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晶澳科技發布公告,與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特能源”)及上饒市晶科能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能源”)簽署增資擴股協議,對新特能源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新特”)增資擴股,并以內蒙古新特為主體,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多晶硅是光伏產業上游的核心原材料,目前國內產能大約有42萬噸。在‘雙碳’背景下,光伏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對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必將隨之擴大,因此三家公司聯手增資硅料生產企業,是在完善光伏產業鏈的布局,提高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
光伏行業快速發展
硅料價格大幅上漲
近年來,隨著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積極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促進光伏行業持續降本提效,光伏組件價格總體趨于持續下降趨勢。
隨著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疊加“碳中和”目標的積極政策影響,光伏行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然而,價格急劇上漲的硅料卻不斷沖擊著剛進入平價之年的光伏產業,光伏行業再次迎來供應鏈的嚴峻挑戰。
6月9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會議主要討論今年以來光伏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產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會議指出,從年初至今光伏硅料的價格上漲超150%、硅片上漲接近60%、電池片上漲4%、組件上漲8%。
光大證券表示,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意在緩解前期上漲趨勢過快的硅料價格,一方面可以平穩下游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壓力從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2021年的新增裝機量預期,保障產業鏈共同發展。
根據PVInfolink數據顯示,今年光伏全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普遍升高,但各環節價格漲幅差距較大。興業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預計2021年底名義產能將會達到71.7萬噸,有效產能合計170GW。硅料新增產能有限,價格將全年強勢。
組件企業聯手入局硅料
保障原材料長期穩定供應
在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晶澳科技與新特能源、晶科能源協商一致,決定對內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資擴股。三方簽訂了《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項目暨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
公告顯示,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新型工業園區山格架化工園區,項目總投資87.99億元。而負責投資建設的內蒙古新特成立于2021年2月9日,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硅及相關高純材料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多晶硅生產相關的化工副產物的生產及銷售等,為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而設立的項目公司。
協議顯示,新特能源對內蒙古新特增資28.1億元,晶科能源增資3.15億元,晶澳科技增資3.15億元。增資完成后,內蒙古硅材料公司注冊資本由6000萬元變更為35億元,新特能源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權,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別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家公司聯手,可以從三個方面應對行業風險:其一,全產業鏈企業可以降低各環節成本,減少供應鏈摩擦;其二,全產業鏈企業可以對抗周期因素,光伏產業從補貼向市場激勵的過程中,各環節可以對沖風險,互為依托;其三,全產業鏈的光伏企業可以更好的拓展技術,品質更加穩定。”
作為協議簽署方之一的晶澳科技表示,按照公司新建的一體化產能項目建設進展,預計到2021年底,公司組件產能將超過40GW,硅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左右。根據公司對未來產能的規劃,后續將會繼續擴大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產能優勢。本次對外投資,參股多晶硅生產項目,有利于保障公司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應,符合公司未來經營發展規劃。
胡麒牧表示,目前國內多晶硅產能無法滿足光伏行業發展,每年要進口10萬噸左右。在需求預期和現實的價格上漲雙重作用下,光伏企業有很強的動力通過縱向一體化來增強對原材料供應風險的抵御能力,通過布局上游原材料來實現保供穩價。另外,此次晶澳科技布局的是高純度多晶硅項目,這是考慮了產業升級因素,以及未來上游產業可能出現的產能相對過剩而做出的決策。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多晶硅是光伏產業上游的核心原材料,目前國內產能大約有42萬噸。在‘雙碳’背景下,光伏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對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必將隨之擴大,因此三家公司聯手增資硅料生產企業,是在完善光伏產業鏈的布局,提高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
光伏行業快速發展
硅料價格大幅上漲
近年來,隨著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積極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促進光伏行業持續降本提效,光伏組件價格總體趨于持續下降趨勢。
隨著光伏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疊加“碳中和”目標的積極政策影響,光伏行業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然而,價格急劇上漲的硅料卻不斷沖擊著剛進入平價之年的光伏產業,光伏行業再次迎來供應鏈的嚴峻挑戰。
6月9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會議主要討論今年以來光伏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產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會議指出,從年初至今光伏硅料的價格上漲超150%、硅片上漲接近60%、電池片上漲4%、組件上漲8%。
光大證券表示,光伏行業熱點難點問題座談會意在緩解前期上漲趨勢過快的硅料價格,一方面可以平穩下游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壓力從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2021年的新增裝機量預期,保障產業鏈共同發展。
根據PVInfolink數據顯示,今年光伏全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普遍升高,但各環節價格漲幅差距較大。興業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預計2021年底名義產能將會達到71.7萬噸,有效產能合計170GW。硅料新增產能有限,價格將全年強勢。
組件企業聯手入局硅料
保障原材料長期穩定供應
在硅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晶澳科技與新特能源、晶科能源協商一致,決定對內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資擴股。三方簽訂了《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項目暨內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
公告顯示,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新型工業園區山格架化工園區,項目總投資87.99億元。而負責投資建設的內蒙古新特成立于2021年2月9日,注冊資本6000萬元人民幣,主營業務包括硅及相關高純材料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多晶硅生產相關的化工副產物的生產及銷售等,為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建設項目而設立的項目公司。
協議顯示,新特能源對內蒙古新特增資28.1億元,晶科能源增資3.15億元,晶澳科技增資3.15億元。增資完成后,內蒙古硅材料公司注冊資本由6000萬元變更為35億元,新特能源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權,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別持有內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家公司聯手,可以從三個方面應對行業風險:其一,全產業鏈企業可以降低各環節成本,減少供應鏈摩擦;其二,全產業鏈企業可以對抗周期因素,光伏產業從補貼向市場激勵的過程中,各環節可以對沖風險,互為依托;其三,全產業鏈的光伏企業可以更好的拓展技術,品質更加穩定。”
作為協議簽署方之一的晶澳科技表示,按照公司新建的一體化產能項目建設進展,預計到2021年底,公司組件產能將超過40GW,硅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左右。根據公司對未來產能的規劃,后續將會繼續擴大硅片、電池及組件的產能優勢。本次對外投資,參股多晶硅生產項目,有利于保障公司原材料的長期穩定供應,符合公司未來經營發展規劃。
胡麒牧表示,目前國內多晶硅產能無法滿足光伏行業發展,每年要進口10萬噸左右。在需求預期和現實的價格上漲雙重作用下,光伏企業有很強的動力通過縱向一體化來增強對原材料供應風險的抵御能力,通過布局上游原材料來實現保供穩價。另外,此次晶澳科技布局的是高純度多晶硅項目,這是考慮了產業升級因素,以及未來上游產業可能出現的產能相對過剩而做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