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的一片大好形勢下,大家還在為貴州省2021年風電建設規模577萬千瓦計劃歡欣鼓舞的時候,3月17日,大唐新能源宣布收到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函件,函件要求大唐新能源拆除項目所在地的17臺風機,并在7月底前完成生態恢復工作。
這是2021年第一起因觸碰生態紅線拆除風機的案例,絕對不是最后一例
我們簡單回顧過去幾年比較熟悉的因為風電場在保護區,山東,寧夏,湖北,貴州和云南,這應該是第五例風機拆除的案例。不巧的是,貴州省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持續高壓態勢,導致了第二例風機拆除案例發生,第一例是2020年3月開始拆除風機的都云境內的風電場,業主為國家能源集團旗下企業。一個省連續拆除兩個風電場,彰顯了貴州省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堅決態度,要知道,貴州省2018年被列為全國兩個生態文明示范省之一。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貴州省對風電的發展也是積極支持。第一個是從這個 項目風機拆除的后續處理措施來看,是科學和理性的。為什么呢,在收到該函后,大唐新能源積極與貴州省、黔南州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在落實整改要求同時盡量減少損失,風機拆除后對遷建風機機位重新選址,并給予新項目方面的政策優惠。第二個是2021年貴州省依然提出了577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計劃,這在風資源并不算好的貴州來說,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依舊明確。
科學合法合規建設風電,避免投資失誤
媒體資料顯示,大唐新能源這次拆除自然保護區風機及升壓站涉及金額高達1.7億元。從項目的基本情況來看,業主大唐黔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大風坪項目裝機容量48MW,2014年2月開工建設,2017年6月建成投運。但是國土用地手續至今未辦理,就是因為保護區的問題。實際情況顯示,項目有6臺風機位于保護區核心區、7臺位于緩沖區、4臺位于實驗區,升壓站位于緩沖區,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要在保護區的范圍內,不管是緩沖區還是實驗區,都不允許開發風電項目。
有意思的是,這是大唐新能源的第二例風機拆除案例,另外一例在湖北武漢,項目已經完成拆除,當然這都是早期的項目,當時的生態保護都處于模糊狀態,在發展和生態的博弈中,發展占據主導地位,導致了今天的風機拆除事件發生。
其實早期風電項目發生類似案例并不稀奇,部分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乏力,風電光伏投資產生的GDP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加上當時的生態紅線保護政策沒有那么堅決和明顯,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出現風機拆除的個案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也是彰顯政府對生態保護的態度,一方面也是警示后續項目建設要科學規劃,合法合理依規建設,否則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生態保護區的風電光伏新能源建設政策實際也在逐步理性:生態功能極其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堅決不能觸碰
根據媒體信息報告表明,國土部門實際也在重新制定新能源項目發展與生態保護紅線的政策。根據2020年12月23日自然資源部針對已建成光伏、風電項目被劃定在生態紅線內的拆除問題,做出了積極的回復:對位于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內零星的已建風電、光伏等設施可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新建風電、光伏等設施應避讓生態保護紅線。自然資源部正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要求、人為活動管控。
也就是說,未來新能源的發展空間與生態紅線保護區范圍,不能碰觸的的底線是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未來生態紅線保護是不是有新的變化和調整,我們拭目以待,總體來看,絕大部分風資源較好的地方都被保護著,實在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部分區域并不是生態功能極重要和極脆弱。
風電新能源要大力發展,生態紅線警鐘需長鳴,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讓風電真正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綠色能源。
這是2021年第一起因觸碰生態紅線拆除風機的案例,絕對不是最后一例
我們簡單回顧過去幾年比較熟悉的因為風電場在保護區,山東,寧夏,湖北,貴州和云南,這應該是第五例風機拆除的案例。不巧的是,貴州省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持續高壓態勢,導致了第二例風機拆除案例發生,第一例是2020年3月開始拆除風機的都云境內的風電場,業主為國家能源集團旗下企業。一個省連續拆除兩個風電場,彰顯了貴州省在生態保護方面的堅決態度,要知道,貴州省2018年被列為全國兩個生態文明示范省之一。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貴州省對風電的發展也是積極支持。第一個是從這個 項目風機拆除的后續處理措施來看,是科學和理性的。為什么呢,在收到該函后,大唐新能源積極與貴州省、黔南州主管部門進行溝通,在落實整改要求同時盡量減少損失,風機拆除后對遷建風機機位重新選址,并給予新項目方面的政策優惠。第二個是2021年貴州省依然提出了577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設計劃,這在風資源并不算好的貴州來說,對新能源發展的支持力度依舊明確。
科學合法合規建設風電,避免投資失誤
媒體資料顯示,大唐新能源這次拆除自然保護區風機及升壓站涉及金額高達1.7億元。從項目的基本情況來看,業主大唐黔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大風坪項目裝機容量48MW,2014年2月開工建設,2017年6月建成投運。但是國土用地手續至今未辦理,就是因為保護區的問題。實際情況顯示,項目有6臺風機位于保護區核心區、7臺位于緩沖區、4臺位于實驗區,升壓站位于緩沖區,從這個結果來看,只要在保護區的范圍內,不管是緩沖區還是實驗區,都不允許開發風電項目。
有意思的是,這是大唐新能源的第二例風機拆除案例,另外一例在湖北武漢,項目已經完成拆除,當然這都是早期的項目,當時的生態保護都處于模糊狀態,在發展和生態的博弈中,發展占據主導地位,導致了今天的風機拆除事件發生。
其實早期風電項目發生類似案例并不稀奇,部分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乏力,風電光伏投資產生的GDP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加上當時的生態紅線保護政策沒有那么堅決和明顯,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出現風機拆除的個案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也是彰顯政府對生態保護的態度,一方面也是警示后續項目建設要科學規劃,合法合理依規建設,否則經濟損失是巨大的。
生態保護區的風電光伏新能源建設政策實際也在逐步理性:生態功能極其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堅決不能觸碰
根據媒體信息報告表明,國土部門實際也在重新制定新能源項目發展與生態保護紅線的政策。根據2020年12月23日自然資源部針對已建成光伏、風電項目被劃定在生態紅線內的拆除問題,做出了積極的回復:對位于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內零星的已建風電、光伏等設施可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新建風電、光伏等設施應避讓生態保護紅線。自然資源部正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要求、人為活動管控。
也就是說,未來新能源的發展空間與生態紅線保護區范圍,不能碰觸的的底線是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區域,未來生態紅線保護是不是有新的變化和調整,我們拭目以待,總體來看,絕大部分風資源較好的地方都被保護著,實在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部分區域并不是生態功能極重要和極脆弱。
風電新能源要大力發展,生態紅線警鐘需長鳴,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讓風電真正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