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農歷臘月二十九從北京回山東老家,正月初三返京,往返1600公里,全程國家電網充電樁充電。來回路上沒什么車,充電不排隊,免高速費,有時還趕上峰谷電價,一共花了不到400元電費,體驗非常棒!” 近日,一位網友開新能源汽車回老家過年后順利返京,在微博上不住地夸贊。
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假期不少人選擇了就地過年,高速公路上的車少了很多,新能源汽車中途充電也比以往快捷了很多。
與這位網友有相同感受的還有老家是河北保定的盧先生。他表示,今年是他第二年開新能源汽車回老家過年了。在他看來,開著新能源汽車回家的便捷度和舒適度都能達到五顆星。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 車主告別“續航焦慮”
如果仔細觀察北京大街上的車流,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相比前幾年,現在路上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了。據《北京日報》報道,2020年,北京汽車保有量超6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已達40萬輛左右,且數量仍在不斷增長。
不只是限牌的一線城市,在許多不限牌的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數量和充電量也在快速增長。在距離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保定,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到1714.23萬千瓦時,占河北南部地區的45.66%,創歷史新高。
之所以出現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減排優勢。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是“零排放”,在減排方面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此外,隨著我國電源結構的逐步優化和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減排效益已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成效顯著,汽車產銷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等發展目標。
根據公安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492萬輛。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均創歷史新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預測,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80萬輛,同比增長40%。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充電設施、服務模式等一系列配套手段的加速完善就變得無比重要。
為更好地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助力節能減排,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建成覆蓋176個城市的高速公路快速充電網絡,建成包括京滬、京港澳高速等“十縱”,青銀、滬蓉高速等“十橫”及首都環線、杭州灣環線“兩環”的高速快充網絡,覆蓋高速公路近5萬公里。
2020年,隨著“新基建”號角的吹響,4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2020年,公司新增充電樁7.8萬個,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
此外,公司不斷拓展“朋友圈”,與眾多企業攜手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19年,公司與恒大集團合資成立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聚焦社區停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2020年11月,公司與東風汽車集團簽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全力服務湖北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服務和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隨著許多企業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為這些企業建設的充電設施做好并網服務也是公司的重要工作。公司一手抓充電設施的建設,一手抓并網供電服務,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覆蓋全國85%以上公共充電樁, 同時為各類充電樁建設提供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以車聯網平臺為主導、充電樁為基礎,持續提升平臺的開放性和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智慧能源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
“煤改電”助力節能減排 讓山更青水更綠
這個春節,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東馬各莊村的村民們依舊過得舒心愜意——“煤改電”工程讓這個九龍山下的小山村里家家戶戶溫暖如春。
實施“煤改電”前,村民們冬天取暖都是燒火炕。一是臟,煙熏火燎的,家家冒黑煙,一到冬天,村里的人就開始砸煤塊,手上都裂著口子;二是怕煤氣中毒;三是怕火滅了,半夜還得起來添火……村民們說,燒火炕用煤,一冬天下來,煤燒了不少,人受了不少罪,但屋里并不暖和。“現在好了,你看我們屋里多干凈,我什么也不用管,家里也暖和得很。” 村里的高永珍老人樂呵呵地說。
如今,村里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空氣源熱泵。熱泵只需晚上打開就可以了,用谷電,電價還便宜。白天可以關閉,足以保證室內溫度。熱泵不僅可以制熱,還可以制冷。到了夏天,熱泵就變成了空調,一泵二用,非常方便,村民也省去了安裝空調的費用。
“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實施了‘煤改電’,村里再也不冒煙了。村里正在打造‘無煙村’,我們農村也得為首都的節能減排作出貢獻!”東馬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劉路軍說道。
早在2014年,距離東馬各莊村70多公里的北京房山區韓村河村就完成了“煤改電”改造。當年10月,村里原有的22臺燃煤鍋爐被拆除,3座2×6兆瓦電蓄熱鍋爐房建成投運,開始為韓村河村1400多戶居民供熱,每年可為該村節約供暖費100萬元。
韓村河村黨委書記張桂平說,韓村河村一直在著力建設“最美鄉村”,如果一到冬天村里就冒黑煙,這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求是矛盾的。“煤改電”的實施讓韓村河村過上了“無煤生活”,環境更好,讓“最美鄉村”這個稱號更加名副其實。
2017年,在青海省瑪多縣,“煤改電”清潔取暖示范項目工程啟動,標志著黃河源頭第一縣清潔取暖之路開啟。2018年1月,瑪多縣城煤鍋爐改電鍋爐項目全部完成,標志著瑪多縣城全部實現清潔取暖。清潔取暖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堅強電網的支撐。2017年6月,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投資1.21億元,建設瑪多縣“煤改電”清潔取暖配套電網,新建瑪多110千伏變電站1座、改擴建35千伏變電站1座,新增變電容量63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線路4.2千米、10千伏線路16.6千米。
截至目前,公司已全面完成我國北方地區的“煤改電”任務,累計完成1063萬戶,助力節能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
因地制宜多點開花 電能替代領域不斷拓展
2016年9月,我國《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
公司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大力推動長江流域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全力推動船舶污染防治,打造三峽壩區綠色岸電發展試驗區,構建車船一體化綜合運營服務平臺,實現長江流域岸電服務互聯互通,打造廣泛接入、使用便捷、內容豐富的岸電服務生態圈,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岸電運營服務,讓當地居民過上更加清潔、富足和舒適的新生活。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建成岸電設施1203套,實現長江主要港口岸電基本覆蓋。
2月1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在三峽大壩秭歸港,6艘游輪停靠在躉船旁等待過年。躉船上的岸電設備把清潔的電能源源地不斷輸送到船上。
過去,游輪停航期間,游輪的柴油發電機要一直工作,為船提供電源。噪聲大、污染重,還要分人分批值守,機組人員都苦不堪言。今年,一切大不一樣了。一周前,游輪靠港停運,接上了岸電。接通岸電這一周,游輪污水處理、船員生活用電、設備備用供電都沒問題。機組人員當上了“甩手掌柜”。
岸電的投運,讓秭歸港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港口更靜了。不僅如此,周圍居民的生活也更順心了,沿江散步的人越來越多。如今,在三峽核心區,所有游輪已全部用上清潔岸電。港口的船舶燈火通明,卻不再冒黑煙,寧靜的港灣也沒有了昔日的柴油味。
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岸電設施也在不斷升級。在浙江湖州舊館錨泊區安裝的岸電樁已升級為新型智能岸電樁。新型岸電樁自帶內置網聯模塊,能夠直接接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岸電云網平臺,實現岸電樁互聯互通。船戶可提前查詢沿途岸電樁占用情況,及時優化航行路線和停泊計劃,與以往相比更加便利了。
此外,公司各單位根據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煤改電”領域,各單位各顯其能,多點開花,不斷拓展“煤改電”領域。
2018年,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聯手浙江省能源局和浙江省旅游局,合作開展全電景區建設,通過實施“電能替代”提高景區電氣化水平,將傳統景區中的燃煤鍋爐、農家柴灶、燃油公交等改造為電加熱(制冷)、電炊具、電動汽車。2022年,浙江全省4A級以上全電旅游景區比例將超過30%。目前,浙江已啟動多個全電景區建設,覆蓋浙江省所有地市。
在民航機場實施“以電代油”也是公司“電能替代”工作之一。早在2015年,浙江杭州蕭山機場就開始試點“以電代油”項目。該項目可在飛機停靠時用充電設施代替燃油,進而達到電能替代、節能減排的目的。該項目不僅能減少35%左右的能耗,節省上億元燃油費,還可以減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效果十分顯著。
2017年,新疆和田供電公司在和田機場改擴建前期,積極與機場方面溝通協調,最終促成了機場“以電代油”項目的實施。改擴建后的和田機場日均航班達12個班次,按照每架飛機起降一次消耗航油1噸計算,每日可節省航油12噸,相當于五千輛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同時,使用橋載設備比使用APU時運營成本降低約30%。
在工業領域,公司積極推廣電窯爐、電鍋爐4萬余臺。在產茶地區,公司積極倡導茶農“以電代柴”,受到了茶農的熱烈歡迎。
近年來,公司累計實現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7億噸,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成效顯著。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大力拓展“電能替代”領域,推動交通電氣化發展,深挖工業生產窯爐、鍋爐替代潛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力爭公司經營區替代電量達到6000億千瓦時,持續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國網力量。
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假期不少人選擇了就地過年,高速公路上的車少了很多,新能源汽車中途充電也比以往快捷了很多。
與這位網友有相同感受的還有老家是河北保定的盧先生。他表示,今年是他第二年開新能源汽車回老家過年了。在他看來,開著新能源汽車回家的便捷度和舒適度都能達到五顆星。
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 車主告別“續航焦慮”
如果仔細觀察北京大街上的車流,細心的人一定會發現,相比前幾年,現在路上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了。據《北京日報》報道,2020年,北京汽車保有量超6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已達40萬輛左右,且數量仍在不斷增長。
不只是限牌的一線城市,在許多不限牌的二三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數量和充電量也在快速增長。在距離北京150多公里的河北保定,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量達到1714.23萬千瓦時,占河北南部地區的45.66%,創歷史新高。
之所以出現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減排優勢。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是“零排放”,在減排方面無疑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此外,隨著我國電源結構的逐步優化和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減排效益已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成效顯著,汽車產銷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等發展目標。
根據公安部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492萬輛。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均創歷史新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預測,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80萬輛,同比增長40%。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充電設施、服務模式等一系列配套手段的加速完善就變得無比重要。
為更好地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助力節能減排,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建成覆蓋176個城市的高速公路快速充電網絡,建成包括京滬、京港澳高速等“十縱”,青銀、滬蓉高速等“十橫”及首都環線、杭州灣環線“兩環”的高速快充網絡,覆蓋高速公路近5萬公里。
2020年,隨著“新基建”號角的吹響,4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項目集中聯動開工。2020年,公司新增充電樁7.8萬個,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
此外,公司不斷拓展“朋友圈”,與眾多企業攜手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19年,公司與恒大集團合資成立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聚焦社區停車庫車位的智慧充電服務。2020年11月,公司與東風汽車集團簽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全力服務湖北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示范區,服務和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隨著許多企業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的建設,為這些企業建設的充電設施做好并網服務也是公司的重要工作。公司一手抓充電設施的建設,一手抓并網供電服務,打造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覆蓋全國85%以上公共充電樁, 同時為各類充電樁建設提供省力、省時、省錢“三省”服務,以車聯網平臺為主導、充電樁為基礎,持續提升平臺的開放性和公共服務能力,促進智慧能源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
“煤改電”助力節能減排 讓山更青水更綠
這個春節,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東馬各莊村的村民們依舊過得舒心愜意——“煤改電”工程讓這個九龍山下的小山村里家家戶戶溫暖如春。
實施“煤改電”前,村民們冬天取暖都是燒火炕。一是臟,煙熏火燎的,家家冒黑煙,一到冬天,村里的人就開始砸煤塊,手上都裂著口子;二是怕煤氣中毒;三是怕火滅了,半夜還得起來添火……村民們說,燒火炕用煤,一冬天下來,煤燒了不少,人受了不少罪,但屋里并不暖和。“現在好了,你看我們屋里多干凈,我什么也不用管,家里也暖和得很。” 村里的高永珍老人樂呵呵地說。
如今,村里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空氣源熱泵。熱泵只需晚上打開就可以了,用谷電,電價還便宜。白天可以關閉,足以保證室內溫度。熱泵不僅可以制熱,還可以制冷。到了夏天,熱泵就變成了空調,一泵二用,非常方便,村民也省去了安裝空調的費用。
“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實施了‘煤改電’,村里再也不冒煙了。村里正在打造‘無煙村’,我們農村也得為首都的節能減排作出貢獻!”東馬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劉路軍說道。
早在2014年,距離東馬各莊村70多公里的北京房山區韓村河村就完成了“煤改電”改造。當年10月,村里原有的22臺燃煤鍋爐被拆除,3座2×6兆瓦電蓄熱鍋爐房建成投運,開始為韓村河村1400多戶居民供熱,每年可為該村節約供暖費100萬元。
韓村河村黨委書記張桂平說,韓村河村一直在著力建設“最美鄉村”,如果一到冬天村里就冒黑煙,這和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求是矛盾的。“煤改電”的實施讓韓村河村過上了“無煤生活”,環境更好,讓“最美鄉村”這個稱號更加名副其實。
2017年,在青海省瑪多縣,“煤改電”清潔取暖示范項目工程啟動,標志著黃河源頭第一縣清潔取暖之路開啟。2018年1月,瑪多縣城煤鍋爐改電鍋爐項目全部完成,標志著瑪多縣城全部實現清潔取暖。清潔取暖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堅強電網的支撐。2017年6月,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投資1.21億元,建設瑪多縣“煤改電”清潔取暖配套電網,新建瑪多110千伏變電站1座、改擴建35千伏變電站1座,新增變電容量63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線路4.2千米、10千伏線路16.6千米。
截至目前,公司已全面完成我國北方地區的“煤改電”任務,累計完成1063萬戶,助力節能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
因地制宜多點開花 電能替代領域不斷拓展
2016年9月,我國《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
公司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大力推動長江流域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全力推動船舶污染防治,打造三峽壩區綠色岸電發展試驗區,構建車船一體化綜合運營服務平臺,實現長江流域岸電服務互聯互通,打造廣泛接入、使用便捷、內容豐富的岸電服務生態圈,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岸電運營服務,讓當地居民過上更加清潔、富足和舒適的新生活。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建成岸電設施1203套,實現長江主要港口岸電基本覆蓋。
2月1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在三峽大壩秭歸港,6艘游輪停靠在躉船旁等待過年。躉船上的岸電設備把清潔的電能源源地不斷輸送到船上。
過去,游輪停航期間,游輪的柴油發電機要一直工作,為船提供電源。噪聲大、污染重,還要分人分批值守,機組人員都苦不堪言。今年,一切大不一樣了。一周前,游輪靠港停運,接上了岸電。接通岸電這一周,游輪污水處理、船員生活用電、設備備用供電都沒問題。機組人員當上了“甩手掌柜”。
岸電的投運,讓秭歸港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港口更靜了。不僅如此,周圍居民的生活也更順心了,沿江散步的人越來越多。如今,在三峽核心區,所有游輪已全部用上清潔岸電。港口的船舶燈火通明,卻不再冒黑煙,寧靜的港灣也沒有了昔日的柴油味。
此外,隨著技術的進步,岸電設施也在不斷升級。在浙江湖州舊館錨泊區安裝的岸電樁已升級為新型智能岸電樁。新型岸電樁自帶內置網聯模塊,能夠直接接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岸電云網平臺,實現岸電樁互聯互通。船戶可提前查詢沿途岸電樁占用情況,及時優化航行路線和停泊計劃,與以往相比更加便利了。
此外,公司各單位根據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煤改電”領域,各單位各顯其能,多點開花,不斷拓展“煤改電”領域。
2018年,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聯手浙江省能源局和浙江省旅游局,合作開展全電景區建設,通過實施“電能替代”提高景區電氣化水平,將傳統景區中的燃煤鍋爐、農家柴灶、燃油公交等改造為電加熱(制冷)、電炊具、電動汽車。2022年,浙江全省4A級以上全電旅游景區比例將超過30%。目前,浙江已啟動多個全電景區建設,覆蓋浙江省所有地市。
在民航機場實施“以電代油”也是公司“電能替代”工作之一。早在2015年,浙江杭州蕭山機場就開始試點“以電代油”項目。該項目可在飛機停靠時用充電設施代替燃油,進而達到電能替代、節能減排的目的。該項目不僅能減少35%左右的能耗,節省上億元燃油費,還可以減少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效果十分顯著。
2017年,新疆和田供電公司在和田機場改擴建前期,積極與機場方面溝通協調,最終促成了機場“以電代油”項目的實施。改擴建后的和田機場日均航班達12個班次,按照每架飛機起降一次消耗航油1噸計算,每日可節省航油12噸,相當于五千輛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同時,使用橋載設備比使用APU時運營成本降低約30%。
在工業領域,公司積極推廣電窯爐、電鍋爐4萬余臺。在產茶地區,公司積極倡導茶農“以電代柴”,受到了茶農的熱烈歡迎。
近年來,公司累計實現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7億噸,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成效顯著。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大力拓展“電能替代”領域,推動交通電氣化發展,深挖工業生產窯爐、鍋爐替代潛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力爭公司經營區替代電量達到6000億千瓦時,持續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國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