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部署,3月15日至16日,省政協副主席王榮平率省工信廳、省能源局、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相關負責同志來通,就“風電裝備產業鏈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參加活動,市政協主席黃巍東陪同調研。
風電裝備是江蘇省重點打造的優勢產業鏈之一,南通是國家海上風電主力軍和風電企業搶灘布局的戰略要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風電產業全鏈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以項目開發促進產業集聚,以政策引領鼓舞投資信心,風電產業迎來跨越發展的窗口期。全市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風電產業體系,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建成了多個專業化產業園區,形成了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現代化風電產業發展格局,產業整體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和增長后勁。截至2020年年底,南通市風電裝機容量316.4萬千瓦,同比增長28.46%,位列全省第二,占全市發電裝機容量的26.38%;全市風力發電量51.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2%。
王榮平一行先后前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區、如東縣的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宏德特種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如東公司等風電裝備制造公司,詳細了解企業運行、產品體系、技術創新、政策落實等情況,重點關注企業發展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和具體應對舉措。
在通期間,王榮平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南通市風電產業發展情況匯報,與企業負責人展開交流探討,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建議。王榮平指出,南通各級黨委政府發展風電產業站位高、起步早、力度大、舉措實、特色明。下一步要堅定新發展理念,抓住重要機遇,把握中央、省最新政策,深入研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要聚焦科技創新,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掉鏈子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努力突破瓶頸;要著眼產業自強,加大市場拓展、物流、國產化替代等方面的力度,加強產業鏈供需對接,進一步暢通省內、長三角、國際國內產業循環;要重視政策引領,針對企業產業鏈發展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等加強研究、創新舉措,出臺更多行之有效的產業扶持好政策,為打造產業之都、產業強省、制造強國、推動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黃巍東在座談會上說,長期以來省級層面對南通風電產業發展予以全方位的關心支持,傾注了大量心血。南通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加緊研究產業發展規律和中央、省有關政策,緊盯重大項目,聚焦關鍵環節,查短板、破瓶頸,并懇請國家和省級層面盡快出臺更有針對性、系統性、實效性的政策,努力為企業發展、產業壯大搭建良好平臺,營造公平環境,提供有力支撐,補鏈強鏈延鏈,努力打造全國一流、世界著名的特色產業集群,造出更多南通版、江蘇版尖端產品、大國重器。
風電裝備是江蘇省重點打造的優勢產業鏈之一,南通是國家海上風電主力軍和風電企業搶灘布局的戰略要地。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風電產業全鏈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以項目開發促進產業集聚,以政策引領鼓舞投資信心,風電產業迎來跨越發展的窗口期。全市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風電產業體系,一批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建成了多個專業化產業園區,形成了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現代化風電產業發展格局,產業整體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和增長后勁。截至2020年年底,南通市風電裝機容量316.4萬千瓦,同比增長28.46%,位列全省第二,占全市發電裝機容量的26.38%;全市風力發電量51.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72%。
王榮平一行先后前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通州區、如東縣的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宏德特種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如東公司等風電裝備制造公司,詳細了解企業運行、產品體系、技術創新、政策落實等情況,重點關注企業發展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和具體應對舉措。
在通期間,王榮平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南通市風電產業發展情況匯報,與企業負責人展開交流探討,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建議。王榮平指出,南通各級黨委政府發展風電產業站位高、起步早、力度大、舉措實、特色明。下一步要堅定新發展理念,抓住重要機遇,把握中央、省最新政策,深入研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要聚焦科技創新,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掉鏈子環節,開展技術攻關,努力突破瓶頸;要著眼產業自強,加大市場拓展、物流、國產化替代等方面的力度,加強產業鏈供需對接,進一步暢通省內、長三角、國際國內產業循環;要重視政策引領,針對企業產業鏈發展規劃、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人才引進等加強研究、創新舉措,出臺更多行之有效的產業扶持好政策,為打造產業之都、產業強省、制造強國、推動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黃巍東在座談會上說,長期以來省級層面對南通風電產業發展予以全方位的關心支持,傾注了大量心血。南通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加緊研究產業發展規律和中央、省有關政策,緊盯重大項目,聚焦關鍵環節,查短板、破瓶頸,并懇請國家和省級層面盡快出臺更有針對性、系統性、實效性的政策,努力為企業發展、產業壯大搭建良好平臺,營造公平環境,提供有力支撐,補鏈強鏈延鏈,努力打造全國一流、世界著名的特色產業集群,造出更多南通版、江蘇版尖端產品、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