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些問題,在世紀新能源網主辦的2021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發展研討會上,金風科技長青線產品總監張才盛進行了詳細講解。
風電市場將出現大量老舊機組
經統計,MW級以下(含600kW以下)累計裝機超1.1萬臺:裝機10年以上機組約1萬臺、裝機20年以上機組約700臺;2MW級以下機組累計裝機11.1萬余臺:裝機5年以上機組5.6萬臺、裝機10年以上機組2.1萬臺。
這些老舊風機,有電價補貼,占據著很好的發電地區、風資源很好、年均風速也很高,但是存在著發電量低、安全事故的風險增大、收益率差等三個問題。
對于老舊風機的改造,山西省已開始實質啟動舊機改造的實踐,國家層面也為1.5MW級以下容量舊機改造市場開放了綠燈。2016年12月出臺了《關于加強發電企業許可監督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資質〔2016〕351號),明確了退役機組機制的研究。
2020年3月,內蒙古能源局研究10年以上風電項目退出機制;2020年9月,國家能源局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617號(工交郵電類270號)提案答復的函;2020年12月,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開展新能源場站安全生產和容量變更調研工作,調研風電機組退役機制。
特別是2021年2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函中,明確啟動了老舊風電項目技改升級。要求遵循企業自愿原則,鼓勵業主單位通過技改、置換等方式,重點開展單機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機組技改升級。
在國外,針對舊改的扶持相對明確,主要有電價補貼、稅費優惠、金融政策等。比如德國的更新改造容量不在新增裝機限制范圍,改造還有補貼;美國的政策針對運行10年以上的機組,對重復利用固定資產、增加發電量和延長壽命的情況可以抵免生產稅。
老舊風機的技改難點及解決辦法
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但老舊風機的改造,還是存在很多難點。
政策層面涉及:
生態環保問題:拆除舊設備是否會引發植被破壞?舊設備處置方式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
安全性問題:舊改方案是否萬無一失?改造后能否提升電網穩定性?
消納和補貼問題:舊改項目是否允許擴容?補貼標準如何制定?
執行層面涉及:
指導性政策尚不明晰:舊改指導細則是否允許擴容?拆除的舊設備怎么處置?審批手續能否簡化?
舊設施健康度評估不完善:塔架、基礎等支撐結構能否再利用?集電、輸電線路,以及升壓站等是否需要改造?運輸道路是否需要改造?
投資模型設計還需摸索:舊改后項目許可年限?改造后電價結算標準?發電能否保障消納?
如何解決這些難點?張才盛認為,深度技改是可以持續運行20年的好辦法。
在深度技改方面,金風科技采用最新技術,在原1.5MW平臺上開發了GW 1S機組,使其性能達到3.0MW和新發布的4.0MW的級別,解決低效機組面臨的四大問題,讓老風電場發揮最大的作用。
根據張才盛的介紹,對比舊機組,新產品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更大,并具備成熟度好、環境適應性強、電網適應性好、功能免調試等優點。且根據18000臺機組的運行經驗和數據,進行技術換新后單臺機組的發電量提升可以達到50%-100%。此外,這款機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塔架、線路、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僅更換核心部件,充分利用支撐結構和基礎設施的壽命年限。在降低單位千瓦工程造價的同時,也縮短了交付周期,整個改造只需要5天左右。
在具體實踐中,金風科技在保障高性能機組交付的同時,還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從早期的路勘、測風分析,到基礎塔架的壽命分析、形成改造方案,再到后期的安裝、延壽方案的定制和維護、保險等服務。
(本文根據嘉賓演講內容整理,未經嘉賓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