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平價節點前夕,沒有新招標,沒有新訂單,中國海上風電正進入補貼退出后的困難期。未來三年,無疑將是海上風電最困難的時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三年也是中國海上風電技術進步一個重要“沉淀期”。
2021年7月8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辦,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受邀參會,并提出海上風電的平價“困難期”也是寶貴的“沉淀期”,敦促著全產業加大創新與協同,盡快使海上風電穩定過渡到平價時代。
↑第六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
在補貼退出的節點之年,中國海上風電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存量補貼項目的保電價、保吊裝,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吊裝資源,保證這些存量項目按計劃吊裝。二是在新的海上風電項目招標方面,如何盡快度過已經出現的空白期和斷崖期,延續海上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參與論壇對話
直面平價與中國海上風電未來,翟恩地認為:
全力保吊,全面提升海上風電機組吊裝速度和效率。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安裝船預期量是40艘,吊裝總容量預計為900萬千瓦。只有全面提升海上風電機組的吊裝速度與效率,才能按計劃完成吊裝工作,按期實現機組并網。
無需悲觀,“十四五”海上風電年均300萬千瓦裝機極具可能。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最大市場,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龐大產業。平價時代初期,招標少、訂單少是短期現象,伴隨著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海上風電規劃的逐步落地,“十四五”平均每年增長300萬千瓦甚至以上都極具可能性。
產業協同,共促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來臨。首先,整機在風電成本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解決卡脖子技術,加快研發適應平價時代的風機已迫在眉睫,目前國內各整機制造商也均在加快平價風機的開發。其次,工程成本占比海上風電成本也達到三分之一,需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的產業鏈協同。最后,在長期的度電成本方面,應通過降低故障停機頻次、縮短故障處理時間、優化運維活動和資源管理,降低海上風電運維成本。
集中精力,加快國際海上風電先進技術追趕步伐。未來海上風電的資源更多在于深海或者深遠海,在謀求平價的同時,加大漂浮式風機技術等前沿性技術研究同樣勢在必行。中國在漂浮式風機技術上落后于歐洲,預計到2030年,漂浮式風機度電成本可以接近固定式風機,實現小規模商業化運行。
大會同期,在海上風電創新論壇上,金風科技海上工程方向總工程師兼風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寧巧珍做了題為《“雙碳”時代的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的分享;在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論壇上,金風科技海上風機工程及運維技術部主任張竹做了題為《海上風電運維技術的探索》的分享。
2021年7月8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辦,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受邀參會,并提出海上風電的平價“困難期”也是寶貴的“沉淀期”,敦促著全產業加大創新與協同,盡快使海上風電穩定過渡到平價時代。

↑第六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
在補貼退出的節點之年,中國海上風電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存量補貼項目的保電價、保吊裝,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吊裝資源,保證這些存量項目按計劃吊裝。二是在新的海上風電項目招標方面,如何盡快度過已經出現的空白期和斷崖期,延續海上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參與論壇對話
直面平價與中國海上風電未來,翟恩地認為:
全力保吊,全面提升海上風電機組吊裝速度和效率。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安裝船預期量是40艘,吊裝總容量預計為900萬千瓦。只有全面提升海上風電機組的吊裝速度與效率,才能按計劃完成吊裝工作,按期實現機組并網。
無需悲觀,“十四五”海上風電年均300萬千瓦裝機極具可能。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最大市場,成長為一個萬億級的龐大產業。平價時代初期,招標少、訂單少是短期現象,伴隨著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省份海上風電規劃的逐步落地,“十四五”平均每年增長300萬千瓦甚至以上都極具可能性。
產業協同,共促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來臨。首先,整機在風電成本中占比超過三分之一,解決卡脖子技術,加快研發適應平價時代的風機已迫在眉睫,目前國內各整機制造商也均在加快平價風機的開發。其次,工程成本占比海上風電成本也達到三分之一,需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工程建設的產業鏈協同。最后,在長期的度電成本方面,應通過降低故障停機頻次、縮短故障處理時間、優化運維活動和資源管理,降低海上風電運維成本。
集中精力,加快國際海上風電先進技術追趕步伐。未來海上風電的資源更多在于深海或者深遠海,在謀求平價的同時,加大漂浮式風機技術等前沿性技術研究同樣勢在必行。中國在漂浮式風機技術上落后于歐洲,預計到2030年,漂浮式風機度電成本可以接近固定式風機,實現小規模商業化運行。
大會同期,在海上風電創新論壇上,金風科技海上工程方向總工程師兼風電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寧巧珍做了題為《“雙碳”時代的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的分享;在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風險管控論壇上,金風科技海上風機工程及運維技術部主任張竹做了題為《海上風電運維技術的探索》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