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布《自治區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其中再次提到有關氫能布局。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計劃建成5000套以上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800臺套以上制氫及工業副產氫提純設備、40萬噸以上儲氫設備的生產能力。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在氫能裝備領域,方案提出:“搶抓氫能產業進入市場化臨界點戰略性機遇,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氫能應用場景,強化氫能裝備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電解水制氫裝備、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氫能儲運裝備、氫燃料電池等裝備制造業,實現氫能裝備制造新突破。”
自能源變革之風開始在國內盛行,各省市、地區紛紛進行產業戰略轉型,尤其是傳統能源大省,內蒙古在氫能產業上的布局和建設的確是在“搶抓氫能產業進入市場化臨界點戰略性機遇”。作為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內蒙古一直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發展進步緩慢的困局。發展氫能,可以說是內蒙古產業戰略轉型的重要突破。
2020年11月10日,內蒙古氫能產業發展大會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上,鄂爾多斯市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包頭市政府、烏海市政府簽訂了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戰略合作協議。此前9月,上海官宣“1+6”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其中就包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而在政策上,《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也重點提及氫能產業發展,由此可見,內蒙古發力氫能產業的決心已經成為全省重點。
此外,在氫能產業發展大會上,鄂爾多斯、呼市、包頭、烏海分別與上海、青島等地的22家企業簽訂了氫能產業戰略合作協議。鄂爾多斯市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氫晨、內蒙古治臻、內蒙古嘉資、內蒙古藍能、內蒙古擎動簽訂了氫能產業合作戰略協議。內蒙古上汽中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國科、上海捷氫、德燃(鄂爾多斯市)、江蘇天奇鄂爾多斯市分公司,分別簽訂了氫能產業鏈落地鄂爾多斯合作戰略協議。
目前,僅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就已投入運行30輛氫能重卡、建成撬裝式加氫站2座。鄂爾多斯市先試先行,氫能項目和企業加速落地。今年10月,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與內蒙古捷氫科技有限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奠基,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
1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支持資金近一千萬元。此項目研究意義重大,不僅是“科技興蒙”的重要體現,更是助力“氫進萬家”行動的重要舉措。建設純氫與摻氫管道需要攻克極高的技術難題,內蒙古大力推動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是對氫能產業的重視,更是加速產業轉型的體現。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8月以來,已披露的氫能項目投資總額達到900億,其中內蒙古氫能項目投資金額約為400億,占全國總投資的近一半。而《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中也提到了三年內全省氫能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00億元,雄心可見一斑。
內蒙古計劃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讓氫能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初步形成。彼時,氫能將取代煤炭成為內蒙古的經濟支柱,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
7月15日,內蒙古能源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內蒙古自治區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2021-2023年氫能產業發展試驗示范階段。綠氫制取能力達到1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有效利用,培育引進5-1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60座,礦山、物流、公交等領域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形成一定規模,達到38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取得突破。氫制取、氫儲運、氫加注、氫應用等產業鏈基本形成。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
2024-2025年氫能產業發展加速推進。綠氫制取能力達到50萬噸/年,努力實現工業副產氫應用盡用,培育引進15-2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100座,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等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高效氫氣制取、燃料電池電堆、儲氫原材料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計劃建成5000套以上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800臺套以上制氫及工業副產氫提純設備、40萬噸以上儲氫設備的生產能力。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
在氫能裝備領域,方案提出:“搶抓氫能產業進入市場化臨界點戰略性機遇,依托豐富的能源資源和氫能應用場景,強化氫能裝備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電解水制氫裝備、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氫能儲運裝備、氫燃料電池等裝備制造業,實現氫能裝備制造新突破。”
自能源變革之風開始在國內盛行,各省市、地區紛紛進行產業戰略轉型,尤其是傳統能源大省,內蒙古在氫能產業上的布局和建設的確是在“搶抓氫能產業進入市場化臨界點戰略性機遇”。作為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內蒙古一直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發展進步緩慢的困局。發展氫能,可以說是內蒙古產業戰略轉型的重要突破。
2020年11月10日,內蒙古氫能產業發展大會在鄂爾多斯市召開。會上,鄂爾多斯市政府、呼和浩特市政府、包頭市政府、烏海市政府簽訂了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戰略合作協議。此前9月,上海官宣“1+6”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其中就包括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而在政策上,《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也重點提及氫能產業發展,由此可見,內蒙古發力氫能產業的決心已經成為全省重點。
此外,在氫能產業發展大會上,鄂爾多斯、呼市、包頭、烏海分別與上海、青島等地的22家企業簽訂了氫能產業戰略合作協議。鄂爾多斯市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氫晨、內蒙古治臻、內蒙古嘉資、內蒙古藍能、內蒙古擎動簽訂了氫能產業合作戰略協議。內蒙古上汽中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與鄂爾多斯市國科、上海捷氫、德燃(鄂爾多斯市)、江蘇天奇鄂爾多斯市分公司,分別簽訂了氫能產業鏈落地鄂爾多斯合作戰略協議。
目前,僅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就已投入運行30輛氫能重卡、建成撬裝式加氫站2座。鄂爾多斯市先試先行,氫能項目和企業加速落地。今年10月,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與內蒙古捷氫科技有限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奠基,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產業鏈項目正式啟動。
1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財政支持資金近一千萬元。此項目研究意義重大,不僅是“科技興蒙”的重要體現,更是助力“氫進萬家”行動的重要舉措。建設純氫與摻氫管道需要攻克極高的技術難題,內蒙古大力推動該項目的實施不僅是對氫能產業的重視,更是加速產業轉型的體現。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8月以來,已披露的氫能項目投資總額達到900億,其中內蒙古氫能項目投資金額約為400億,占全國總投資的近一半。而《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中也提到了三年內全省氫能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00億元,雄心可見一斑。
內蒙古計劃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讓氫能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初步形成。彼時,氫能將取代煤炭成為內蒙古的經濟支柱,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
7月15日,內蒙古能源局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征求意見稿)《內蒙古自治區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2021-2023年氫能產業發展試驗示范階段。綠氫制取能力達到1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有效利用,培育引進5-1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60座,礦山、物流、公交等領域的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形成一定規模,達到38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取得突破。氫制取、氫儲運、氫加注、氫應用等產業鏈基本形成。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
2024-2025年氫能產業發展加速推進。綠氫制取能力達到50萬噸/年,努力實現工業副產氫應用盡用,培育引進15-20家氫能相關核心企業,建成加氫站100座,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以上,氫能在冶金、化工等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高效氫氣制取、燃料電池電堆、儲氫原材料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