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湘資產入主,再到攜手哈電集團,今年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的股權變更頗受業界關注。面對"30·60"目標的提出和即將到來的平價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已深耕風電領域多年的湘電風能將如何開辟新的天地?日前,湘電風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譚文理接受了本刊專訪。
《風能產業》:興湘資產今年7月入主湘電風能,11月,湖南省政府與哈電集團合作框架協議,股權重組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譚文理:今年7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下,湘電風能啟動了股權結構的優化改革,湖南省唯一的國有資本經營平臺湖南興湘集團受讓了湘電風能100%股權。11月,湖南省政府與哈電集團在長沙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湘電風能股權重組、風能資源開發、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對于湘電風能的股權優化改革,反映出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國企改革和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
對于湘電風能而言,有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新股東資本的注入和最大限度的經營決策自主權,湘電風能無論是在平臺資源、資金支持還是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將有質的飛躍和提升。哈爾濱電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日前到公司調研時明確表示,哈電集團將從技術、市場、質量、服務、管理五個層面助力湘電風能。因此,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充滿信心,將牢牢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風能產業》:海上風電市場已經成為各大整機制造商競爭的焦點,今年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湘電海上風電機組全新亮相,作為較早進入海上風電領域的制造商,湘電風能有哪些新的規劃?
譚文理:湘電風能的原股東湘電集團擁有80多年重大裝備研制歷史,主要新股東哈電集團更是“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共和國的長子”,依托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方面技術優勢,湘電風能自2009年收購荷蘭達爾文成立歐洲研發中心以來,一直致力于海上風電的研究。2010年成功下線的國內首臺5MW海上風電樣機先后在荷蘭、福建和河北安裝樣機進行研究測試,于2015年中標國內首個單機5MW海上商業化項目并成功并網發電。該項目至今仍保持年4700發電小時數的經營業績,是中國海上風電的標桿工程。同時,湘電風能高度重視海上風電前瞻性技術、產品的研發,在浮漂式基礎應用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海上風電的特殊工況要求風電機組設計要更安全、運行更可靠、發電更穩定以及具有更好的維護性,湘電風能在海上風電的發展上始終秉承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信念,公司在海上風電的發展上一直是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控制風險,把握節奏,梯度推進。從5MW起步,到2020北京風能大會上推出的組6.X-8.XMW平臺級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延續了湘電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一貫的高效、可靠優勢,又大幅提升了機組的平臺級跨越能力及可維護性。
目前,公司海上風電技術已經具備國際領先水平,10-12MW平臺級風電機組已經研制。在海上風電產業上,我們也正在積極籌備沿海戰略基地的選址和建設,近期公司先后赴廣西、江蘇、山東和廣東等地的考察洽談正是公司海上風電發展戰略實施的具體表現。
《風能產業》:分散式風電被視為未來風電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湘電風能在分散式風電開發上有哪些規劃?
譚文理:分散式風電單個項目裝機容量小,要求風電機組更加智能化與做到無人值守。湘電風能在原有的產品平臺上針對分散式風電的市場要求,精耕細作,改進創新,不斷提升電網友好性,注重成本控制,并且根據不同的地形、環境改進參數及吊裝方案,通過建設大數據平臺實現遠程控制,提升“軟實力”“軟功能”“軟控制”。今年,已完成十多個分散式風電項目,隨著包括湖南在內的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提速,預計明年將有更快的進展。
《風能產業》:中電聯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統計指標對標結果》,湘電風能獲得"機組可利用率最優獎",在提高風電機組產品質量和提升智能運維能力上公司有哪些成功經驗?
譚文理: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對于制造業而言,如何生產穩定、高質量的產品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湘電風能的產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獲得客戶的認可,我認為與我們對質量的敬畏是分不開的。這種敬畏一方面體現在十余年對一條經驗證的高可靠技術路線的堅持并基于謹慎原則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體現在以客戶利益至上原則,持續進行細節完善和服務效率提升的客戶服務質量上。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歷史不長,但是勁頭很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當擁有正確的發展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理性清醒地認識行業發展規律和技術短板,避免批量性質量問題對企業與行業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風能產業》:XE128-5000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不久前入選了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的綠色設計產品目錄,湘電風能在積極自主創新、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堅持走新能源綠色發展之路方面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譚文理:湘電風能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集成的定點廠家,擁有國際領先的直驅式風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擁有一流的生產制造設備和優秀的經營管理團隊,具備年產1000臺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能力。截至2019年底,湘電風能公司共有授權專利146件,其中發明專利38件,與荷蘭達爾文公司共有授權專利41件,公司的XE系列風力發電機組專利具有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實施率達到了100%。
綠色制造是每個企業的義務和責任,湘電風能從產品設計源頭開始就貫徹綠色制造的理念,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能夠入選綠色設計產品目錄證明了公司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等方面的綠色化系統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對公司綠色發展模式的高度認可,更是為湘電風能生態環境友好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風能產業》:湘電風能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國際市場,公司今年第一個海外風電項目已順利在摩洛哥完成吊裝,未來在開拓"一帶一路"新能源市場方面公司將推出哪些新舉措?
譚文理:近年來,公司一直將海外市場視為戰略發展的板塊之一,目前市場開拓在原來已有項目的法國、納米比亞等國家繼續深耕發展外,還結合新股東單位的國際化優勢,積極開拓新的歐洲及非洲區域其他國家市場。商業模式上從單一的設備供應開始向聯合國內及國際新能源投資開發商進行綠證項目開發及參與國外政府新能源項目IPP競標,借助國內平價風電項目開發的技術和經驗參與國際競爭,擴充公司“一帶一路”新能源開發版圖。

《風能產業》:興湘資產今年7月入主湘電風能,11月,湖南省政府與哈電集團合作框架協議,股權重組將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譚文理:今年7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國資委的統一部署下,湘電風能啟動了股權結構的優化改革,湖南省唯一的國有資本經營平臺湖南興湘集團受讓了湘電風能100%股權。11月,湖南省政府與哈電集團在長沙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湘電風能股權重組、風能資源開發、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對于湘電風能的股權優化改革,反映出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國企改革和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
對于湘電風能而言,有了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新股東資本的注入和最大限度的經營決策自主權,湘電風能無論是在平臺資源、資金支持還是經營管理等方面都將有質的飛躍和提升。哈爾濱電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日前到公司調研時明確表示,哈電集團將從技術、市場、質量、服務、管理五個層面助力湘電風能。因此,對于未來的發展我們充滿信心,將牢牢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風能產業》:海上風電市場已經成為各大整機制造商競爭的焦點,今年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湘電海上風電機組全新亮相,作為較早進入海上風電領域的制造商,湘電風能有哪些新的規劃?
譚文理:湘電風能的原股東湘電集團擁有80多年重大裝備研制歷史,主要新股東哈電集團更是“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共和國的長子”,依托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方面技術優勢,湘電風能自2009年收購荷蘭達爾文成立歐洲研發中心以來,一直致力于海上風電的研究。2010年成功下線的國內首臺5MW海上風電樣機先后在荷蘭、福建和河北安裝樣機進行研究測試,于2015年中標國內首個單機5MW海上商業化項目并成功并網發電。該項目至今仍保持年4700發電小時數的經營業績,是中國海上風電的標桿工程。同時,湘電風能高度重視海上風電前瞻性技術、產品的研發,在浮漂式基礎應用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海上風電的特殊工況要求風電機組設計要更安全、運行更可靠、發電更穩定以及具有更好的維護性,湘電風能在海上風電的發展上始終秉承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的信念,公司在海上風電的發展上一直是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控制風險,把握節奏,梯度推進。從5MW起步,到2020北京風能大會上推出的組6.X-8.XMW平臺級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延續了湘電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一貫的高效、可靠優勢,又大幅提升了機組的平臺級跨越能力及可維護性。
目前,公司海上風電技術已經具備國際領先水平,10-12MW平臺級風電機組已經研制。在海上風電產業上,我們也正在積極籌備沿海戰略基地的選址和建設,近期公司先后赴廣西、江蘇、山東和廣東等地的考察洽談正是公司海上風電發展戰略實施的具體表現。
《風能產業》:分散式風電被視為未來風電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湘電風能在分散式風電開發上有哪些規劃?
譚文理:分散式風電單個項目裝機容量小,要求風電機組更加智能化與做到無人值守。湘電風能在原有的產品平臺上針對分散式風電的市場要求,精耕細作,改進創新,不斷提升電網友好性,注重成本控制,并且根據不同的地形、環境改進參數及吊裝方案,通過建設大數據平臺實現遠程控制,提升“軟實力”“軟功能”“軟控制”。今年,已完成十多個分散式風電項目,隨著包括湖南在內的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開發的提速,預計明年將有更快的進展。
《風能產業》:中電聯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風電場生產運行統計指標對標結果》,湘電風能獲得"機組可利用率最優獎",在提高風電機組產品質量和提升智能運維能力上公司有哪些成功經驗?
譚文理: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對于制造業而言,如何生產穩定、高質量的產品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課題。湘電風能的產品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獲得客戶的認可,我認為與我們對質量的敬畏是分不開的。這種敬畏一方面體現在十余年對一條經驗證的高可靠技術路線的堅持并基于謹慎原則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體現在以客戶利益至上原則,持續進行細節完善和服務效率提升的客戶服務質量上。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歷史不長,但是勁頭很足,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當擁有正確的發展觀,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理性清醒地認識行業發展規律和技術短板,避免批量性質量問題對企業與行業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風能產業》:XE128-5000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不久前入選了工信部綠色制造名單的綠色設計產品目錄,湘電風能在積極自主創新、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堅持走新能源綠色發展之路方面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譚文理:湘電風能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集成的定點廠家,擁有國際領先的直驅式風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擁有一流的生產制造設備和優秀的經營管理團隊,具備年產1000臺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能力。截至2019年底,湘電風能公司共有授權專利146件,其中發明專利38件,與荷蘭達爾文公司共有授權專利41件,公司的XE系列風力發電機組專利具有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實施率達到了100%。
綠色制造是每個企業的義務和責任,湘電風能從產品設計源頭開始就貫徹綠色制造的理念,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能夠入選綠色設計產品目錄證明了公司在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等方面的綠色化系統思維能力,同時也是對公司綠色發展模式的高度認可,更是為湘電風能生態環境友好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風能產業》:湘電風能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國際市場,公司今年第一個海外風電項目已順利在摩洛哥完成吊裝,未來在開拓"一帶一路"新能源市場方面公司將推出哪些新舉措?
譚文理:近年來,公司一直將海外市場視為戰略發展的板塊之一,目前市場開拓在原來已有項目的法國、納米比亞等國家繼續深耕發展外,還結合新股東單位的國際化優勢,積極開拓新的歐洲及非洲區域其他國家市場。商業模式上從單一的設備供應開始向聯合國內及國際新能源投資開發商進行綠證項目開發及參與國外政府新能源項目IPP競標,借助國內平價風電項目開發的技術和經驗參與國際競爭,擴充公司“一帶一路”新能源開發版圖。