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鄭遠方)訊,今日,《科創板日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巢能源”)的科創板上市已提上日程,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報材料。蜂巢能源已開始與潛在投資者商榷,計劃籌資30-50億元,這一輪新融資之前的估值達260億元。
據官網信息顯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此前曾是長城汽車電池研發部門,主要業務涵蓋無鈷電池、固態電池、儲能、太陽能等。長城三款車型(歐拉R1、歐拉IQ和WEY P8)均搭載蜂巢能源研發電池,市場反響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裝機量方面,蜂巢能源堪稱“黑馬”。去年4月,蜂巢能源開始裝機配套。同年8月即躍入裝機量前20,此后連續6個月穩居前10榜單之中。而在最新的3月排名中,蜂巢能源已躍居第7。
在資本市場上,蜂巢能源一直在穩步推進。
兩個月前,蜂巢能源宣布已完成35億人民幣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中銀投、國投招商聯合領投,金融街資本、長城控股等參投,資金主要用于新技術研發及產能擴大。而就在上月底,公司表示已啟動B輪融資,并將在三季度關閉,預計融資規模可達30-40億元。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后,將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報材料。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新生力量,蜂巢能源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廣泛。
去年12月,蜂巢能源發布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冷蜂系統”,即果凍電池+熱阻隔電池包+蜂云平臺,在針刺測試中,成功實現“不起火、不冒煙”。另外,蜂巢能源還研發出系統監控平臺“峰云平臺”,實現對超9萬輛電動汽車進行持續監控,得到超過16億條分析數據,具備20多項監控項目的能力。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在無鈷電池方面動作頻出。
去年5月,蜂巢能源發布兩款薄片式無鈷電池:一款適配大部分純電平臺的115Ah電池、一款880公里續航的226Ah L6薄片無鈷長電芯。同年12月2日,蜂巢能源無鈷電池開始接受全球預定,并將于今年6月正式量產。該電池涵蓋E&H兩大平臺,可實現A00-D級車型全場景應用,進而覆蓋300至800+公里全系車型。
蜂巢能源的產業布局并不僅限于無鈷電池,近期頗受關注的固態電池領域也在其中。
就在幾天前,蜂巢能源又聯手中科院,建設固態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旨在快速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固態電池技術轉化落地。另外,蜂巢能源計劃于2025年,在量產車上應用示范能量密度達350-500Wh/kg的固態電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池形狀方面,蜂巢能源總裁楊紅新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蜂巢能源今年還將切入大圓柱領域。
此外,蜂巢能源產能擴張不斷提速。
今年2月底,蜂巢能源投資70億元在湖州設立動力電池新基地,年產20GWh;同月,常州二期工廠啟動,預計2021年有效產能將達6.91GWh;1月,又斥資70億元在遂寧建設20GWh動力電池工廠。去年,蜂巢能源還宣布投資155億元在德國設廠,包括年產能24GWh的電芯工廠和PACK工廠。
產業鏈方面,蜂巢能源已與多家供應商達成合作。
據先導智能、海目星、中國寶安公開資料顯示,蜂巢能源為這三家公司客戶。另外,2019年10月,蜂巢能源與科達利、諾德股份、鼎盛新材旗下子公司杭州五星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官網信息顯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此前曾是長城汽車電池研發部門,主要業務涵蓋無鈷電池、固態電池、儲能、太陽能等。長城三款車型(歐拉R1、歐拉IQ和WEY P8)均搭載蜂巢能源研發電池,市場反響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裝機量方面,蜂巢能源堪稱“黑馬”。去年4月,蜂巢能源開始裝機配套。同年8月即躍入裝機量前20,此后連續6個月穩居前10榜單之中。而在最新的3月排名中,蜂巢能源已躍居第7。
在資本市場上,蜂巢能源一直在穩步推進。
兩個月前,蜂巢能源宣布已完成35億人民幣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中銀投、國投招商聯合領投,金融街資本、長城控股等參投,資金主要用于新技術研發及產能擴大。而就在上月底,公司表示已啟動B輪融資,并將在三季度關閉,預計融資規模可達30-40億元。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后,將于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報材料。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的新生力量,蜂巢能源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廣泛。
去年12月,蜂巢能源發布熱失控系統性解決方案“冷蜂系統”,即果凍電池+熱阻隔電池包+蜂云平臺,在針刺測試中,成功實現“不起火、不冒煙”。另外,蜂巢能源還研發出系統監控平臺“峰云平臺”,實現對超9萬輛電動汽車進行持續監控,得到超過16億條分析數據,具備20多項監控項目的能力。
除此之外,蜂巢能源在無鈷電池方面動作頻出。
去年5月,蜂巢能源發布兩款薄片式無鈷電池:一款適配大部分純電平臺的115Ah電池、一款880公里續航的226Ah L6薄片無鈷長電芯。同年12月2日,蜂巢能源無鈷電池開始接受全球預定,并將于今年6月正式量產。該電池涵蓋E&H兩大平臺,可實現A00-D級車型全場景應用,進而覆蓋300至800+公里全系車型。
蜂巢能源的產業布局并不僅限于無鈷電池,近期頗受關注的固態電池領域也在其中。
就在幾天前,蜂巢能源又聯手中科院,建設固態電池技術研究中心,旨在快速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固態電池技術轉化落地。另外,蜂巢能源計劃于2025年,在量產車上應用示范能量密度達350-500Wh/kg的固態電池。
值得一提的是,在電池形狀方面,蜂巢能源總裁楊紅新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蜂巢能源今年還將切入大圓柱領域。
此外,蜂巢能源產能擴張不斷提速。
今年2月底,蜂巢能源投資70億元在湖州設立動力電池新基地,年產20GWh;同月,常州二期工廠啟動,預計2021年有效產能將達6.91GWh;1月,又斥資70億元在遂寧建設20GWh動力電池工廠。去年,蜂巢能源還宣布投資155億元在德國設廠,包括年產能24GWh的電芯工廠和PACK工廠。
產業鏈方面,蜂巢能源已與多家供應商達成合作。
據先導智能、海目星、中國寶安公開資料顯示,蜂巢能源為這三家公司客戶。另外,2019年10月,蜂巢能源與科達利、諾德股份、鼎盛新材旗下子公司杭州五星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