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現在不少企業在宣傳上都聲稱自家產品已達到L4級自動駕駛,甚至完全自動駕駛也即將實現。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認為,這只是汽車企業的一面之辭。
根據SAE(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的分級,L4級自動駕駛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幾乎所有的操控,人類駕駛員只需在極少數情況下進行接管;L5級則是完全自動駕駛,在所有道路場景中,均由系統完成駕駛操作。當前,就算是在自動駕駛方面技術領先的特斯拉,也只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其Autopilot輔助駕駛技術可控制車輛的速度,實現自動轉向、變道,但仍需駕駛員時刻注意,必要時取回車輛控制權。2020年10月,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的Autopilot更新Beta版開始向一些用戶推出,據特斯拉官網介紹,FSD能夠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功能。但是,從Beta測試用戶放出的視頻可以看出,特斯拉宣稱的“全自動駕駛”功能存在諸多漏洞,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駕駛員”,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根據前不久曝出的特斯拉法律顧問向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提交的備忘錄,特斯拉FSD“在城市街道中輔助自動駕駛”的能力仍處于L2級別。
顯然,特斯拉夸大了自家產品的自動駕駛功能,而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并不在少數。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也是如此。比如,今年4月上市的威馬W6,就宣稱已達到L4級別無人駕駛、可實現SOA技術應用。威馬W6之所以敢高調宣傳,無外乎其擁有的配置:高通SA8155芯片,其算力提升8.5倍、圖像處理能力提升20倍,在3D圖像和特效處理等方面獲長足進步;傳感器方面,5個77GHz毫米波雷達、2個高清前視攝像頭、4個高清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高效協同。此外,威馬W6還搭載新的Living Pilot 3.0智行輔助系統,提供20項駕駛輔助配置。不過,即便配置如此豐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L4級別自動駕駛,只是實現了自主泊車而已,距離真正的上路行駛還很遙遠。
筆者認為,對于自動駕駛功能的夸大宣傳,會誤導消費者作出錯誤的選擇,進而引發交通事故。這方面特斯拉已經有血淋淋的教訓。早在2016年,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過一起特斯拉追尾事故,遇難者家屬將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公司起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希望通過該案讓公眾知道其自動駕駛技術有缺陷,希望特斯拉在產品營銷過程中不要把“自動駕駛”作為吸引年輕人的賣點。在大量證據面前,特斯拉終于承認車輛在事發時處于自動駕駛狀態,此后將“自動駕駛”改稱為“自動輔助駕駛”。同樣,美國發生的多起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均是由于駕駛者輕信特斯拉的產品已實現了完全自動駕駛,從而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放松了警惕,甚至放棄了對車輛的操控權。
不可否認,汽車企業特別是新造車勢力在科技領域的創新精神值得點贊,但為了吸引用戶,對產品性能夸大其辭,就不可取了。在宣傳營銷上,對待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需要保有敬畏心。俗話說得好,做事先做人,對企業而言,同樣如此。
其實,企業這種浮夸的做法,也是害人害己。當受害的消費者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身權益時,最后認錯賠償的還是企業,并會極大地損害企業和品牌形象,得不償失。
無論何時,安全是汽車產品不斷進化的首要前提。如果企業在安全問題上耍小聰明,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動駕駛“浮夸風”,真的要不得!
根據SAE(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的分級,L4級自動駕駛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幾乎所有的操控,人類駕駛員只需在極少數情況下進行接管;L5級則是完全自動駕駛,在所有道路場景中,均由系統完成駕駛操作。當前,就算是在自動駕駛方面技術領先的特斯拉,也只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其Autopilot輔助駕駛技術可控制車輛的速度,實現自動轉向、變道,但仍需駕駛員時刻注意,必要時取回車輛控制權。2020年10月,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的Autopilot更新Beta版開始向一些用戶推出,據特斯拉官網介紹,FSD能夠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功能。但是,從Beta測試用戶放出的視頻可以看出,特斯拉宣稱的“全自動駕駛”功能存在諸多漏洞,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駕駛員”,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根據前不久曝出的特斯拉法律顧問向美國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提交的備忘錄,特斯拉FSD“在城市街道中輔助自動駕駛”的能力仍處于L2級別。
顯然,特斯拉夸大了自家產品的自動駕駛功能,而像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并不在少數。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也是如此。比如,今年4月上市的威馬W6,就宣稱已達到L4級別無人駕駛、可實現SOA技術應用。威馬W6之所以敢高調宣傳,無外乎其擁有的配置:高通SA8155芯片,其算力提升8.5倍、圖像處理能力提升20倍,在3D圖像和特效處理等方面獲長足進步;傳感器方面,5個77GHz毫米波雷達、2個高清前視攝像頭、4個高清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高效協同。此外,威馬W6還搭載新的Living Pilot 3.0智行輔助系統,提供20項駕駛輔助配置。不過,即便配置如此豐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L4級別自動駕駛,只是實現了自主泊車而已,距離真正的上路行駛還很遙遠。
筆者認為,對于自動駕駛功能的夸大宣傳,會誤導消費者作出錯誤的選擇,進而引發交通事故。這方面特斯拉已經有血淋淋的教訓。早在2016年,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發生過一起特斯拉追尾事故,遇難者家屬將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公司起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希望通過該案讓公眾知道其自動駕駛技術有缺陷,希望特斯拉在產品營銷過程中不要把“自動駕駛”作為吸引年輕人的賣點。在大量證據面前,特斯拉終于承認車輛在事發時處于自動駕駛狀態,此后將“自動駕駛”改稱為“自動輔助駕駛”。同樣,美國發生的多起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均是由于駕駛者輕信特斯拉的產品已實現了完全自動駕駛,從而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放松了警惕,甚至放棄了對車輛的操控權。
不可否認,汽車企業特別是新造車勢力在科技領域的創新精神值得點贊,但為了吸引用戶,對產品性能夸大其辭,就不可取了。在宣傳營銷上,對待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需要保有敬畏心。俗話說得好,做事先做人,對企業而言,同樣如此。
其實,企業這種浮夸的做法,也是害人害己。當受害的消費者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身權益時,最后認錯賠償的還是企業,并會極大地損害企業和品牌形象,得不償失。
無論何時,安全是汽車產品不斷進化的首要前提。如果企業在安全問題上耍小聰明,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動駕駛“浮夸風”,真的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