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中國鄉村,正在逐步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碳中和”實踐將迎來美好的明天。
春風拂面,蒹葭初綠,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別致優雅的小洋房以青山為被,綿延的村道與溪水相伴,鄉村生態旅游紅紅火火,居民屋頂的光伏、院子里的電動汽車,以及村里的公共充電設施格外引人注目。
“現在我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了解農家樂的用電情況,還可以根據數據調整自己的用能習慣。”在余村創辦第一家農家樂的潘春林享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他說,余村鄉村產業發展離不開電,近年來,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大大提升了生產生活電氣化水平,“網上國網”、電力驛站等線上線下服務渠道越來越豐富,村民們辦電越來越便捷。
4月7日,湖州發布全國首個農業農村現代化能源發展指數,設計了現代產業效能、美麗鄉村綠能、品質生活惠能、融合發展優能四個指標。四個指標均有各自維度的測算公式,整體數值越高,說明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效越好,居民電力獲得感越強。“這個指數通過電力視角展現鄉村振興的成效和各鄉鎮同一指標存在的差距。比如,以碳排放強度和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兩個維度測算美麗鄉村綠能指標,利用鄉村清潔能源發電比例和增量、居民家庭用電變化情況分析清潔用能結構及發展水平,反映當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浙江安吉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3月8日下午,國家鄉村振興局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舉行座談會,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電力系統更好參與鄉村振興進行交流。這是國家鄉村振興局成立后首次與央企會談。
此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成立了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至2022年,國家電網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通過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提高農村供電服務水平、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推動特色用能項目建設、推介新型用電產品等方式,著力增強農村用電保障能力,提升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水平。
當下,農村地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迅猛發展,農業和清潔能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復合型光伏項目優勢逐漸凸顯,產業鏈合作日趨緊密。
4月6日下午,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缸窯村棟下果蔬專業合作社光伏基地內,負責人董偉波正忙著給光伏板下的無花果苗施肥。光伏電站里,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光伏板下,各種熱帶水果長勢喜人,一條條小魚在水池內暢游,組成了一道亮麗鄉村風景線。
“我們在光伏組件前后排之間空隙以及光伏組件下方種植無花果、枇杷、火龍果、桃子、葡萄等水果,讓單位面積的土地獲得最大產出。”董偉波介紹說。
自從并入國家電網以來,董偉波的“農光互補”大棚平均每日發電約2萬千瓦時,預計年發電量約700萬千瓦時,每年收益365萬元。合作社將光伏發電與水果種植業、漁業有機結合,在發展綠色新能源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打造了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實現新能源發展和農業漁業生產共贏。
記者翻閱《意見》了解到,未來,國家電網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完善鄉村電力基礎設施,提升農業農村電氣化水平:在農業種植領域,推廣應用農田機井電排灌、農業現代化大棚、電氣化育種育苗技術;在水產畜牧領域,推廣應用電溫控、智能電養殖技術;在農產品加工領域,推廣電烘干、電加工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推廣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技術;在休閑旅游領域,推廣全電民宿、全電景區,服務新能源汽車下鄉,推進車聯網平臺向農村地區延伸,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電氣化。
春風拂面,蒹葭初綠,走進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別致優雅的小洋房以青山為被,綿延的村道與溪水相伴,鄉村生態旅游紅紅火火,居民屋頂的光伏、院子里的電動汽車,以及村里的公共充電設施格外引人注目。
“現在我通過手機APP,可以實時了解農家樂的用電情況,還可以根據數據調整自己的用能習慣。”在余村創辦第一家農家樂的潘春林享受到了數字化帶來的便利。他說,余村鄉村產業發展離不開電,近年來,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大大提升了生產生活電氣化水平,“網上國網”、電力驛站等線上線下服務渠道越來越豐富,村民們辦電越來越便捷。

4月7日,湖州發布全國首個農業農村現代化能源發展指數,設計了現代產業效能、美麗鄉村綠能、品質生活惠能、融合發展優能四個指標。四個指標均有各自維度的測算公式,整體數值越高,說明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效越好,居民電力獲得感越強。“這個指數通過電力視角展現鄉村振興的成效和各鄉鎮同一指標存在的差距。比如,以碳排放強度和清潔能源發電占比兩個維度測算美麗鄉村綠能指標,利用鄉村清潔能源發電比例和增量、居民家庭用電變化情況分析清潔用能結構及發展水平,反映當地農業農村現代化程度。”浙江安吉縣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3月8日下午,國家鄉村振興局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舉行座談會,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電力系統更好參與鄉村振興進行交流。這是國家鄉村振興局成立后首次與央企會談。
此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已成立了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至2022年,國家電網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通過改造升級農村電網、提高農村供電服務水平、推廣電能替代技術、推動特色用能項目建設、推介新型用電產品等方式,著力增強農村用電保障能力,提升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水平。
當下,農村地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迅猛發展,農業和清潔能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復合型光伏項目優勢逐漸凸顯,產業鏈合作日趨緊密。
4月6日下午,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缸窯村棟下果蔬專業合作社光伏基地內,負責人董偉波正忙著給光伏板下的無花果苗施肥。光伏電站里,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光伏板下,各種熱帶水果長勢喜人,一條條小魚在水池內暢游,組成了一道亮麗鄉村風景線。
“我們在光伏組件前后排之間空隙以及光伏組件下方種植無花果、枇杷、火龍果、桃子、葡萄等水果,讓單位面積的土地獲得最大產出。”董偉波介紹說。
自從并入國家電網以來,董偉波的“農光互補”大棚平均每日發電約2萬千瓦時,預計年發電量約700萬千瓦時,每年收益365萬元。合作社將光伏發電與水果種植業、漁業有機結合,在發展綠色新能源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打造了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實現新能源發展和農業漁業生產共贏。
記者翻閱《意見》了解到,未來,國家電網將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完善鄉村電力基礎設施,提升農業農村電氣化水平:在農業種植領域,推廣應用農田機井電排灌、農業現代化大棚、電氣化育種育苗技術;在水產畜牧領域,推廣應用電溫控、智能電養殖技術;在農產品加工領域,推廣電烘干、電加工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推廣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技術;在休閑旅游領域,推廣全電民宿、全電景區,服務新能源汽車下鄉,推進車聯網平臺向農村地區延伸,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電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