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始,新能源汽車繼續年前高走的態勢,產業前景令人期待。隨之而來的,將是對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數量更為龐大、布局更為健全、充換電過程更加方便高效以及服務體驗更加良好的需求和要求。那么今年充換電行業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行業還有哪些問題和不足亟待提高與完善?全產業接下來的發展情況如何?近期,百人會品牌部專訪了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艷華,以下為許秘書長主要觀點。
Q:行業普遍認為,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加速的發力年,隨著政策趨于穩定,補貼逐步退坡,行業將完全過度到市場化階段,充電樁配套產業是否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及能否滿足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A:充換電設施作為新興產業經過近幾年全行業的努力探索實踐,不斷地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快速發展,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充換電設施研發生產、建設安裝、服務運維等。
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活躍,充換電設施生產、建設、運維能力大幅提升,跨界融合、資本助力豐富了產業生態,面向提高用戶充電體驗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全產業鏈可為各類公共服務領域、商業運營領域、私家車等所有新能源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目前,中國建成世界第一大的充換電設施網絡,公共充電樁、私人充電樁、換電站世界保有量第一,充電設施已出口到歐洲、日本等國家。
據中國充電聯盟(EVCIPA)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由目前的500萬輛提高到2000萬輛以上,充換電量需求將超過1000億度,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5倍,巨大的充換電需求前景就是充換電設施產業巨大機遇,充電設施產業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圍繞需求優化完善充換電設施網絡,提高充換電運維服務水平,實現充電設施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Q:近日,充促盟發布數據,2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83.7萬臺,比1月增加2.6萬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公共+私人)累計數量175.8萬臺,同比增加41.2%。據您預測,2021年全年,累計樁體總數量約在多少?行業將進入怎樣的發展階段?
A: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進入以私家車消費為主的新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將由此出現爆發式增長,更好的為私家車提供便利、快捷的充換電服務,是全行業面臨的挑戰,充換電設施建設發展也將由以公共充電樁建設為主轉向公私樁并舉。私家車補給能源最佳場景是居住地,據估計,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私家車主40%左右有條件在居住地建樁/墻盒。解決有條件用戶在居住地充電問題是2021年面臨的重點課題,包括充電樁/墻盒品質、建安規范性、安全性、運維等。
據行業普遍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180-200萬輛期間,其中80%以上是私家車,根據中國充電聯盟和我個人判斷,2021年,新增充公充電樁約在40萬個,私人專屬充電樁/墻盒將超過55萬個,新增換電站約400座,預計到2021年末,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將超過115萬個,私人專屬充電樁/墻盒將接近150萬個,換電站保有量接近1000座。
Q:一直以來,充電基礎設施產業都是投入大、運營周期長、行業集中度高等特點,這些問題和難點在今年總體上是否會有所改善?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市場格局、商業模式等方面會有哪些新的動向和調整?
A:投入大是盈利難關鍵所在,在充電設施建設成本中,約30%是電力接入成本,包括增容、電纜敷設等,電力供應是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本保障,目前,雖然充電設施已列入國家新基建,但在供電保障方面并沒有實質性政策措施,電力接入成本仍然由建設運營商自己承擔,在地方政府的獎補政策中也不包含接電這部分的內容。中國充電聯盟已向有關政府部門建議,充電設施電力供應保障應該納入國家年度基本建設計劃,相關費用應該由政府承擔。
充電需求密度低、前期一些充電設施盲目建設是當前充電設施利用率低、回收周期長的主要問題,我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人們使用新能源汽車頻次、里程增加,單車平均用電量增加,加上充電運營商進一步優化充電設施布局、完善運維服務水平,這些問題將逐漸解決,也就是要在發展中解決發展問題。
Q:此外,充電樁行業的建設和運營還涉及到土地使用、場地建設、電網互動、小區管理等一系列社會和能源等方面,以及常見用戶反映的行業政策無法可依,缺少相關法規與管理細則等,這些問題今年是否得到進一步解決?您對國家管理方面有哪些建議?
A: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相關部委組織制定《關于進一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主旨是問題導向,針對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維中突出問題提出解決的意見建議,包括用地問題、電力供應問題、居民小區充電問題,以及面向需求提高運維運維保障能力和水平等。《實施意見》估計上半年內會以多部門聯合形式正式發布,之后應該還有各部門按職責的實施細則的制定和發布,以指導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相關各界參照執行。
充換電設施管理涉及多個政府部門(至少8個)職責,相信《實施意見》的發布能夠促進各有關部門聯手推動解決充換電設施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充換電設施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促進優化行業格局、優勝劣汰、行業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具有積極意義。
Q: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高端智能車型到微型低速車型,品類眾多。同時,電動車三電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這個大背景趨勢下,作為配套產業的基礎設施,該在哪些方面跟上用戶的需求?尤其技術路線和發展方向上。
A:從新能源汽車用戶結構看,主要分公共領域和私家車,公共領域包括公交、出租、網約、城市物流等,這些車輛能源補給主要在公共場站或專用場站,私家車除了居住地外還有工作地補電,沒有這兩個條件的在公共充換電站場站補電。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進步,單車帶電量能力增加,加上整車綜合能效提升,續駛里程可以與傳統汽車相當,單車平均補電頻次減少,私家車3-5天補電一次,運營車輛日均里程300公里以下的夜間補電即可,300公里以上的日均補電兩次。
在日間運行中間需補電的車主和利用公共場站補電的私家車主的基本訴求是補電時間短,大功率快充、換電都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換電技術日漸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換電時間可縮短到一分鐘之內,大功率補電到80%時間也可降低到10分鐘以內,但解決大功率充電安全性和壽命問題需要增加動力電池和充電設備成本,預計會在高端車型上先行先試。
Q:目前,動力電池作為儲能單元的能力和價值得挖掘和關注,包括在換電過程中的固定儲能,以及作為電動汽車的移動儲能。您覺得電池儲能的空間和前景如何?其與可再生能源、碳達峰、能源變革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發展?
A:未來,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能源載體將在國家能源轉型、實現30/60減碳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據我們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時,動力電池總搭載量將達到1300gwh左右,到2030年,車載能源總量將達到5000gwh,加上汽車的智能網聯化,新能源汽車可成為巨大的移動儲能網絡,是使用清潔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重要載體,能夠大規模消納風電、光電等非化石能源。屆時,充電設施產業與整車及動力電池、電力行業將深度融合,有助于充換電設施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行業企業能夠分享發展成果,提質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Q:行業普遍認為,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加速的發力年,隨著政策趨于穩定,補貼逐步退坡,行業將完全過度到市場化階段,充電樁配套產業是否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及能否滿足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A:充換電設施作為新興產業經過近幾年全行業的努力探索實踐,不斷地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快速發展,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包括充換電設施研發生產、建設安裝、服務運維等。
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活躍,充換電設施生產、建設、運維能力大幅提升,跨界融合、資本助力豐富了產業生態,面向提高用戶充電體驗的第三方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全產業鏈可為各類公共服務領域、商業運營領域、私家車等所有新能源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目前,中國建成世界第一大的充換電設施網絡,公共充電樁、私人充電樁、換電站世界保有量第一,充電設施已出口到歐洲、日本等國家。
據中國充電聯盟(EVCIPA)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由目前的500萬輛提高到2000萬輛以上,充換電量需求將超過1000億度,未來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5倍,巨大的充換電需求前景就是充換電設施產業巨大機遇,充電設施產業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圍繞需求優化完善充換電設施網絡,提高充換電運維服務水平,實現充電設施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Q:近日,充促盟發布數據,2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83.7萬臺,比1月增加2.6萬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公共+私人)累計數量175.8萬臺,同比增加41.2%。據您預測,2021年全年,累計樁體總數量約在多少?行業將進入怎樣的發展階段?
A: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進入以私家車消費為主的新發展階段,新能源汽車將由此出現爆發式增長,更好的為私家車提供便利、快捷的充換電服務,是全行業面臨的挑戰,充換電設施建設發展也將由以公共充電樁建設為主轉向公私樁并舉。私家車補給能源最佳場景是居住地,據估計,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私家車主40%左右有條件在居住地建樁/墻盒。解決有條件用戶在居住地充電問題是2021年面臨的重點課題,包括充電樁/墻盒品質、建安規范性、安全性、運維等。
據行業普遍預測,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在180-200萬輛期間,其中80%以上是私家車,根據中國充電聯盟和我個人判斷,2021年,新增充公充電樁約在40萬個,私人專屬充電樁/墻盒將超過55萬個,新增換電站約400座,預計到2021年末,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將超過115萬個,私人專屬充電樁/墻盒將接近150萬個,換電站保有量接近1000座。
Q:一直以來,充電基礎設施產業都是投入大、運營周期長、行業集中度高等特點,這些問題和難點在今年總體上是否會有所改善?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市場格局、商業模式等方面會有哪些新的動向和調整?
A:投入大是盈利難關鍵所在,在充電設施建設成本中,約30%是電力接入成本,包括增容、電纜敷設等,電力供應是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本保障,目前,雖然充電設施已列入國家新基建,但在供電保障方面并沒有實質性政策措施,電力接入成本仍然由建設運營商自己承擔,在地方政府的獎補政策中也不包含接電這部分的內容。中國充電聯盟已向有關政府部門建議,充電設施電力供應保障應該納入國家年度基本建設計劃,相關費用應該由政府承擔。
充電需求密度低、前期一些充電設施盲目建設是當前充電設施利用率低、回收周期長的主要問題,我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人們使用新能源汽車頻次、里程增加,單車平均用電量增加,加上充電運營商進一步優化充電設施布局、完善運維服務水平,這些問題將逐漸解決,也就是要在發展中解決發展問題。
Q:此外,充電樁行業的建設和運營還涉及到土地使用、場地建設、電網互動、小區管理等一系列社會和能源等方面,以及常見用戶反映的行業政策無法可依,缺少相關法規與管理細則等,這些問題今年是否得到進一步解決?您對國家管理方面有哪些建議?
A: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相關部委組織制定《關于進一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主旨是問題導向,針對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維中突出問題提出解決的意見建議,包括用地問題、電力供應問題、居民小區充電問題,以及面向需求提高運維運維保障能力和水平等。《實施意見》估計上半年內會以多部門聯合形式正式發布,之后應該還有各部門按職責的實施細則的制定和發布,以指導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相關各界參照執行。
充換電設施管理涉及多個政府部門(至少8個)職責,相信《實施意見》的發布能夠促進各有關部門聯手推動解決充換電設施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為充換電設施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促進優化行業格局、優勝劣汰、行業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具有積極意義。
Q: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高端智能車型到微型低速車型,品類眾多。同時,電動車三電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這個大背景趨勢下,作為配套產業的基礎設施,該在哪些方面跟上用戶的需求?尤其技術路線和發展方向上。
A:從新能源汽車用戶結構看,主要分公共領域和私家車,公共領域包括公交、出租、網約、城市物流等,這些車輛能源補給主要在公共場站或專用場站,私家車除了居住地外還有工作地補電,沒有這兩個條件的在公共充換電站場站補電。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進步,單車帶電量能力增加,加上整車綜合能效提升,續駛里程可以與傳統汽車相當,單車平均補電頻次減少,私家車3-5天補電一次,運營車輛日均里程300公里以下的夜間補電即可,300公里以上的日均補電兩次。
在日間運行中間需補電的車主和利用公共場站補電的私家車主的基本訴求是補電時間短,大功率快充、換電都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目前換電技術日漸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換電時間可縮短到一分鐘之內,大功率補電到80%時間也可降低到10分鐘以內,但解決大功率充電安全性和壽命問題需要增加動力電池和充電設備成本,預計會在高端車型上先行先試。
Q:目前,動力電池作為儲能單元的能力和價值得挖掘和關注,包括在換電過程中的固定儲能,以及作為電動汽車的移動儲能。您覺得電池儲能的空間和前景如何?其與可再生能源、碳達峰、能源變革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發展?
A:未來,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能源載體將在國家能源轉型、實現30/60減碳目標中扮演重要角色。據我們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時,動力電池總搭載量將達到1300gwh左右,到2030年,車載能源總量將達到5000gwh,加上汽車的智能網聯化,新能源汽車可成為巨大的移動儲能網絡,是使用清潔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網絡建設重要載體,能夠大規模消納風電、光電等非化石能源。屆時,充電設施產業與整車及動力電池、電力行業將深度融合,有助于充換電設施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行業企業能夠分享發展成果,提質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