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公告隱藏的三大細節
1月25日,香港上市公司寶峰國際發布公告,其單異質結(HIT)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經大于24.0%,并于2020年12月取得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頒發校準證書。寶峰國際稱該HIT電池的總成本比現時市場上使用提拉法單晶硅片生產的常規HIT電池低很多。
1月29日,寶峰國際發布第二份公告,斥資3746萬元以現金支付購買保利協鑫290臺鑄錠爐用以生產低成本異質結電池所需的單鑄硅片,寶峰國際的單晶鑄錠電池產能將超過7GW。
兩則看似平平無奇的公告,卻隱藏著諸多細節信息。
細節信息一:寶峰國際要跨界做光伏電池;
細節信息二:寶峰國際的光伏電池采用的是鑄錠單晶硅片;
細節信息三:寶峰國際的鑄錠單晶異質結電池效率已經突破24%,并獲得了校準證書。
三大細節信息,也帶來了諸多疑問:寶峰國際是誰?為何要跨界做光伏?進入光伏領選擇的鑄錠單晶電池是否靠譜?
“拖鞋大王”的誕生
公開資料顯示,寶峰國際主要從事拖鞋、涼鞋、休閑鞋的生產及銷售,曾是國內最大的拖鞋生產商,被稱為“拖鞋大王”,創始人是鄭六和。
上世紀80、90年代,家庭作坊式的制鞋遍及泉州,由于條件限制,制鞋名聲不太好,生產的鞋一般穿上一個禮拜就差不多壞掉了,民間稱之為“禮拜鞋”。“如果一直這樣下去,我們就沒辦法生存。”泉州人鄭六和清晰地認識到了“禮拜鞋”的弊端,于是在當地承包了一家臺資塑料拖鞋廠。憑借著當時臺資企業遠超于國內水平的制造工藝,鄭六和不斷開疆擴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上世紀90年代末,積累了豐富加工經驗的寶峰引進了香港資金,成立了寶峰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從生產塑料拖鞋轉入到生產帶有工藝性質的拖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貿市場漸漸成為有前瞻意識的商家的主攻戰場,鄭六和也開始順應時代潮流,從1999年開始,變貼牌內銷為外銷,進軍國際市場。以美國市場為主,其次是歐洲、中東、非洲、南美洲、澳洲以及東南亞地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寶峰鞋業海外市場受阻,95%的產品都出口國外的寶峰決定轉戰國內主攻中高端市場。
除了戰略轉型,2008年對于鄭六和而言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寶峰時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寶峰”或“寶峰國際”)在香港港交所正式掛牌。
上市后的寶峰國際,迎來了一段快速發展期。
根據國際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報告,按2009年及截至201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收益、產量及銷量計算,寶峰國際為中國最大的拖鞋供貨商。按自有品牌拖鞋的內銷收益計算,截至2010年6月30日,寶峰國際亦為中國最大的拖鞋供貨商,拖鞋年產能達5000萬雙。
凈利潤連續6年為負
2012年,寶峰國際營收達到歷史巔峰的13.52億元。但好景不長,2013年開始,寶峰國際營收、凈利均腰斬,2014年營收更是跌破2億元,隨后基本在2億元下徘徊。
從2014年開始,寶峰國際歸母凈利潤連續6年為負。2016年度核數師表示,公司虧損凈額3.18億元,流動負債超過其流動資產約1.07億元,或會對集團持續經營的能力產生重大疑問。隨后公司取得1.68億元信貸,才宣稱持續經營的重大不確定性應已不再存在。
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期內獲得收入約為4824萬元,同比下降51.7%;中報凈利-1141.20萬元,同比增長71.7%。
一家鞋業生產企業,為何要跨界到高科技的光伏產業?可能是是凈利潤的連年虧損急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可能是此前短暫觸電石墨烯嘗到了甜頭。
2015 年 10 月 14 日,寶峰國際公告宣布,已與藍石科技公司訂立協議,收購對方石墨烯技術,包括生產石墨烯 EVA發泡材料、石墨烯除臭殺菌芯片、石墨烯壓力傳感器、石墨烯復合材料技術等 10 項專利、專利申請及配方。此項技術可以通過在EVA發泡鞋材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石墨烯復合添加劑來改變EVA性能,從而在保持鞋材重量、彈性、 耐磨、防黃化、抗折等造鞋關鍵指標不變或更好的情況下有效的降低鞋材成本。
完成收購的第二年的7月22日,寶峰國際董事會宣布,子公司福建新峰二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與 A 股體育板塊龍頭公司——貴人鳥股份簽訂了一份3年期的銷售合同,提供石墨烯EVA發泡材料,含17%增值稅的總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6億元。公司產品已迅速獲得市場認可,未來業績可期。不過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來自石墨烯的產品收入僅為41萬元。
轉型光伏押寶鑄錠單晶
盡管如此,在石墨烯應用領域的開發,還是讓寶峰國際看到了新的營收之路。2019年上半年,寶峰國際正式進入儲能行業,建立了一條碳基儲能電池研發線,包括提供太陽能電站、電網系統及電動汽車的儲能電池,并計劃于2020年底開始量產。
2020年寶峰國際半年報稱,該研發線研制的碳基儲能電池樣品第一輪測試已經達致所有規定標準,且計劃于2020年完成所有測試。此外,公司有望于2020年下半年,進一步降低成本并延長碳基儲能電池的使用壽命。
在儲能領域的試水還沒有最終結果,寶峰國際又把目光盯上了光伏電池領域,采用的還是此前備受爭議的鑄錠單晶異質結電池技術。
在光伏領域,一項突破性技術的產生,帶來的往往是整個行業格局的改變。金剛線取代傳統切割技術是如此,單晶取代多晶同樣如此。作為后來者的寶峰國際,想要實現在光伏界的彎道超車,必須選擇一條度電成本最低的路線。
鑄錠單晶雖然并非新興技術,但如果能以鑄錠單晶的成本實現高效電池的技術,那么光伏的未來不只是平價,還將使用最便宜的能源。
鑄錠單晶在市場上被稱為準單晶(quasi-mono wafer)或類單晶(mono-like wafer)。第一代鑄錠單晶硅片曾在2011年至2012風靡一時,由于出色的性能表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售價甚至一度超過了直拉單晶。
對于鑄錠單晶和直拉單晶的區別,光伏資本市場知名分析師張治雨曾以166尺寸為例,進行過詳細分析。
張治雨認為,2020年,若市場端推廣沒有問題,166鑄錠單晶直方片比166直拉單晶倒角摻鎵片便宜0.4元以上就意味著鑄錠單晶更具性價比。然,通過成本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鑄錠單晶的單片制造成本和直拉單晶基本一致(甚至略高),那么售價低就意味著鑄錠單晶的盈利能力必將不如直拉單晶,所以鑄錠單晶的出現將不能改變直拉單晶為絕對主流的時代趨勢。
張治雨預測,2020—2021年,單晶硅片有望占據80—85%的市場份額,鑄錠單晶憑借硅料的優勢、折舊的優勢和對更低利潤的容忍,會占據15—20%的市場份額;至于多晶硅片,將會隨著全面Perc時代的到來而徹底消逝于煙云之中。
爭議選擇結果未知
其實在鑄錠單晶研發方面,保利協鑫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還曾計劃用鑄錠單晶和單晶拼命,不過之后受困于資金問題而擱淺。而此次作為新進入者的寶峰國際,選擇的恰恰就是保利協鑫的原有設備。根據寶峰國際的公告,雙方牽手之后,研發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2020年9月成功開發鑄錠單晶制作異質結電池的新技術,轉換效率超過了24.0%。
據了解,目前主流的電池技術中,PERC/PERC+的量產效率通過技術的升級優化已突破23%,或可進一步向23.5%靠近,但效率挖潛空間正逐步接近極限;異質結電池中,2019 年規模化量產的平均轉換效率達23%,中試線平均量產的效率已普遍接近24%或達到24%以上,全球異質結電池的效率記錄是鈞石能源的25.2%。而根據業內專家的說法,HIT電池理論效率可以最高可以達到27%。
與現有前沿技術相比,此次寶峰國際宣稱的>24.0%的轉換效率,至少已經接近單晶異質結電池,起點并不算低。但因暫未實現量產,大概率是實驗數據,不知道量產之后的效率,究竟能達到多少?希望光伏新軍寶峰國際能給行業帶來更多驚喜,而不是又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炒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