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和煦的陽光,烏海市氫能源公交車正在調試運行,計劃春節期間投入使用。該公交車與傳統公交車外形無二,但行駛過程中不加油、不充電,不排放尾氣,唯一排放的是純凈水。只需加氫短短5分鐘,續航里程則可達350公里,零下30攝氏度低溫也可正常啟動運行。如此高科技的氫能源車奔跑在遼闊的內蒙古大地上,必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全球性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背景下,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致選擇。氫能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等特點,成為未來技術變革和能源發展方向的首選。內蒙古依托自身重要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堅實的產業基礎,在全國率先鋪開一場新舊動能轉換更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變革,劍指氫能新興產業,實現由“煤都”到“氫都”迸發的戰略轉型。
傳統“煤都”煥生機
坐落于華北與西北交界處的內蒙古是一座從荒原上建立起來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豐富的煤炭資源成就了往昔的輝煌。然而,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步入枯竭期,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推動轉型發展對內蒙古而言成了必答題。
“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這座資源型城市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于是,深度挖潛傳統優勢產業成為可行路徑之一。
氫能的培育壯大,離不開良好的產業基礎。作為內蒙古一大典型的工礦城市,烏海是國家重要的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生產基地,每年工業副產氫約80億立方米,占自治區總量的75%。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氯堿制取的氫氣純度更高,是目前公認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
另一方面,氫燃料汽車迫切的市場需求為內蒙古氫能源產業打開了一扇新窗。烏海及周邊地區有10萬多輛礦山用車和柴油貨車面臨著更新換代。與柴油貨車相比,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在節能減排、運行成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既能填補老舊柴油貨車淘汰后的市場空白,又能大大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去年年底,內蒙古能源局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指出力爭到2025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建成加氫站90座,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為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內蒙古還提出將對燃料電池產業實施全方位的補貼。
內蒙氫能注入“鴻達力量”
內蒙古如此堅定地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優質氫能企業的匯聚。
擁有70年氯堿、氫氣生產歷史,生產基地坐落于內蒙古的鴻達興業是最早實施氯堿工業副產氫綜合利用的企業。早在2016年便設立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氯堿制氫。經過數年摸索,已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打通制氫、儲氫、運氫及氫能應用全產業鏈。
2019年,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建設第一座加氫站并投入運營,該站占地約5000平方米,氫源從子公司烏海化工園區通過管道進行輸送,不僅可滿足氫燃料電池大巴、公交車等各種車輛的加氫需求,還可以給長管拖車,甚至儲氫瓶進行充裝。2020年4月,鴻達興業又迎來一個新的創舉,投資建設的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順利投產,主要生產液氫、高純氫和超純氫等高品質氫源。
優質的產品、便捷的運輸,令鴻達興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去年年底,與烏海公交公司簽署《燃料電池汽車供氫服務協議》,每年為烏海公交公司供應及加注1萬噸氫氣(約110000000標方),金額約3.5億元/年。
不僅如此,鴻達興業的實力擔當,獲得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青睞,2020年鴻達興業與日本旭化成和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制氫、液氫等合作,加速氫能產業化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鴻達興業正在加大力度發展氫能產業,推進建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持續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氫氣。”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鴻達興業氫能正駛入發展快車道,讓更多的氫能公交、物流車、乘用車、出租車、重型卡車……加注鴻達興業的氫氣,在路上跑起來,是我們最大的心愿,鴻達興業的氫能力量將助力‘綠色能源時代’早日到來。”
在全球性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背景下,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致選擇。氫能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等特點,成為未來技術變革和能源發展方向的首選。內蒙古依托自身重要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堅實的產業基礎,在全國率先鋪開一場新舊動能轉換更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變革,劍指氫能新興產業,實現由“煤都”到“氫都”迸發的戰略轉型。
傳統“煤都”煥生機
坐落于華北與西北交界處的內蒙古是一座從荒原上建立起來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豐富的煤炭資源成就了往昔的輝煌。然而,近年來,隨著煤炭資源步入枯竭期,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推動轉型發展對內蒙古而言成了必答題。
“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習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這座資源型城市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于是,深度挖潛傳統優勢產業成為可行路徑之一。
氫能的培育壯大,離不開良好的產業基礎。作為內蒙古一大典型的工礦城市,烏海是國家重要的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生產基地,每年工業副產氫約80億立方米,占自治區總量的75%。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氯堿制取的氫氣純度更高,是目前公認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佳氫源。
另一方面,氫燃料汽車迫切的市場需求為內蒙古氫能源產業打開了一扇新窗。烏海及周邊地區有10萬多輛礦山用車和柴油貨車面臨著更新換代。與柴油貨車相比,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在節能減排、運行成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既能填補老舊柴油貨車淘汰后的市場空白,又能大大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去年年底,內蒙古能源局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指出力爭到2025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建成加氫站90座,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為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內蒙古還提出將對燃料電池產業實施全方位的補貼。
內蒙氫能注入“鴻達力量”
內蒙古如此堅定地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優質氫能企業的匯聚。
擁有70年氯堿、氫氣生產歷史,生產基地坐落于內蒙古的鴻達興業是最早實施氯堿工業副產氫綜合利用的企業。早在2016年便設立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氯堿制氫。經過數年摸索,已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打通制氫、儲氫、運氫及氫能應用全產業鏈。
2019年,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建設第一座加氫站并投入運營,該站占地約5000平方米,氫源從子公司烏海化工園區通過管道進行輸送,不僅可滿足氫燃料電池大巴、公交車等各種車輛的加氫需求,還可以給長管拖車,甚至儲氫瓶進行充裝。2020年4月,鴻達興業又迎來一個新的創舉,投資建設的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順利投產,主要生產液氫、高純氫和超純氫等高品質氫源。
優質的產品、便捷的運輸,令鴻達興業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去年年底,與烏海公交公司簽署《燃料電池汽車供氫服務協議》,每年為烏海公交公司供應及加注1萬噸氫氣(約110000000標方),金額約3.5億元/年。
不僅如此,鴻達興業的實力擔當,獲得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青睞,2020年鴻達興業與日本旭化成和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制氫、液氫等合作,加速氫能產業化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鴻達興業正在加大力度發展氫能產業,推進建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持續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氫氣。”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鴻達興業氫能正駛入發展快車道,讓更多的氫能公交、物流車、乘用車、出租車、重型卡車……加注鴻達興業的氫氣,在路上跑起來,是我們最大的心愿,鴻達興業的氫能力量將助力‘綠色能源時代’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