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觀察消息,2月23日,成都市召開市政府第124次常務會議,審議《成都市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試行)(送審稿)》等文件。
據了解,《管理辦法》共計5章25條。其中明確了加氫站的供地原則、標準規范、建設類型、鼓勵方向等。同時,充分考慮加氫站建設成本高昂、合建站手續復雜等實際問題,參照成都市天然氣加氣站建設管理模式,結合站點的產業配套、經營用途、合建情況等,將加氫站建設涉及的用地審批、立項審批、規劃審批、建設審批、竣工驗收各環節的負責部門及主要流程進行了梳理和明確,并對加氫站運營及安全管理涉及的經營證照、氫氣質量、加注要求和范圍、數據維護、安全設施、應急預案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力求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此外,會議指出加氫站是氫能技術推廣應用的必備基礎設施,也是氫能資源發展和使用的平臺載體。成都市要前瞻性科學布局,著眼全球能源革命趨勢和本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情況,超前規劃布局加氫站;要營造氫能產業生態,以加氫站建設運營為錨點,有效鏈接上游制氫企業和下游用戶終端,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強化安全管理,在在設計建造、審批、運行和監管等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加氫站安全使用。
圖片
自2019年正式啟動“綠色氫都”以來,成都市圍繞氫能產業招大引強、集群培育、技術創新、基礎設施保障、產業生態營造等,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發展制約,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實施細則等支持政策,成都發展為全國氫能第四城,實現氫能產業從全國“并跑”到“領跑”的質變。
目前,成都市氫能已形成“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完整產業鏈條,集聚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60余家,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在燃料電池膜電極及電堆、高壓儲氫瓶、氫氣壓縮機、加氫系統等裝備領域具有國內領先優勢,車載儲氫瓶研制能力及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據了解,《管理辦法》共計5章25條。其中明確了加氫站的供地原則、標準規范、建設類型、鼓勵方向等。同時,充分考慮加氫站建設成本高昂、合建站手續復雜等實際問題,參照成都市天然氣加氣站建設管理模式,結合站點的產業配套、經營用途、合建情況等,將加氫站建設涉及的用地審批、立項審批、規劃審批、建設審批、竣工驗收各環節的負責部門及主要流程進行了梳理和明確,并對加氫站運營及安全管理涉及的經營證照、氫氣質量、加注要求和范圍、數據維護、安全設施、應急預案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力求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此外,會議指出加氫站是氫能技術推廣應用的必備基礎設施,也是氫能資源發展和使用的平臺載體。成都市要前瞻性科學布局,著眼全球能源革命趨勢和本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情況,超前規劃布局加氫站;要營造氫能產業生態,以加氫站建設運營為錨點,有效鏈接上游制氫企業和下游用戶終端,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強化安全管理,在在設計建造、審批、運行和監管等環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加氫站安全使用。
圖片
自2019年正式啟動“綠色氫都”以來,成都市圍繞氫能產業招大引強、集群培育、技術創新、基礎設施保障、產業生態營造等,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發展制約,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及實施細則等支持政策,成都發展為全國氫能第四城,實現氫能產業從全國“并跑”到“領跑”的質變。
目前,成都市氫能已形成“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完整產業鏈條,集聚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60余家,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在燃料電池膜電極及電堆、高壓儲氫瓶、氫氣壓縮機、加氫系統等裝備領域具有國內領先優勢,車載儲氫瓶研制能力及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