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電建華東勘探設計院測算,以8%收益率反推電價,目前沿海各省市距離“平價”尚有0.06-0.49元/kWh差距。
以業界比較看好的江蘇等區域為例,按江蘇7.0-8.0m/s平均風速、2800-3500h等效滿負荷小時數、16000元/kW平均造價水平、8%資本金反推,得出電價0.5255-0.6568元/kWh,與當地標桿煤電價格0.391元/kWh相比,高出0.13-0.27元/kWh度。
一邊是電價腰斬在即,一邊是還未降下來的度電成本,如何平穩過渡成了海上風電即將面臨的“生死大考”。
共識:產業鏈協同降本
“未來3年會很困難,但我們也無需悲觀。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最大市場,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龐大產業。平價時代初期,招標少、訂單少是短期現象,伴隨著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海上風電規劃的逐步落地,‘十四五’平均每年增長300萬千瓦甚至以上都極具可能性。”金風科技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院院長翟恩地表示,“困難期也是技術進步沉淀期”。
在困難期/沉淀期,如何盡快提升技術、實現降本目標,才是這個市場真正需要面對的情緒。
而按照遠景能源海上產品線總經理謝德奎舉出的理論模型,在未來2-3年中,為了實現平價,需要降低30%投資成本(風機降本、支撐結構降本、海上送出降本、施工安裝降本)、降低金融成本(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年限、合理收益率)、提升15%發電量(提高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提升風機可靠性、智能化、30年壽命)、規模化開發(前期費用減少60%、海上送出優化20%、運維費用降低20%)。
在降本的迫切倒逼下,為了更高效實現以上目標,翟恩地建議,關于行業共性的問題,還是建議行業合在一起來攻克。其表示,市場競爭下,各家手握各自核心技術是正常的。但是在新的考題面前,需要新的解題思路。不管是國家立項的方式還是通過行業協會幾家企業合作,最重要的是,聯合形成一些創新。要對比歐洲,看和對方比還有什么差距。
謝德奎也贊成產業鏈協同的重要性:“以整機商提高發電量為例,當我們需要增大掃風面積的時候,葉片的重量和長度就特別關鍵了。這時候吊裝能跟上嗎?對我們來說,如何在增大掃風面積的同時兼顧海工工程,還把載荷常規的指數兩次方、三次方關系轉化為一次方關系,這是見真功夫的,這是行業未來面對的挑戰。需要我們協同作戰,共渡難關。”
警惕:3年平價尚虛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無需悲觀,但是也沒有那么樂觀。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海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吳改強調,我們通常所說的海上風電距離平價還有3年,事實上有個前提:在這3年里,我們所有產業鏈沒有一家或一個環節倒下。但凡這個環節里有一家萎縮掉了,整個產業鏈就撐不起來。三年的平價等待是需要一定量去支撐的。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也表示,未來3年將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關鍵3年。在這3年中,海上風電一定要保持一定數量的裝機規模(幾百萬/年)。如果在這3年里,新增裝機出現斷崖式下降,那么這個產業真的就是半途而廢,提前夭折。
為了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形成市場拉動,確保技術進步持續下去,秦海巖稱,目前,海上風電仍需政府提供適當的支持。
秦海巖呼吁,希望中央和沿海省份能夠出臺扶持政策,助推海上風電在未來3年內順利過渡到平價上網,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堅持集中連片開發,單體規模應不低于100萬千瓦。二是海上升壓站和海底電纜等送出工程由電網投資,成本納入輸配電價。三是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重點產品與項目創新開發,促使行業實現跨越式創新。四是成立海上風電發展促進基金,推動項目長期貸款利率降至3%以下。五是調整對央企投資收益率的考核要求,如降到6%或更低。
明陽智能高級副總裁金云山提倡,在這邁向真正平價的3年中,可以盡快推進不同省份的試驗示范項目,為中國海上風電平價發展提供樣本。鼓勵有擔當的企業,先行先試“殺出一條血路”!
以業界比較看好的江蘇等區域為例,按江蘇7.0-8.0m/s平均風速、2800-3500h等效滿負荷小時數、16000元/kW平均造價水平、8%資本金反推,得出電價0.5255-0.6568元/kWh,與當地標桿煤電價格0.391元/kWh相比,高出0.13-0.27元/kWh度。
一邊是電價腰斬在即,一邊是還未降下來的度電成本,如何平穩過渡成了海上風電即將面臨的“生死大考”。
共識:產業鏈協同降本
“未來3年會很困難,但我們也無需悲觀。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最大市場,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龐大產業。平價時代初期,招標少、訂單少是短期現象,伴隨著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海上風電規劃的逐步落地,‘十四五’平均每年增長300萬千瓦甚至以上都極具可能性。”金風科技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院院長翟恩地表示,“困難期也是技術進步沉淀期”。
在困難期/沉淀期,如何盡快提升技術、實現降本目標,才是這個市場真正需要面對的情緒。
而按照遠景能源海上產品線總經理謝德奎舉出的理論模型,在未來2-3年中,為了實現平價,需要降低30%投資成本(風機降本、支撐結構降本、海上送出降本、施工安裝降本)、降低金融成本(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年限、合理收益率)、提升15%發電量(提高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提升風機可靠性、智能化、30年壽命)、規模化開發(前期費用減少60%、海上送出優化20%、運維費用降低20%)。

在降本的迫切倒逼下,為了更高效實現以上目標,翟恩地建議,關于行業共性的問題,還是建議行業合在一起來攻克。其表示,市場競爭下,各家手握各自核心技術是正常的。但是在新的考題面前,需要新的解題思路。不管是國家立項的方式還是通過行業協會幾家企業合作,最重要的是,聯合形成一些創新。要對比歐洲,看和對方比還有什么差距。
謝德奎也贊成產業鏈協同的重要性:“以整機商提高發電量為例,當我們需要增大掃風面積的時候,葉片的重量和長度就特別關鍵了。這時候吊裝能跟上嗎?對我們來說,如何在增大掃風面積的同時兼顧海工工程,還把載荷常規的指數兩次方、三次方關系轉化為一次方關系,這是見真功夫的,這是行業未來面對的挑戰。需要我們協同作戰,共渡難關。”
警惕:3年平價尚虛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無需悲觀,但是也沒有那么樂觀。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海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吳改強調,我們通常所說的海上風電距離平價還有3年,事實上有個前提:在這3年里,我們所有產業鏈沒有一家或一個環節倒下。但凡這個環節里有一家萎縮掉了,整個產業鏈就撐不起來。三年的平價等待是需要一定量去支撐的。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也表示,未來3年將是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關鍵3年。在這3年中,海上風電一定要保持一定數量的裝機規模(幾百萬/年)。如果在這3年里,新增裝機出現斷崖式下降,那么這個產業真的就是半途而廢,提前夭折。
為了保持一定的開發規模,形成市場拉動,確保技術進步持續下去,秦海巖稱,目前,海上風電仍需政府提供適當的支持。
秦海巖呼吁,希望中央和沿海省份能夠出臺扶持政策,助推海上風電在未來3年內順利過渡到平價上網,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堅持集中連片開發,單體規模應不低于100萬千瓦。二是海上升壓站和海底電纜等送出工程由電網投資,成本納入輸配電價。三是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重點產品與項目創新開發,促使行業實現跨越式創新。四是成立海上風電發展促進基金,推動項目長期貸款利率降至3%以下。五是調整對央企投資收益率的考核要求,如降到6%或更低。
明陽智能高級副總裁金云山提倡,在這邁向真正平價的3年中,可以盡快推進不同省份的試驗示范項目,為中國海上風電平價發展提供樣本。鼓勵有擔當的企業,先行先試“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