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之局:光伏大佬紛紛踏足氫能
7月8日,隆基股份市值繼年初達到四千億后突破五千億大關。同日晚,隆基發布《擬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投資成立合伙企業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稱,合伙企業主要目的是作為員工持股平臺,持有隆基創投控股子公司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基氫能)的股權。今年3月底,隆基氫能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親自擔任隆基氫能董事長、總經理。
6月18日,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陽光電源(300274)100%控股。2019年7月下旬,陽光電源在山西晉中榆社縣簽訂了一個300MW光伏和50MW制氫綜合示范項目,這是陽光電源簽訂的第一個光伏制氫項目。今年3月,陽光電源聯合中科院大化所等推出PEM制氫電解槽。陽光電源表示,基于對風光電力的理解和客戶緊密合作的前提,這款電解槽更適用多種制氫應用模式,適配風光儲網能量接入,為未來風光進一步破除消納障礙提供示范。
1月初,中石化與協鑫集團、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4家光伏企業進行視頻對話,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探討。中石化表示,將與4家企業開展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充分發揮中石化在氫能產業鏈上的優勢,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
種種跡象表明,光伏制氫已經成為國內新能源企業進軍氫能首選之路。企業大佬此舉不僅是借由公司本身在光伏領域的資源和實力轉換能源結構,加速市場胚胎發育成熟,更是解決了我國光伏產業的市場消納問題,為我國能源市場的整體結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能源戰略:光伏制氫的必要性
光伏制氫即太陽能制氫,其基本原理是先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然后將水電解得到氫氣和氧氣。光伏制氫主要利用光伏發電系統所發直流電直接供應制氫站制氫用電,其技術路線涉及到固體氧化物電解槽制氫、堿性電解槽制氫、聚合物薄膜電解槽制氫等。光伏制氫具有清潔無污染、成本低、轉換效率高、儲能效用巨大、可平抑光伏發電不穩定性等優勢,近年來,隨著環保監管日益嚴格,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為我國光伏制氫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482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60%。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達70GW-90GW。裝機量的不斷攀升,意味著解決光伏消納問題迫在眉睫,在眾多制氫途徑中,光伏制氫的前景和市場正成為各大光伏巨頭的瞄準點。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制氫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就目前我國的能源布局來看,國內可再生能源的主角是電網,曾有專家提出,借助電網系統,運氫和輸氫的一大難題有望解決。而當光伏電價達到0.35元一度電時,光伏制氫的優勢就充分顯示出來了。
項目落地:新興業態的光明前景
“光伏+氫能”的突出優勢是低成本和零碳排,這種特性使得光伏制氫可以用于生產綠色的低碳能源。此外,光伏發電制氫還可以向傳統化工領域提供綠氫來替代傳統的灰氫。想要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應用,還需要多方助力。
4月13日,中國石化與隆基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以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為指引,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全方位協同,在光伏+綠氫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開拓清潔能源應用市場。
4月20日,由寶豐能源實施的“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投產。該項目包括2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置和產能為每小時2萬標方的電解水制氫裝置,為已知全球單場規模最大、單臺產能最大的電解水制氫項目。
6月23日,中國石化與天合光能簽署戰略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將圍繞“2030/2060”雙碳目標,發揮互補優勢,在光伏綠電制氫等方面開展深度協作。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在會談中表示,“光伏發電對中國石化碳達峰碳中和意義重大,同時也是推動灰氫向綠氫轉變的重要方式”。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催生下,我國能源革命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光伏制氫項目的實際落地也在告訴我們,氫能市場正加速完善。在國際市場上,日本、德國、荷蘭等國家的光伏制氫項目已經落地,國內眾多光伏企業紛紛踏足氫能,似乎預示著新能源藍海已經到來。
7月8日,隆基股份市值繼年初達到四千億后突破五千億大關。同日晚,隆基發布《擬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共同投資成立合伙企業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稱,合伙企業主要目的是作為員工持股平臺,持有隆基創投控股子公司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基氫能)的股權。今年3月底,隆基氫能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親自擔任隆基氫能董事長、總經理。
6月18日,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陽光電源(300274)100%控股。2019年7月下旬,陽光電源在山西晉中榆社縣簽訂了一個300MW光伏和50MW制氫綜合示范項目,這是陽光電源簽訂的第一個光伏制氫項目。今年3月,陽光電源聯合中科院大化所等推出PEM制氫電解槽。陽光電源表示,基于對風光電力的理解和客戶緊密合作的前提,這款電解槽更適用多種制氫應用模式,適配風光儲網能量接入,為未來風光進一步破除消納障礙提供示范。
1月初,中石化與協鑫集團、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4家光伏企業進行視頻對話,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探討。中石化表示,將與4家企業開展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充分發揮中石化在氫能產業鏈上的優勢,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
種種跡象表明,光伏制氫已經成為國內新能源企業進軍氫能首選之路。企業大佬此舉不僅是借由公司本身在光伏領域的資源和實力轉換能源結構,加速市場胚胎發育成熟,更是解決了我國光伏產業的市場消納問題,為我國能源市場的整體結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能源戰略:光伏制氫的必要性
光伏制氫即太陽能制氫,其基本原理是先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然后將水電解得到氫氣和氧氣。光伏制氫主要利用光伏發電系統所發直流電直接供應制氫站制氫用電,其技術路線涉及到固體氧化物電解槽制氫、堿性電解槽制氫、聚合物薄膜電解槽制氫等。光伏制氫具有清潔無污染、成本低、轉換效率高、儲能效用巨大、可平抑光伏發電不穩定性等優勢,近年來,隨著環保監管日益嚴格,光伏產業發展迅速,為我國光伏制氫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482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60%。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達70GW-90GW。裝機量的不斷攀升,意味著解決光伏消納問題迫在眉睫,在眾多制氫途徑中,光伏制氫的前景和市場正成為各大光伏巨頭的瞄準點。
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制氫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就目前我國的能源布局來看,國內可再生能源的主角是電網,曾有專家提出,借助電網系統,運氫和輸氫的一大難題有望解決。而當光伏電價達到0.35元一度電時,光伏制氫的優勢就充分顯示出來了。
項目落地:新興業態的光明前景
“光伏+氫能”的突出優勢是低成本和零碳排,這種特性使得光伏制氫可以用于生產綠色的低碳能源。此外,光伏發電制氫還可以向傳統化工領域提供綠氫來替代傳統的灰氫。想要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應用,還需要多方助力。
4月13日,中國石化與隆基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以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為指引,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全方位協同,在光伏+綠氫等領域深度合作,共同開拓清潔能源應用市場。
4月20日,由寶豐能源實施的“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投產。該項目包括2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置和產能為每小時2萬標方的電解水制氫裝置,為已知全球單場規模最大、單臺產能最大的電解水制氫項目。

6月23日,中國石化與天合光能簽署戰略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將圍繞“2030/2060”雙碳目標,發揮互補優勢,在光伏綠電制氫等方面開展深度協作。中石化董事長張玉卓在會談中表示,“光伏發電對中國石化碳達峰碳中和意義重大,同時也是推動灰氫向綠氫轉變的重要方式”。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催生下,我國能源革命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光伏制氫項目的實際落地也在告訴我們,氫能市場正加速完善。在國際市場上,日本、德國、荷蘭等國家的光伏制氫項目已經落地,國內眾多光伏企業紛紛踏足氫能,似乎預示著新能源藍海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