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之一的隆基股份正式殺入氫能領域。近日,隆基股份聯合朱雀投資成立了氫能子公司,新設子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管理團隊由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領銜。
隆基布局氫能業務
工商信息顯示,3月31日,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基氫能)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隆基氫能股東包括隆基股份全資子公司西安隆基綠能創投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不過兩方持股比例并未披露。
關于成立隆基氫能一事,隆基股份人士表示,新設子公司將主要聚焦制氫環節,“未來,光伏制氫空間潛力很大”。關于公司在制氫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儲備情況,該人士則回應稱“剛剛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擔任隆基氫能董事長、總經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據悉,隆基氫能的經營范圍為“一般項目: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制造;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記者注意到,在隆基股份過去兩年的定期報告中,并未提及氫能有關內容。公開信息中,2020年3月,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曾帶隊赴大同調研氫燃料電池企業。進入2021年,圍繞隆基股份在氫能領域動向的公開信息開始多起來。
1月初,中石化與協鑫集團、隆基股份等4家光伏企業進行視頻對話,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探討。中石化還表示,將與4家企業開展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充分發揮中石化在氫能產業鏈上的優勢,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
今年3月,隆基股份戰略管理中心總經理蔣東宇在“第六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指出,未來,氫能需求將十分可觀,綠氫將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而在眾多的“光伏+”模式中,“光伏+氫能”被普遍看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干勇預測,未來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達到10%至15%,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作為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并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蔣東宇認為,氫能未來需求可觀,綠氫將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據測算,到2050年,全球氫需求將達到6億噸/年-8億噸/年的規模,按照該預期,未來30年,全球年均新增的制氫規模約為2500萬噸,帶來新增光伏裝機年均900GW左右,從而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氫能與儲能被列為前瞻謀劃的六大未來產業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0余個省及直轄市出臺氫能產業專項政策,超過40個市、縣出臺氫能產業相關政策。有觀點認為,2021年將是氫能快速發展的“吹哨”之年。
綠氫將成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氫能產量和消費量均已突破2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氫大國。氫能源按生產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目前,我國氫氣主要來自灰氫。未來與大規模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配套的電解水制綠氫將成為發展趨勢。
對于隆基股份而言,光伏主業正經歷上游硅料漲價而引發的全產業鏈價格波動。一方面,近期,硅料價格高點超過13萬元/噸,這帶來硅片、電池、組件等下游環節成本增加;同時上游成本壓力向下游傳導。但是,在組件環節,如果定價過高,客戶必然不買單,將抑制新增需求,如果定價過低,又難以覆蓋成本。因此,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價格博弈仍十分激烈。
另一方面,春節后機構抱團股逐漸走弱,光伏板塊也未能幸免,隆基股份從125.68元/股的高點回調至目前的88.89元/股,回調幅度為29.3%。面對產業鏈的價格波動,市場對光伏板塊的短期走勢也發生分歧。
此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相關報告顯示,十四五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70GW-90GW。光伏裝機量的不斷攀升,使得消納問題愈發凸顯,成為制約光伏大規模發展的瓶頸之一。而“光伏+制氫”模式,將有效解決消納問題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瓶頸,還可有效解決制氫成本高和綠色生產的問題。
氫能與光伏的最大關系是光伏制氫,即利用光伏發電,再電解水制氫。光伏制氫的優勢主要有:1、平抑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2、儲能效用。利用氫能的儲能效用,將光伏發電轉換為氫能,以低于化學儲能的成本,實現跨天、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的儲能。
我國光伏歷經十余年的快速發展,一毛錢一度電已經成為現實。據初步計算,在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制氫的電力成本約1毛5分錢,大幅低于現在制氫的電力成本,光伏制氫的競爭力也將逐漸增強,市場空間也將全面展現。
隆基股份產業研究專業總監白云飛表示,目前,光伏發電已經成為全球最經濟的清潔能源,同時它的度電成本還在繼續下降,光伏發電的低度電成本給電解水制氫帶來了降低成本的機會。那么利用充足且經濟的光伏電力解水生產綠氫,就可以不斷擴大綠氫的應用規模,加速實現全球各國減碳和脫碳的目標。
白云飛稱,光伏制氫為光伏發電創造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需求。目前全球氫氣需求量約6千萬噸/年,如果全部由光伏發電來生產,需要超過1500GW的光伏。未來三十年氫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噸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約900GW光伏裝機。
分析人士認為,隆基將光伏與制氫深度融合,計劃大力發展光伏制氫,不僅代表光伏制氫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還能為光伏發展之困提供新思路。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成本的逐漸降低,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又一生力軍。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
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屆時將成為與汽油、柴油并列的終端能源體系消費主體。
今年3月份,美國最大油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發布的戰略內容與過去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大幅下調了未來公司油氣產量指引,重點表達了對碳捕獲與封存和氫能技術前景的樂觀態度。該公司預測,自2020年起,全球氫能市場規模每年擴大約30%,到2040年可達到1萬億美元。
面對十萬億級別的龐大市場,以及政策的密集支持,隆基股份并非第一家布局氫能業務的光伏公司,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入局氫能產業鏈。
去年3月,陽光電源簽約榆樹市風力發電及制氫綜合示范項目,該項目總裝機量為400MW,其中示范制氫10MW,總投資額32.4億元。
今年3月,陽光電源聯合中科院大化所等推出PEM制氫電解槽。陽光電源表示,基于對風光電力的理解和客戶緊密合作的前提,這款電解槽更適用多種制氫應用模式,適配風光儲網能量接入,為未來風光進一步破除消納障礙提供示范。
3月29日,長城汽車舉辦氫能戰略全球發布會,未來三年將投入30億到氫能領域研發中。長城未勢能源董事長張天羽表示,今年,長城汽車將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項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車服務車隊將出現在冬奧會的舞臺上;2023年實現核心動力部件推廣數量國內領先,2025年劍指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3月29日,中國石化表示,公司將加快推能源轉型,積極推進天然氣全產業鏈跨越式發展,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
3月29日,寶豐能源在互動平臺上稱,公司于2019年啟動20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及2萬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列為國家級示范項目。
3月26日,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資50億元,此項資金將投入于電解水制氫、超臨界CO2和大容量儲能技術研發等項目。
3月16日,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公開發行不超過36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強化氫能源板塊業務。
去年9月份,上汽集團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并同時宣布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
隆基布局氫能業務
工商信息顯示,3月31日,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隆基氫能)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隆基氫能股東包括隆基股份全資子公司西安隆基綠能創投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朱雀嬴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不過兩方持股比例并未披露。
關于成立隆基氫能一事,隆基股份人士表示,新設子公司將主要聚焦制氫環節,“未來,光伏制氫空間潛力很大”。關于公司在制氫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儲備情況,該人士則回應稱“剛剛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擔任隆基氫能董事長、總經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據悉,隆基氫能的經營范圍為“一般項目:氣體、液體分離及純凈設備制造;新興能源技術研發;節能管理服務;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技術推廣。(除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外,憑營業執照依法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記者注意到,在隆基股份過去兩年的定期報告中,并未提及氫能有關內容。公開信息中,2020年3月,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曾帶隊赴大同調研氫燃料電池企業。進入2021年,圍繞隆基股份在氫能領域動向的公開信息開始多起來。
1月初,中石化與協鑫集團、隆基股份等4家光伏企業進行視頻對話,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探討。中石化還表示,將與4家企業開展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充分發揮中石化在氫能產業鏈上的優勢,合作建設大型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運氫、加氫設施。
今年3月,隆基股份戰略管理中心總經理蔣東宇在“第六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上指出,未來,氫能需求將十分可觀,綠氫將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而在眾多的“光伏+”模式中,“光伏+氫能”被普遍看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干勇預測,未來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達到10%至15%,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作為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并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蔣東宇認為,氫能未來需求可觀,綠氫將推動光伏產業快速增長。據測算,到2050年,全球氫需求將達到6億噸/年-8億噸/年的規模,按照該預期,未來30年,全球年均新增的制氫規模約為2500萬噸,帶來新增光伏裝機年均900GW左右,從而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氫能與儲能被列為前瞻謀劃的六大未來產業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0余個省及直轄市出臺氫能產業專項政策,超過40個市、縣出臺氫能產業相關政策。有觀點認為,2021年將是氫能快速發展的“吹哨”之年。
綠氫將成發展趨勢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氫能產量和消費量均已突破2500萬噸,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氫大國。氫能源按生產來源劃分,可以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三類。目前,我國氫氣主要來自灰氫。未來與大規模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配套的電解水制綠氫將成為發展趨勢。
對于隆基股份而言,光伏主業正經歷上游硅料漲價而引發的全產業鏈價格波動。一方面,近期,硅料價格高點超過13萬元/噸,這帶來硅片、電池、組件等下游環節成本增加;同時上游成本壓力向下游傳導。但是,在組件環節,如果定價過高,客戶必然不買單,將抑制新增需求,如果定價過低,又難以覆蓋成本。因此,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價格博弈仍十分激烈。
另一方面,春節后機構抱團股逐漸走弱,光伏板塊也未能幸免,隆基股份從125.68元/股的高點回調至目前的88.89元/股,回調幅度為29.3%。面對產業鏈的價格波動,市場對光伏板塊的短期走勢也發生分歧。
此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相關報告顯示,十四五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70GW-90GW。光伏裝機量的不斷攀升,使得消納問題愈發凸顯,成為制約光伏大規模發展的瓶頸之一。而“光伏+制氫”模式,將有效解決消納問題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瓶頸,還可有效解決制氫成本高和綠色生產的問題。
氫能與光伏的最大關系是光伏制氫,即利用光伏發電,再電解水制氫。光伏制氫的優勢主要有:1、平抑光伏發電的不穩定性。2、儲能效用。利用氫能的儲能效用,將光伏發電轉換為氫能,以低于化學儲能的成本,實現跨天、跨周甚至跨月跨季度的儲能。
我國光伏歷經十余年的快速發展,一毛錢一度電已經成為現實。據初步計算,在光照好的地方,光伏制氫的電力成本約1毛5分錢,大幅低于現在制氫的電力成本,光伏制氫的競爭力也將逐漸增強,市場空間也將全面展現。
隆基股份產業研究專業總監白云飛表示,目前,光伏發電已經成為全球最經濟的清潔能源,同時它的度電成本還在繼續下降,光伏發電的低度電成本給電解水制氫帶來了降低成本的機會。那么利用充足且經濟的光伏電力解水生產綠氫,就可以不斷擴大綠氫的應用規模,加速實現全球各國減碳和脫碳的目標。
白云飛稱,光伏制氫為光伏發電創造了一個新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需求。目前全球氫氣需求量約6千萬噸/年,如果全部由光伏發電來生產,需要超過1500GW的光伏。未來三十年氫的年均新增需求在2000噸以上,每年需要新增約900GW光伏裝機。
分析人士認為,隆基將光伏與制氫深度融合,計劃大力發展光伏制氫,不僅代表光伏制氫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還能為光伏發展之困提供新思路。隨著光伏發電和電解水制氫技術的不斷發展,成本的逐漸降低,光伏制氫將成為我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的又一生力軍。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
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屆時將成為與汽油、柴油并列的終端能源體系消費主體。
今年3月份,美國最大油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發布的戰略內容與過去近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大幅下調了未來公司油氣產量指引,重點表達了對碳捕獲與封存和氫能技術前景的樂觀態度。該公司預測,自2020年起,全球氫能市場規模每年擴大約30%,到2040年可達到1萬億美元。
面對十萬億級別的龐大市場,以及政策的密集支持,隆基股份并非第一家布局氫能業務的光伏公司,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入局氫能產業鏈。
去年3月,陽光電源簽約榆樹市風力發電及制氫綜合示范項目,該項目總裝機量為400MW,其中示范制氫10MW,總投資額32.4億元。
今年3月,陽光電源聯合中科院大化所等推出PEM制氫電解槽。陽光電源表示,基于對風光電力的理解和客戶緊密合作的前提,這款電解槽更適用多種制氫應用模式,適配風光儲網能量接入,為未來風光進一步破除消納障礙提供示范。
3月29日,長城汽車舉辦氫能戰略全球發布會,未來三年將投入30億到氫能領域研發中。長城未勢能源董事長張天羽表示,今年,長城汽車將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項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車服務車隊將出現在冬奧會的舞臺上;2023年實現核心動力部件推廣數量國內領先,2025年劍指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3月29日,中國石化表示,公司將加快推能源轉型,積極推進天然氣全產業鏈跨越式發展,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
3月29日,寶豐能源在互動平臺上稱,公司于2019年啟動20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及2萬標方/小時電解水制氫儲能及綜合應用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列為國家級示范項目。
3月26日,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資50億元,此項資金將投入于電解水制氫、超臨界CO2和大容量儲能技術研發等項目。
3月16日,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公開發行不超過36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強化氫能源板塊業務。
去年9月份,上汽集團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并同時宣布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產品,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