在3000萬元以上的新引進工業項目,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10%給予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補助。對蕪湖市以外遷入本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40萬元、30萬元一次性扶持。

對新引進重大項目建設、存量企業實施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按照《蕪湖市繁昌區重大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實施辦法》執行。

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行動。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大健康、激光制造和3D打印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采用區域激勵、平臺和項目補助等方式,對獲得工信部認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所在鎮(繁昌開發區)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加快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培育建設,幫助產業集群完成達標建設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連續三年每年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4.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建立產業鏈穩定發展長效機制。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建設,建立橫向(省內、長三角、國內,國際)、縱向(同準備份、降準備份、國際備份、暫無備份)備份清單。

對獲得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高質量發展短板專項等國家級項目的企業,給予國家實際獎補20%的配套補助,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

推動強鏈補鏈,鼓勵“揭榜掛帥”,對列入安徽省“工業強基任務表”“關鍵技術攻關目錄”,并通過評估考核的企業,給予省級實際獎補20%的一次性補助。

5.培育企業領航梯隊

遵循“雙創→高成長型小微→規上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小巨人)→領航企業”路徑發展,梯度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實施規上企業遞增計劃,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行動,力爭到2025年再培育5戶以上成長型小微企業、32戶以上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和4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對當年首次升規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管理團隊20萬元獎補;對“四當年”企業(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并當年首次入規的企業),給予管理團隊首次入規20萬的基礎上,再給予5萬元獎補;對當年首次升規且營業收入達到3000萬、4000萬、5000萬元以上的,給予管理團隊首次入規獎補的20萬的基礎上,再分別給予4萬、8萬、10萬元獎勵。對2021年(含)以后升規且連續三年在規的工業企業再給予10萬元“穩規”激勵。

對獲得蕪湖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認定的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每家給予5萬元一次性扶持。對獲得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獲得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給予30萬元一次性扶持。對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扶持。本辦法有效期內達到多個扶持檔次的,以補差額的方式按最高檔給予扶持。引入第三方企業服務機構,為培育行動提供輔導,對于新增認定的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給予提供輔導的第三方企業服務機構0.5萬元、1萬元、2萬元補助。

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5億元、10億元、30億元、50億元、80億元、100億元及以上,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速超過當年全區規上工業平均水平且當年盈利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分別給予企業管理團隊獎勵10萬元、15萬元、30萬元、40萬元、60萬元、70萬元、110萬元一次性獎勵。每上一個百億臺階,增加50萬元,最高給予500萬元獎勵。對爆發式增長,兩年內翻三倍或五年翻五倍等對全區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百億元企業,設立垂直崛起獎,按“一事一議”給予企業管理團隊一次性專項獎勵。

鼓勵企業掛牌上市,對掛牌上市的企業,按照《繁昌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繁昌區支持企業上市(掛牌)獎勵辦法的通知》(繁政辦〔2021〕7號)給予獎勵。

6.提升服務平臺能級

加強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力爭到2025年培育2個省級和1個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對新認定的國家級或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按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加強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力爭到2025年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個,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個以上。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分別按國家、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支持創新創業各類孵化器等載體建設。對新認定的各類孵化器獎補,按《關于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執行。

鼓勵各類協會、聯盟建設,支持承接政府公共服務。支持企業參展。對國家、省、市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參加的展會,省內展會每個工業企業每次5000元,省外展會每個工業企業每次補助1萬元,境外展會每個工業企業每次補助2萬元。鼓勵各類國家、省級知名賽事(活動)在繁昌舉辦,對承辦單位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一次性補助。

三、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7.鼓勵擴大有效投資,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

激發制造業投資活力,加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投資。對生產設備投資200萬元(含)以上的,給予設備投資額15%獎補,最高不超過500萬元。鼓勵企業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對同一項目爭取制造強省獎補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補齊,并按省級獎補資金的40%加計獎勵。

鼓勵現有企業新上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000萬元的產業轉型項目和技改項目,按照《蕪湖市繁昌區重大招商項目“一事一議”實施辦法》執行。

8.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構筑高能級企業創新平臺,加快制造業應用研究,聚焦產業鏈建設,支持產品研發與應用,力爭到2025年爭取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以上;省級工業設計中心6家以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以上。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企業科技創新力度,鼓勵企業研發投入按照《關于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執行。

鼓勵企業創新成果轉化。對評為國家級、省級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首臺(套)裝備的產品,給予省實際獎勵資金的20%配套資金支持。對獲得省級認定且未獲得省級獎補的按產品單價(貨值)的15%,分別給予研制單位、應用企業最高300萬元獎勵。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按《關于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執行。

9.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鼓勵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力爭到2025年主導制定國際標準1以上、國家(行業)標準5個以上。鼓勵標準制定按《關于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執行。對新認定的省標準化示范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

10.實施工業“三品”戰略

實施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促進消費品工業邁向中高端,力爭到2025年認定省級新產品15個,安徽工業精品5個,省級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企業1家。

入選支持制造強省政策、中央媒體集中宣傳推介“精品安徽”的企業,按全部廣告推介費用的30%給予支持。

提升智能家電(家居)技術水平,按蕪湖市人民政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干政策》(蕪政〔2021〕86號)執行。

11.推進服務化延伸

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大力發展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網絡協同等新業態新模式,到2025年分別培育國家級、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1家、5家;培育和引導企業爭創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對年度獲得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的按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年度獲得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的,給予一次性獎補20萬元。

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12.筑牢基礎設施根基

支持5G基站建設。加快重點場景5G網絡覆蓋進度,為5G應用提供保障,按蕪湖市人民政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智造名城”若干政策》(蕪政〔2021〕86號)執行。

支持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深化標識在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推動標識解析系統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等融合發展,對獲得省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項目,按照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13.加快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支持企業診斷服務。完成工業互聯網標桿和智能化改造的企業,給予3萬元診斷服務費用補貼;完成數字化應用和精益化管理的企業,分別給予2萬元、1萬元診斷服務費用補貼。

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鼓勵重點企業實施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在重點行業加快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建設,分行業推進和分梯次培育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每年認定一批市級、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力爭到2025年,新認定5個智能工廠、10個數字化車間。對獲得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企業,按照省級實際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

培育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標桿示范培育企業診斷報告落地實施,按照企業落地項目的設備投資和軟性投資(包括信息系統采購及軟件服務等費用)總投資額給予獎補。總投資額在200萬元(不含)以下的項目,按照總投資額給予15%獎補;總投資額在200萬元(含)以上的項目,按照總投資額給予20%獎補;單個企業獎補額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與技改項目不重復享受(不含進項稅)。標桿企業、示范企業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和省級各類項目資金。

市級標桿示范支持。列入市級標桿示范培育并經認定項目落地的企業,待項目經過驗收審核后,給予標桿企業10萬、示范企業5萬的一次性獎勵。

14.壯大平臺支撐體系

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鼓勵我區工業企業、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等各類主體協同合作,建設資源富集、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對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新認定的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支持。對新入選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標桿工廠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新入選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推薦目錄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專業服務商分別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補。

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對購買上云上平臺服務的工業企業,年服務費在10萬元(含)以下的,按服務費的50%給予費用補助;年服務費用在10萬元(不含)以上的,10萬元(含)以下部分按照按服務費的50%給予費用補助,10萬元(不含)以上部分按照服務費的20%給予費用補助,單個企業年度補助最高不超過30萬元。

15.構建生態服務體系

培育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業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建立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資源池。對落戶的工業互聯服務商獎補按《蕪湖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標桿培育行動實施方案》施行。

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16.聚焦核心培育發展動能

吸引企業落地生根。對新設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成立一年內在繁昌實有人數超過20人,實際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且已開展業務運營的,給予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

鼓勵企業加快發展。對已成立一年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新增設備投資200萬元以上的,按照實際投資額的12%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集成電路、5G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對企業當年為擴大研發、生產而新增的貸款,給予不高于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50%貼息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17.培優提質推動產業壯大

支持軟件產業貫標認證。對新通過開發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三級、四級、五級或國家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三級、二級、一級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最高20萬元、40萬元和50萬元獎勵。對新通過信息安全管理標準(ISO27001/BS7799)、IT服務管理(ISO20000)、服務提供商環境安全性(SAS70)等體系認證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最高8萬元獎勵。

支持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對于大數據產業園的企業獎補按《蕪湖市扶持大數據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蕪政秘〔2020〕70號)執行。

18.加強推廣擴大產業影響

積極培育優秀企業,豐富產品(服務)供給,對入選省級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安徽省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的企業,予以20萬元一次性獎補;鼓勵軟件、大數據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各類軟件產品、大數據產品(服務),本年度內自主開發的產品(服務)實際應用于企業研發、生產等環節的,給予研發企業實際銷售費用的10%資金獎補,獎補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同一企業同一年度只獎補一項產品(服務)。

鼓勵企業積極爭取省政府《支持中國聲谷創新發展若干政策》資金,申報內容、范圍及省市獎補資金支持比例按照《支持中國聲谷創新發展若干政策》及其申報指南(細則)規定執行。

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綠色低碳制造

圍繞“雙碳”目標,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力爭到2025年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綠色設計產品1個、培育省級綠色工廠3家,認定市級綠色工廠15家,完善綠色工廠企業庫,分類支持,梯級發展。

19.支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對獲評國家級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給予一次性補貼80萬元。對列入工信部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評為省級綠色工廠的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納入國家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在省級實際獎勵的基礎上給予配套50%扶持。

20.鼓勵節能診斷綠色技改

節能診斷試點企業委托節能診斷服務機構開展節能診斷,提交的診斷報告符合要求,按診斷服務費50%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5萬元。企業實施綠色技改,達到項目提出的節能降耗、降低排放等預期目標,給予企業綠色技改投資額20%一次性資金補助,每個企業當年補助不超過200萬元。對首次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本項政策與其他條款不重復享受。(市級承擔部分納入《蕪湖市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執行)

21.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對列入工信部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的企業,按照省級獎勵的2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列入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名單的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補。對列入安徽省工業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五個一百”推介目錄的技術、裝備、產品的企業,給予3萬元一次性獎補,單個企業獎補數量不超過3個。

22.支持清潔能源替代

積極推動集中供熱。對使用集中供熱(蒸氣)的企業,按企業實際使用量,給予連續三年的補貼,分別為:第一年每蒸噸15元、第二年每蒸噸12元、第三年每蒸噸年10元。對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用于工業企業生產的,按照項目裝機500千瓦(8000平方米)及以上容量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標準為0.2元/瓦。單個企業最高補貼不超過200萬元。

對較上年產值增長、萬元產值能耗下降的企業,按年度節能量給予30元/噸標準煤補貼(即:當年能耗總量與上年能耗總量相比減少量),最高補貼不超過100萬元。

七、聚焦營商環境建設,提升資源要素供給能力

23.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積極保障各類工業項目用地需求。每年盤活的低效用地,優先支持工業發展。貫徹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用地政策,鼓勵企業在符合規劃條件下,通過自主改造提升土地利用率;對現有工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企業,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實施彈性年期土地出讓制度,支持企業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取消收取建設工期履約金,免收全市除房地產開發和銀行類企業之外其他企業的不動產登記費。支持全區騰籠換鳥,通過追加投資、轉讓出租、整合改造、收購儲備、并購重組、有序清退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有序實施“畝均效益評價”工作。

24.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緊緊圍繞保市場主體、保產業供應鏈穩定,搶抓政策機遇期,引導更多的信貸資源支持實體經濟。加大建基金、用基金、引基金力度,充分發揮各類產業基金作用,引導投資機構支持先進制造業項目,為先進制造業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持續開展中小企業信用貸。用好用活專項再貸款和支小支農再貸款再貼現、政銀擔、稅融通等政策。持續深入開展“百名行長進千企”行動,推動銀企對接,使信貸投放節奏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適應。鼓勵企業發行債券、票據及各類創新金融工具,運用多種方式引入保險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企業開展資產證券化,拓展融資渠道。

25.完善企業服務體系

加快區企業服務中心建設,引入社會化專業服務機構,運用“蕪湖易企網”線上企業服務平臺,打造感知企業需求、為企紓困解難、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開放型服務體系。加大企業家培訓力度,落實蕪湖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大力弘揚創業精神,宣傳企業家創業故事。開展不同形式的發展競賽活動,激發各類制造業主體活力,形成全民關心參與建設智造名城的良好氛圍。

本政策意見體系內的各項政策與省、市政策內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執行,不重復享受。鼓勵企業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對省、市政策內容相同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則補齊,并按省級獎補資金的20%加計獎勵(其中技改按40%加計獎勵)。同一企業的同一設備、同一項目只能享受其中一項獎補政策,不得重復申報。享受“一事一議”政策的企業和其它經營主體、項目,不享受本政策體系內的其他投資補助類扶持政策。

失信企業及國家產業發展目錄限制和淘汰類產業項目不在本政策意見支持范圍之內。

本政策意見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政策意見實行一年一評估。區政府已出臺的政策與本政策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意見為準。若國家、省出臺新的規定,按國家、省規定執行。本政策意見由區經信局負責解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定县| 横峰县| 星座| 太仆寺旗| 神农架林区| 封丘县| 通海县| 通辽市| 罗源县| 石首市| 都江堰市| 如东县| 乐清市| 即墨市| 电白县| 高安市| 克拉玛依市| 沈阳市| 福安市| 如东县| 阿坝| 云林县| 秭归县| 武汉市| 舟曲县| 铜陵市| 金沙县| 石首市| 土默特左旗| 康乐县| 浦北县| 襄城县| 盘山县| 科技| 比如县| 巨野县| 永吉县| 深州市| 庄浪县| 获嘉县|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