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與保定天威集團的合作儀式將會在8月16日舉行,這意味著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入主保定天威集團已只差一步。”8月9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上述人士續稱,“8月16日簽署的將只是合作協議,確定雙方合作的意向,但具體操作的方式,是增資擴股還是采取別的方式進行,雙方還將繼續磋商,預計9月份才會正式公布。”
“兵裝集團所擁有的資金實力、人才優勢和政策優勢正是天威集團現階段所急需的資源。”東方證券分析師鄒慧說,“而通過將天威集團納入旗下,兵裝集團將一躍占據中國新能源領域的制高點。”
事實上,兵裝集團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野心并不至于收購天威集團。
根據兵裝集團在今年5月與河北省發改委、保定市政府簽訂的《建立“保定中國電谷”建設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兵裝集團將重點發展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等產業,并將“保定中國電谷”作為該集團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基地。
顯然,在一系列大動作之后,兵裝集團幾乎將穩坐上國內新能源產業的頭號交椅。
聯姻兵裝集團
作為央企,兵裝集團資產總額超過千億元,現擁有研發、生產、貿易企業50余家,并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生產基地和營銷機構,在軍品、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光電產業上具有突出優勢。根據兵器裝備集團的“十一五”規劃,2009年該集團經濟總量將超過1500億元,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集團。目前,兵裝集團正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而收入天威集團將幫助其在這一領域的迅速擴張。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明確表示,央企主業必須要做到行業前三名。在納入保定天威后,兵裝集團無疑將成為變壓器行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領導者。
“目前,天威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已形成‘垂直整合’的產業優勢。除了輸變電設備、電線電纜、太陽能等產業外,去年年底還組建了一個風電設備制造公司。”8月9日,天威集團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未來幾年,新能源會與輸變電設備一起成為天威保變(行情,資訊)平行的兩大主業,而新能源的產值最終會超過輸變電。”
資料顯示,天威集團現擁有12個控股(或全資)子公司,總資產60億元。該集團主要產品為電力變壓器和太陽能光伏電池,已形成硅片95MW、電池片60MW、電池組件100MW的生產能力,是國內唯一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太陽能企業。
“天威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前景雖好,但由于缺乏資金等原因,走完全依賴自身發展的道路正遭遇瓶頸,這從天威英利產能擴建的曲折過程可見一斑。”一位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以天威集團的情況,選擇大型央企作為聯姻對象,可以說是在情理之中。
作為與尚德并駕齊驅的太陽能龍頭企業,天威英利因資金瓶頸,500MW三期產能擴建工程一拖再拖,由2006年一直拖到2007年才開始開工建設第一條100MW生產線。
2007年6月,天威英利最終登陸紐交所,融資3.19億美元,募得了三期擴產所需的資金。
然而,天威集團卻為此付出了較大代價,不僅放棄了原本所掌握的控股權,并且所持有的股份還將面臨進一步的稀釋風險。
助力“中國電谷”
事實上,兵裝集團與天威集團的聯姻早有征兆。
早在今年5月26日,兵裝集團便與河北省發改委、保定市政府簽訂了《建立“保定中國電谷”建設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
《協議》規定,三方將共同推進“保定中國電谷”建設。合作初期,重點發展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和輸變電設備等產業。兵裝集團將把“保定中國電谷”作為集團公司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基地,今后公司投資的有關新能源設備的項目,將優先放在“保定中國電谷”內建設。同時,“保定中國電谷”將優先向兵裝集團推薦優質項目,特別是風電、光電產業鏈的高端項目,供兵裝集團選擇投資。
7月16日,兵裝集團副總經理尹家緒在公開場合表示,“兵裝集團之所以對保定新能源產業發展感興趣,提出參與打造“保定中國電谷”的戰略構想,是因為中國電谷這個概念創意新、站位高。新能源產業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和國家產業政策。目前,國際上新能源產業發展很快,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大干快干。”
而天威集團則是“保定中國電谷”的領頭羊。
2006年,天威保變的銷售收入是80多億元,新能源產業占四分之一。而今年,其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到200兆瓦,明年更將達到600兆瓦,成為國內第一。根據規劃,至2008年,天威保變的總產值將超過250億元,占“中國電谷”總產值的二分之一。
保定市市長于群在介紹“保定中國電谷”時表示,“保定中國電谷”的目標是在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